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01-05 15:55山东临沂兰山小学张同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验式数学知识情境

山东临沂兰山小学 张同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习惯,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式学习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规律,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实践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学生在课堂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注重对于可感、可听、可视教学工具的运用,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研究并解决数学问题,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学习动力会驱使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快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学习方式需要将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首先,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情感性。体验式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相对于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探索,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体验式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研究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教学,在情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以下具体分析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的体验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学生更喜欢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并能增强学生体验感的学习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游戏中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增加生生、师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吸收并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增减小鸡数量,对1~5的数字有深刻的认知,让学生在互动中增强体验,在游戏玩乐中获取新知,有助于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创设情境开展体验教学

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图片、视频,扩充学习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小鸟的卡通图片,从而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的小鸟数量,教师指导学生用火柴棍表示小鸟的数量,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教师引导数量表示错误的学生找到原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量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数数、认数,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数能力。

又如,在“百分比”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以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超市打折的场景,学生沉浸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商品打折前后的价格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践、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购物情境:学生和家长一起购买生活用品并结算。学生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沉浸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有助于学生领悟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实践中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取得良好的体验式学习效果。

第三,利用故事设置问题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通俗易懂的故事,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故事背后隐含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有助于学生深入自主地思考,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故事场景:“在广阔的草地上,羊被固定在木桩上,绕着木桩走动,绳子为3米,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相对于纯粹的面积计算,教师给学生讲述这一趣味性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探寻答案,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利用生活化的实物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实物作为道具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例如,在“对称”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实物,包括身边的建筑以及生活化的物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化理解这些事物具有的共同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获得良好的体验

第一,利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将学困生与学优生分到一个小组,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消除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心理,有助于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促进、鼓励,有助于学生探寻新知识,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多元化探究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数学问题,在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在小组中任命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将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分为一个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使讨论更加富有层次。教师让学生统计喜爱的电视节目,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协助完成统计,让学生明确喜爱的电视节目,学生在小组内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规律、运算方法,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周期性的总结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这些图形的周长以及面积公式,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通过互动总结有助于学生强化理解数学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总结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例如,在“乘除法”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把握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给学生设置几道乘除法的练习题,各个小组在组内完成练习题,让各个小组竞赛,最先完成练习题的小组获胜,教师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小组竞赛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四)在实践探究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理论教学,而且要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使实践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彩纸、剪刀制作长方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感,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探究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探讨,从而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记忆三角形面积公式,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教师提前准备三角板,让学生组合三角板,在两个三角板的拼凑组合下,形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分析并点评所得结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探索获取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探索,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确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体验式学习、体验哲学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