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兰分年龄段辨治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验案3则

2023-01-05 19:25陈慧娟
江苏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肾气月经

徐 静 陈慧娟

(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指导:杜惠兰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女性月经周期、频率、经期时长及经期出血量发生改变,规律遭到破坏,源于子宫腔的异常出血[1],严重者可引起贫血、不孕甚至脏腑功能衰竭,是妇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近年来由于育龄期女性自身生理及社会家庭因素等变化,异常子宫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为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轴发生紊乱所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3-4]。目前AUB-O西药治疗以性激素类药物为主[5],但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会增加患者肝脏负担及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迫切。根据AUB-O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学“月经过多”“崩漏”“经期延长”“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

杜惠兰教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各种月经病、产后病、不孕症等妇科疑难杂病。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提及:“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亦明确了妇人之病应遵循“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原则。遵刘完素之言,杜师根据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性,将治疗用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灵活处方,为妇科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杜师认为育龄期女性多因家庭及工作等压力思虑尤甚,伤及脾肾。脾主统血,脾气虚则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肾主闭藏,气纳于肾,肾虚则气失摄纳,发生崩漏。青春期与围绝经期妇女患本病多与肾精不足有关,肾精不足,则肾气生化无源。肾气不足,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经血失固,故经血非时而下。现择杜师治疗不同年龄阶段AUB-O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青春期——滋阴益肾,止血调经

崔某某,12岁。2018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20 d。患儿7个月前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尚规律。20 d前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末次月经(lmp):2018年11月7日。刻诊:现月经第20天,量少,色鲜红,手足发凉,渴喜冷饮,近日大便多不成形,2~3次/d,小便正常,纳寐可,舌红、苔少,脉沉细弱。西医诊断: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肾阴虚证)。治以滋阴益肾,止血调经。方选清热固经丸加减。处方:

生地黄20 g,墨旱莲12 g,山萸肉12 g,煅牡蛎20 g,黄芩10 g,棕榈炭30 g,炙龟甲10 g,阿胶10 g(烊化),藕节炭30 g,地榆炭30 g,艾叶炭10 g,肉豆蔻10 g,炒山药15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18年12月10日二诊:患儿服药第4天阴道不规则出血止,偶有少量阴道出血。自行继服初诊方7 d,期间手足不温、渴喜冷饮情况较前好转,大便质可,1~2次/d。lmp:2018年11月7日,25 d净,量少,色红。于昨日带下见少量淡红色分泌物。偶有左侧小腹隐痛,不欲饮水,纳可,食欲佳,易饥饿,舌淡黯、苔白,脉沉细涩。辨为肾虚血瘀证,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0 g,当归10 g,川芎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川牛膝15 g,莪术10 g,枳壳10 g,益母草12 g,炙甘草6 g。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方服毕后继服初诊方3剂。

2018年12月18日三诊:患儿服药后腹痛症状减轻,无明显阴道出血,纳寐正常,无其他不适感。lmp:2018年12月11日,6 d净,量可,色红,无明显经期不适。患儿家属拒绝继续药物治疗。嘱患儿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晚10点前睡觉,保持心情舒畅,家长勿施加过大压力。

电话随访3个月,患儿月经周期较规律,经色质量均可,无明显经期不适。

按:本案患儿因阴道出血20 d就诊,无遗传因素及外伤史,根据患儿年龄及临床表现,考虑为AUB-O。《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杜师认为青春期少女肾气微盛,天癸初至,体内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运行尚不完善,加之学习压力较大,容易思虑过度,日久损伤心脾。“心主血”,“脾主统血”,心脾亏虚则气血生化无源,统摄无权,经血非时而下,导致崩漏。本案患儿正处于青春期,肾精不足,易阴虚火旺,且出血时间较长,气随血耗,阴损及阳,故见经色鲜红、手足发凉、舌红少苔、脉沉细弱等阴阳俱虚的表现,探其本质仍为肾阴虚。初诊时为出血期,杜师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施以清热固经丸加减治疗,适量加入补阳之品,寓意阳中求阴。方中生地黄、黄芩清热凉血;墨旱莲滋阴止血;炙龟甲、煅牡蛎滋阴潜阳;棕榈炭、藕节炭、地榆炭、山萸肉收敛止血;艾叶炭温经止血;阿胶养血止血;肉豆蔻温中行气;考虑患者青春期脏腑娇嫩,佐炒山药健脾益胃,防寒凉之品损伤脾胃;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温阳补肾、固冲止血之功。药证合拍,患儿服药4 d后不规则出血止。二诊时患儿偶有少量阴道出血,杜师虑其年纪较轻,先天禀赋匮乏,肾气不足,加之小腹隐痛,瘀血内阻,故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养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破血,补中有行、破中有收,达养血调经、活血祛瘀之目的。后继予清热固经丸加减治疗3 d以育阴潜阳、调固冲任,防出血太过。

2 育龄期——补中益气,固冲止血

胡某某,29岁。2020年8月22日初诊。

主诉: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3年。患者于2018年1月初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7 d行宫腔镜诊刮,术后病理提示增殖期子宫内膜。孕产史:1-0-2-1。lmp:2020年8月10日,10 d净,量多,有大血块,伴经行小腹坠痛、腹泻。2020年7月1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71 g/L(正常范围:110~150 g/L)。予口服琥珀酸亚铁对症治疗。刻诊:贫血貌,额头起痘,痘色红、肿痛,面色苍白,乏力,纳可,入睡难,醒后不易入睡,大便1~2次/d,成形,小便正常,舌淡黯、苔白、边有齿痕,脉弦细数。西医诊断: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气血两虚证)。治以补中益气,固冲止血。方选固本止崩汤加减。处方:

熟地黄2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炙黄芪15 g,党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炒山药12 g,菟丝子12 g,炙甘草6 g,牡丹皮10 g,栀子10 g,炒酸枣仁30 g,琥珀粉0.5 g(冲)。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20年8月3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乏力较前好转,睡眠可,额头痘红肿较前稍减轻。近期手足不温,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弦数。予初诊方去炒酸枣仁、琥珀粉,加肉桂6 g(后下)、艾叶10 g,14剂。

2020年9月17日三诊:患者服药后手足不温缓解。lmp:2020年9月10日,7 d净,量中,色暗红,经行腰酸。现额头痘发硬,无红肿,乏力,面色暗黄,纳寐可,二便正常。予二诊方去牡丹皮、栀子、肉桂、艾叶,党参用量增至20 g,炒白术用量增至15 g,加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7剂。

2020年9月25日四诊:患者处于经间期,予补肾调经方(熟地黄20 g,当归10 g,白芍10 g,炙黄芪15 g,党参12 g,炒白术10 g,炒山药10 g,山萸肉10 g,菟丝子10 g,炙甘草6 g)加减以促进排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按:本案患者为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规律3年,曾因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病变,故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血,根据患者病理报告及月经不规律的表现,可诊断为AUB-O。杜师认为育龄期女性多因经、孕、产、乳伤于气血,脾肾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固摄失权,中气下陷,冲任失固,胞宫蓄溢失常而成崩漏。本案患者由于长期经量过多,导致气随血耗,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气血两虚证候,杜师治以养血调经、补气摄血,方选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方中熟地黄、党参、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之效;茯苓健脾渗湿,且可助党参补脾气;炒山药、炒白术补脾益气以摄血;当归、白芍补血和血;川芎活血行气,使全方补而不滞;菟丝子补肾益精;虑其面部长痘,红肿疼痛,不独为虚,且血分有热,故于补益之中加入牡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夜寐不安,加炒酸枣仁、琥珀粉安神定志;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气血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起到补而不滞、畅调气血之功效,体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意。二诊时患者诸症较前好转,因其久病失血,气随血脱,伤及阳气,故手脚不温,于初诊方基础上加入温补脾肾之品。三诊时患者处于经后期,此时血海空虚,胞宫藏而不泻,治宜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以滋精血,为后期卵子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杜师重视血止之后月经周期的调治,以恢复患者正常排卵功能。复诊时患者处于经间期,属于“重阴转阳”阶段,此阶段应以诱发排卵为主,故予补肾调经方加减以促进肾阴阳之间相互转化,此方由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合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化裁而来,使患者气血调和,经候如常。

3 围绝经期——补肾健脾,固冲止血

王某,45岁。2021年3月28日初诊。

主诉:经期延长4个月。患者既往月经规律,5~6 d净,量色质可,无血块,经行未有不适。2020年12月23日月经来潮,10 d净,量稍少。2021年1月9日月经来潮,17 d净,量正常,偶感头晕。2021年2月8日月经来潮,10 d净,量少。2021年3月6日月经来潮,月经第1天至第5天量大,第6天起量逐渐减小,于月经第8天自行服用坤宁颗粒(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78,规格:15 g/粒)15 g,3次/d,服药5 d后不规则出血止。2021年3月23日查妇科B超:子宫内膜厚11 mm,回声不均匀。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建议患者行刮宫术,患者未同意。昨日带下有血丝,色红。刻诊: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头晕,乏力,纳食一般,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边有齿痕,脉弦缓右滑。西医诊断: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脾肾亏虚证)。治以补肾健脾,固冲止血。方选固冲汤加减。处方:

炙黄芪30 g,党参20 g,炒白术20 g,当归10 g,白芍10 g,熟地黄20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2 g,龙眼肉10 g,远志10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炙甘草6 g。12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2021年4月12日二诊:患者服药第3天阴道无出血,头晕较前好转,偶体位变换较快时有头晕。lmp:2021年4月8日,量少,色红,伴小腹隐痛不适。现月经第5天,经量中等,易疲乏,纳寐可,二便调。初诊方炙黄芪用量增至60 g,炒白术用量增至30 g,加海螵蛸15 g、棕榈炭10 g,7剂。

2021年4月19三 诊:lmp为2021年4月8日,8 d净,血色暗红,经行2~4 d,伴轻微腰酸,余无明显不适。予二诊方去龙眼肉、海螵蛸、棕榈炭,加续断15 g、菟丝子15 g、桑寄生20 g,14剂。

三诊方随证化裁调治3个月,患者脾肾得补,气血调和,月经如常。2021年7月16日月经净,经净第2天复查彩超示子宫内膜厚约4 mm,回声均匀。

按:本案患者为围绝经期女性,月经期延长4个月就诊,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改变,B超提示内膜增厚,杜师考虑先以AUB-O治疗,并强调围绝经期出血要注意排除器质性恶变,故建议患者行刮宫术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杜师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发本病多因肾气虚衰,天癸渐竭,冲任胞宫乏源失固所致。本案患者年近七七,肾气虚衰,天癸渐竭,阴阳偏衰,脾肾亏虚,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发生月经先后无定期,甚至崩漏不止。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缓右滑,亦提示脾气亏虚、肝肾不足。《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遵景岳之言,杜师认为妇人调经要注重调补脾肾二脏,脾肾之中又以肾为根本,以补肾益气健脾、调固冲任为治疗大法,使肾气得充,脾气得健,则冲任自调,故不用大量止血药而血自止,予固冲汤加减治之。气为血之帅,气虚则统摄无权,血不循经,故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摄血止血,三药合用则脾气充足,血行自止,体现了《温病条辨》“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崩漏日久则营血亏虚,以当归养血和营,白芍养血敛阴;《景岳全书》云:“五脏之伤,穷必归肾”,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善补肾阳,佐以女贞子、墨旱莲滋阴补肾,意在“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龙眼肉养血安神、远志交通心肾以助睡眠;炙甘草调和诸药。脾肾得补,冲任渐固,故服药3 d后血止。二诊时患者在行经期末,气随血出,故在初诊方基础上增加黄芪、白术用量,意在补脾肾益气摄血,加入海螵蛸、棕榈炭收涩止血,防出血太过。三诊时患者处于经后期,此期肾精血海空虚,加续断、菟丝子、桑寄生等滋补肝肾之品以养肝肾精血,注重补肾调周,防止病情复发。如此调治数月,患者渐愈。

4 结语

杜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崩漏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概括为虚、瘀相互影响,相兼为病。杜师提出血瘀是崩漏发生的重要因素,脾肾亏虚是崩漏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分为出血期和血止期两个阶段。出血期主张“止血溯源”,在非大出血的情况下慎用收敛固涩之品,而究其出血根源,或清、或补、或通。根据不同病因灵活用药,同时在止血过程中加入轻灵活血之品,以防血止留瘀,慎用莪术、三棱等破血之品,以防攻伐太过。血止期要着眼于“固本调周”,以调补肾脏为中心,灵活用方,防止复发。这一过程需要患者多次复诊,在复诊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对于AUB-O久治不愈者,杜师强调需及时诊刮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肾气月经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