大智移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3-01-04 13:27曹李朵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移云会计专业应用型

曹李朵(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大智移云时代的来临,给国家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对其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产生对财务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基层的财会人员会被大量替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浪潮,不断地影响着财会固有的模式。因此,应用型本科需顺应大智移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大智移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通过财务数据共享,从而为后期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并不能跟上技术的步伐,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是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会计的业务处理越来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能化改变了会计原有的工作方式,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使得一些简单的、缺乏技术含量、重复性的基础会计岗位需求降低。同时,大智移云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和准入条件有更高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知识技能的同时,需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以满足大智移云时代会计工作需求,实现业财融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后盾。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计规范和准则持续更新的时代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才在懂业务的前提下也要懂技术。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需积极负起培养大智移云下会计人才的重任,重构现有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大智移云”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出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就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质量、技能、知识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这些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点。

(一)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应用型本科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情况下两年修订一次,且有时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可能因种种原因尚未执行。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部分高校存在着定位不精准的情况。高校应根据培养人才层次的不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定位界定模糊等问题,且处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差别不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应服务地方经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缺乏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解释。

(二)学生就业能力不符合社会岗位发展需求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仍然注重对财会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也受到重视,但未能和大智移云相融合。智联招聘在对会计人才招聘进行调查时发现:大约一半的企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计算机实操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处理公司会计业务,熟练操作EXCEL办公软件、Python语言的应聘者优先。目前,刚从校园进入企业的会计毕业生不具备这种就业能力,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就业能力不符合社会岗位发展需求。

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都是按照自身定位和教师实际情况制定,未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执行过程中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新型课程也因复合师资的匮乏未加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在校学生、同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数据库、计算机语言、财务类的实训备受欢迎,目前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缺少此类课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必修课财务会计类课程的设置,轻视数理统计类、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比重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较少,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复合型师资的短缺,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缺少能适应大智移云背景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方式方面,多数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未进行深度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在会计实务中遇到问题受限于课堂所学,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堂教学依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基于课本的填鸭式理论教学”。学生们在学习时仍是上课听,下课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同时,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只能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不能把完整的会计学理论框架给学生讲清楚,且无法做到串联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比较。

(四)考核内容与方式单一

目前应用型本科对学生的考核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考核内容是最为基础的知识,考核方式单一,一般是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平时成绩由简单的提问、点名和作业构成,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应进行多样化考核,将课程思政、会计职业道德、行业竞赛、社会实践、论文等作为学生考核的内容,实现学分兑换,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培养适合大智移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四、大智移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大智移云时代,财务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的重要性得到不断提升,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整合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摆脱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将会计教学与计算机信息化、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会计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就专业知识而言,拓宽与加强会计人才的知识面与深度是必然要求,增加科技人文等课程的学习,教学大纲的制定注重学生会计技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管理、预测能力。人际交往方面,注重礼仪课程的设置,增加管理的艺术,培养有礼仪、懂礼貌,遇事冷静、懂团队合作、能沟通协调各种事物的优秀会计人才。

(二)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上看,课程体系重构需要开发“专业核心+专业基础+会计岗位+人文素质课”的点线面新课程体系。会计岗位课以实训为主,如:VCASE管理会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融合,采用情景实训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业财融合能力,使学生在虚拟的工作情景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应有所转移,突出新型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语言Python、数据库、EXCEL在财务中应用的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应着重学生就业后工作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

(三)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一般情况下是在学生完成基础的会计课程后,通过到与会计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解会计实践知识,校企共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信息资源等,进而提升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型校企合作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只能学而不能动手实践、脱离岗位需求的现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充分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缩短职场适应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互补优势,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和方法应不断地进行创新,“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应是教育互联网化的主流。线下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进行问题解答与实务的指导。连接式教学是与社会实践进行深度融合,深度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提升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校应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和考察等制度,实现两个阶段的双重评估和管理,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同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抽样跟踪,研究与分析就业方向、工资薪金、就业满意度等以探索与验证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今天,企业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顺应时代的新发展要求,抓住机遇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改革和研究,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合格会计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智移云会计专业应用型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智移云时代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