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路径和方法探讨

2023-01-04 13:27徐本岩陈子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时事热点思政

徐本岩 陈子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高校思政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而这些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获得的,这就迫切需要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兴趣,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时事热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是高校思政课最鲜活的教学素材。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更能够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政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新时代青年能否担起这一艰巨任务、能否完成这一光荣使命。这就迫切需要新时代青年与时俱进,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际局势,熟知国家大事,通过时事热点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理论制度,进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以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重大任务,迫切需要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让新时代大学生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道路方向,全面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大学是学生由校园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确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对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表现出强烈的好奇,也有着极大的关注度。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已经有强烈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迈入大学,他们对未来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但内心也有对未知的忐忑,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较迷茫的状态。在这一关键节点,如果不能对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进行科学、客观、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给新时代大学生带来文化人格上的扭曲,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突出,理论知识较晦涩抽象,对新时代大学生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不单纯地进行理论说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也起到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现实需要。用具有社会热度的时事来增强理论的真理性和说服力,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论制度和路线政策,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意义重大,许多高校都在努力进行尝试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整体来说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许多高校虽然对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上升到系统层面,对这一工作的考核机制也不健全,在课程中也没有做出明确要求。

(二)形式化现象凸显

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在能否找到融入的契合点,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前,在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为了融入而融入的现状,没有结合授课内容找到融入的契合点,仅停留在读一读新闻、聊一聊社会百态的层面,没有起到通过时事热点进行思想政治引导的作用。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融入效果如何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需要思政教师有高度的政治意识、敏锐的新闻嗅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当前,部分思政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创新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就为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切实把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找到融入的契合点,创新融入路径和方法,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时事热点本身就是思政课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更是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局势、领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窗口。高校教师要切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重视时事教育,切实把时事热点适时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堂,有效拓宽新时代大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引导他们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看清事情本质,从而帮助他们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思辨能力。

时事热点能否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堂,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时事热点涉及的范围、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对高校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都要有所了解,对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增强教师的新闻敏感度,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和学科领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时事热点这个鲜活的教材用好。

(二)丰富方式和手段,上一堂有热度的思政课

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读一读新闻和报告,而是要找到时事热点与理论知识的契合点,既要讲究速度,也要保证效果。创新方式和手段,把时事热点恰当地融入课堂,真正上一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有热度的思政课。

一方面,教师每天要用心阅览新闻、关注时事热点,合理收集筛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鲜活生动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案例,恰当地融入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时事热点领会理论真谛。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智慧教学平台,结合教学内容精选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在课下广泛阅览时事新闻,并在课堂上分享心得体会,增强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

(三)完善考核机制,保障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考核是保障工作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也不例外。要保障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避免走上形式化道路,就必须完善考核机制。

一方面,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这一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可采取阶段性考核和学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督导听课、专家评课、学生反馈等方式,督促教师把时事热点融入工作鲜明体现在教案设计上,鲜活展现在教学课堂上,总结提升在教学反思上,保障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将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评议和讨论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并作为学生评先评优、发展党员的一项重要依据,进而督促学生广泛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让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透过时事热点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和理论制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政治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时事热点思政
时事半月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热点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时事政策
结合热点做演讲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