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探析

2023-01-05 15:55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中生内心心理健康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杨 丽

高中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了更加系统、层次更高、思维角度更广的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将初中历史所学的零散知识点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回顾、串联,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的历史学习知识,从而逐渐丰富自己的历史学习经验,也能通过中外历史来学习总结社会、文化、人类发展的更迭规律,甚至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辨分析,得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历史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仅仅是为了考出满意的成绩,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吸收历史的精华,在历史文化的呈现下更新自身认知、摸清发展规律、丰富自身的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历史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历史事实来筑建内心,通过借鉴、思考、感悟来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只是很多高中历史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价值,而是一味地将片面的成绩压力给予学生,让学生逐渐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认知与抵触情绪,这种情况恰恰曲解了历史教学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借助历史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积极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分析,高中生每天面对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历史,还需要学习其他各种学科,而每一门学科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是不可小觑的,且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在被高考给予的压力充斥着,这种压力伴随着学生三年时光,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需要教师予以关注的。上述的心理压力若是得不到良好的释放,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多样的心理问题,或许目前给予学生压力的学习问题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但是心理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会伴随着学生未来长时间的发展,甚至会对学生的某些成长节点产生不可逆的负面作用。由此可见,历史教师应当担负起借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获得有效历史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与健康心理的构建,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寻找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角度、如何计划并实施具体的渗透对策,就是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探索的话题。

一、借助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通过课堂教学引导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吸收历史精华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就可以成为教师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为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讲解传递,在此期间学生会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历史事件及人物,而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素材。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而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将自己与历史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内心的心理问题进行沟通解答。这种方式是教师最常用,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知识点的过渡来引导学生进入心理健康构建状态中,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让学生可以更自然地进入教师所引导的心理健康的氛围。

(二)通过历史活动引导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借助历史课堂教学讲解过程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但若是历史教师一直使用同样的引导渗透方式,则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引导中就起不到原先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效果。故而教师还需要通过其他历史教学方式来探索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历史学习实践活动来塑造学生的健康内心,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敞开心扉,也能通过教师与其他同学传递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关怀温暖来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内心,且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目前高中生接触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与课后复习巩固,而这些形式大都以书面、板书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到历史是无趣的。而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则可以让学生从其他方式学习历史、探究历史,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借助历史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开展。

(三)通过课后复习引导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校园教学活动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课后复习引导环节出发,为学生借助历史引导来推进心理健康渗透教育。课后复习与课堂学习并称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两大主要环节”,这两大环节互相承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互相反馈,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呈现闭环管理,有助于学生及时通过两大环节发现学习问题并且及时改正。因此课后巩固复习环节能为学生起到的引导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故而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学生的课后复习引导环节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实时引导来不断筑建健康的内心,健全自己的心理认知。相较于课堂学习环节,课后复习巩固主要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学生自主性体现较为明显的这一环节中穿插心理健康引导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渗透效果。

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高中生从步入高中的那一刻起,肩上就背负了较大的压力。“高考”作为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终点和目标,时刻传递给学生压力,也时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负担。虽然高考是检验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选拔人才的最公平手段,但是教师需要看到高考为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并且能及时承担起为学生疏散心理压力、缓解内心负担、构建健康心理的责任。很多高中生在出现一定的心理异常情况后,都会与心理教师、心理医生进行沟通疏导,而通过高中生的信息反馈,我们能发现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问题集聚的主要原因,甚至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都可以成为压倒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没有在短期内提高、学习的知识点没有牢固掌握而灰心丧气、情绪抑郁,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这一点,也需要通过实际的教学来改善这一现象。

(二)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面对的心理问题较多

除了外在的学习压力之外,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还受到了学生自身成长正常规律的影响。高中是学生迈向成人阶段的最后一站,而这最后的阶段尤其重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把好关,让学生能平稳顺利地进入成人阶段,塑造正确的心理认知与健康价值观念,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发展奠定心理基石。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许多高中生面对着与家庭的矛盾、人际关系相处的问题、早恋及逆反的问题等,这些心理问题的种类多样,也与学生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理念,而是要以耐心、爱心来帮助学生共渡这一难关,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厘清问题、寻找根源、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三)高中生缺少心理问题解答与心理健康塑造途径

上述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很多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导致健康心理无法构建还与客观原因挂钩,那就是绝大多数的高中生缺少一定的心理问题解答与心理健康塑造途径。高中生虽然已经快要步入成人阶段,但是学生长时间所处的成长环境都是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进行实践,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内心是相对脆弱的,且学生并不具备心理自愈的能力与意识。因此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或是心理压力较大时,学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疏解方式,而此时若是教师与家长都漠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不断积聚。因此学生缺少客观解决的途径,让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教师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并且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为学生开辟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筑建屏障。

三、借助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选取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知识点讲解

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给学生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也可以在教师的巧妙利用下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多样,有些知识点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中进行拓展,让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来拓展思考,从而跟随教师的引导实现内心的健康塑造。如教师可以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两课的教学中,先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历史事实,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相关历史内容。由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都是与我国息息相关的战争内容,因此也能格外受到学生的重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点燃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状态对于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时,为学生引导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而不懈奋斗,他们面对的压力和困难要比今时今日学生面对的更大,虽然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较大,但是学生应当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让内心变得强大,最终都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二)开展班级历史活动

历史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还可以增添多样化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结合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深入性的探索,通过思维碰撞、信息互换来二次汲取历史精华,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历史学习。而且历史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压力,且教师借助活动的开展也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为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具有历史学习思考价值与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意义的历史主题开展活动,如教师可以围绕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以及外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宗教改革”等内容,为学生设计主题为“思想文化多样性的利弊”的辩论赛或学术研讨会,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积极探索。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总结活动时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让学生透过文化的多样性来了解群体的多样性,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与特长,不必仅仅追求单一方面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到自己的个性化特点,有自信地开展高中学习生活。

(三)借助历史课后作业的巧妙布置

除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心理渗透引导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引导的眼光放置在学生的历史课后复习环节上,通过学生历史课后作业的设计来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让学生能在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内心的健康塑造。由于课后复习时间大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学生在自主思考、独立感悟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历史感悟类作业,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某一历史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思考,谈谈自己的意见和认知,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内心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作业呈现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内心状态,从而探索出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必要时可以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内心健康发展。

(四)借助线上教学工具

教师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时,可以尝试借助多样化的工具进行辅助,为学生打造更为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交流问题、塑造内心。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线上教学工具来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线上教学工具是“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呈现,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途径与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工具为学生开展实时的心理健康引导,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交流自己学习历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将自己高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进行匿名发布,教师与其他同学可以实时收到平台消息且进行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猜你喜欢
高中生内心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