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0—225期)总目录

2023-01-09 06:55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名士敦煌文本

名家治学

根深方叶茂 本固则枝荣

——霍松林先生的国学成就、实践及教育理念(中)

史小军(一·3)

陈智超先生及其家学对我的影响(一)

朱天曙(二·3)

根深方叶茂 本固则枝荣

——霍松林先生的国学成就、实践及教育理念(下)

史小军(三·3)

陈智超先生及其家学对我的影响(二)

朱天曙(三·9)

陈智超先生及其家学对我的影响(三)

朱天曙(四·3)

薛天纬先生的治学理念与方法

海 滨(五·3)

悠悠文博缘 浓浓师生情

——我和恩师张守中先生(上)

郝建文(五·15)

黄霖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李桂奎(五·26)

我的学术自述

徐有富(六·3)

陈智超先生及其家学对我的影响(四)

朱天曙(六·13)

悠悠文博缘 浓浓师生情

——我和恩师张守中先生(下)

郝建文(六·21)

名作赏析

亦词亦曲 妙绝天人

——读宋无名氏《御街行》

王星琦(一·9)

秋山处处故园心

——释解《秋兴八首》其一

王世海(二·12)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读蒋春霖《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佘福玲(二·19)

《枫桥夜泊》的思乡情感解析

孙桂平(四·24)

说杜牧诗四题

顾 农(五·137)

文学史话

试论新体诗对何逊山水诗空间感的影响

盛立言(一·12)

唐代《何满子》歌者考

郭 丽 李 可(一·21)

唐代诗僧皎然生年新证

——兼说大数据时代的文本细读

张培锋(一·26)

《文苑英华》误作元稹文的两文作者应是谁?

查屏球(一·33)

行记“别是一体”论

李德辉(一·43)

张溥收抚沈承遗孤始末

陆岩军(一·52)

李贺不写七言律诗?

——简谈《南园十三首》的形成问题

朱家英(二·92)

漫说“正是河豚欲上时”

杨 祎(二·100)

鲁迅关于《玄怪录》的评价问题再探

林宪亮(二·106)

李拔可与《硕果亭近人诗选》

窦瑞敏(二·111)

《金楼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蒋碧薇 曹 旭(二·118)

杨龙友与《桃花扇》

沈新林(二·126)

赞美仇人:“封雍齿”事件与两篇补册文

卜兴蕾(三·22)

杜甫和李商隐的“黄昏”

杨晓霭 王 震(三·29)

凡物皆有可观:苏诗中的“以俗为雅”

韩 元(三·36)

“论诗知己”与“畔我族类”:李先芳被摒七子诗社原委考论

杨宜师(三·47)

李渔家庭戏班的起始与终结

江兴祐(三·56)

“买卖破铜烂铁人”

——乾隆南巡期间的杭世骏

刘欢萍(三·63)

台湾诗人洪弃生的甲午悲吟

郭 蓓(三·69)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宾礼”及唐人的诗意描述

高建新(四·29)

略谈《香奁集序》之误读与解读

吴在庆(四·37)

沈德潜的“遇”与袁枚的“不遇”

陈圣争(四·44)

也说黛死钗嫁

傅承洲(四·53)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

——范祎的《中国的文学批评家》

黄 霖(四·59)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三题

周耀慈 王世光(五·36)

《阁夜》新解

徐子娴(五·44)

莫道不销魂

——谈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销魂”

黄俊杰(五·52)

范成大与四川

王 珂(五·61)

《鸡鸣》古辞考

孙晓春(六·31)

公子彻夜不眠:曹丕诗歌中的夜宴

梁 爽(六·39)

谁发现了陶渊明?

——鲍照、江淹眼中的陶渊明诗

刘 一(六·46)

“顽石”何以“点头”

——重读丘迟《与陈伯之书》

卜兴蕾(六·50)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文体与撰述方式

陈恩维(六·55)

《春江花月夜》中的“海”

陶 慧(六·61)

戏笔谈经:袁枚《麒麟喊冤》“排郑”本末

王 楚(六·68)

唐诗札记

李白《清平调三首》是美是刺?

莫砺锋(一·73)

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

——读杜甫的《宾至》《客至》

莫砺锋(二·24)

射猎诗中的盛唐气象

——读王维《观猎》札记

莫砺锋(三·74)

一样幽艳,两般哀怨

——读李贺《苏小小墓》与白居易《真娘墓》

莫砺锋(四·64)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为何独占鳌头

莫砺锋(五·68)

杜荀鹤的《春宫怨》是恶诗吗?

莫砺锋(六·77)

唐诗偶得

唐人以一诗名世者

陈尚君(一·87)

李白怎样修改自己的诗作

陈尚君(二·28)

唐代的围棋诗

陈尚君(三·78)

跋唐围棋第一人王积薪墓志

陈尚君(四·70)

唐代的鬼诗(上)

陈尚君(五·72)

唐代的鬼诗(下)

陈尚君(六·81)

丝路与唐诗

敦煌诗集残卷高适诗读札

胡可先(一·121)

解读高适《营州歌》

胡可先(二·39)

唐诗与碎叶

胡可先 林 洁(三·96)

西域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唐诗书写

胡可先(四·94)

李白诗中的西域风光

胡可先(五·80)

北固山唐诗述论

胡可先(六·98)

解之赋话

泛翁“遇真”的记与赋

许 结(二·72)

赋也“琢句”

许 结(三·110)

兰芳胜迹赋金山

许 结(四·125)

王延寿与《鲁灵光殿赋》

许 结(六·112)

雅雨丛谈

解读魏晋名士服药(下):服药活动的精神和社会功效

——《世说新语》之十七

宁稼雨(一·138)

魏晋名士服饰新风(上):从“服妖”到宽衣大袖与木屐

——《世说新语》之十八

宁稼雨(二·47)

魏晋名士服饰新风(下):意境深远的裸袒行为

——《世说新语》之十九

宁稼雨(三·116)

魏晋名士的隐逸情怀(上):名士归隐的政治蕴含与思想旨归

——《世说新语》之二十

宁稼雨(五·96)

魏晋名士的隐逸情怀(下):名士归隐的社会生活与衣食住行

——《世说新语》之二十一

宁稼雨(六·117)

读书札记

大寒天与乐天相伴

陈才智(一·146)

谁是淳于楚

李小龙(一·151)

哀婉的风雅:花冢与诗冢

李 鹏(一·156)

“稀闻阁报”与“昼漏声稀”

——《紫宸殿退朝口号》别解

陈道贵(二·134)

“手藉”浅析

詹静珍(二·140)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卢 坡(二·145)

从《木天禁语》看古代文论话语“行云流水”

刘子琪(二·149)

从吴梅对《琴挑·朝元歌》的评价说起

杨月英(二·157)

《西海纪游草》中的山海奇观

花宏艳(三·150)

谈李纨

黄 硕(三·157)

《诗经》中的“角枕”辨析

杨嘉媛(四·138)

柳宗元说饮酒

——兼及古典文学中的“酒文化”

郭新庆(四·144)

拟附先人与自我作古

——刘伯温的世系问题

周松芳(四·149)

吹牛游戏的演变

乔孝冬(四·154)

别具一格的奏疏

张 强(五·145)

《文心雕龙》“宋画吴冶”考释

周兴陆(五·150)

杜甫文儒身份意识之形成和嬗变探析

张丹阳(五·156)

长铗,归来乎!

——基于《冯谖客孟尝君》的延伸与联想

翟新明(六·131)

小议皇权干预下的清代诗史进程

郭 蓓(六·139)

晴雯与袭人

黄 硕(六·143)

南京绢花的历史

茆雅凤(六·148)

域外汉学与汉籍

乡札、悬吐与谚解

——阅读韩国古代典籍时有必要了解的三个概念

王彤伟(三·142)

经典重读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疏证(七)

彭玉平(一·77)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九)

钟振振(一·97)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十)

钟振振(二·55)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十一)

钟振振(三·89)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十二)

钟振振(四·75)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十三·上)

钟振振(五·87)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十三·下)

钟振振(六·92)

写本漫谈

一件学术的“五缀衣”

——敦煌变文的三份目录

邵小龙(四·130)

山一程,水一程

——几件敦煌集部写本的丧祭仪式解读

邵小龙(五·106)

宋元诗僧录

可观与昙莹

周裕锴(一·115)

云泉永颐

周裕锴(二·66)

雪岑行海

周裕锴(三·103)

芳庭斯植

周裕锴(四·101)

潜山文珦(上)

周裕锴(五·113)

潜山文珦(下)

周裕锴(六·107)

学林纪事

恩深似海

——卞孝萱先生对我的恩惠提携

宁稼雨(四·12)

重读名家

韩兆琦先生及其《史记》研读

阮 忠(一·59)

治学门径

小议“读常见书”

王小盾 张晓天(一·67)

敦煌在望

壁上笔生花

——敦煌壁画中的文字因缘

张春晓(一·103)

敦煌壁画里的冲突情节

——自愿流血、活该受伤、积极斗法

蔡一晨(二·78)

解之说赋

《世说新语·文学》的赋篇

许 结(一·128)

情态为赋与体法

许 结(五·117)

半江楼杂谈

书写梦境与以小见大

张宏生(一·133)

两军交战中的主将单挑

张宏生(三·123)

林冲的长相

张宏生(四·116)

名作欣赏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繁钦《定情诗》与建安时期的止欲赋

马黎丽(三·17)

守望敦煌

敦煌爱情故事

崔新宇(三·128)

敦煌壁画中的动物伦理

罗 丹(四·106)

敦煌“国漫”中的女性

操 静(五·123)

敦煌石室中的楷书世界

盛启泽(六·123)

学人风采

纪念周本淳先生

王 锷(四·67)

文苑人物

张元幹的家世背景、经历个性和词史地位

——张元幹诞辰93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王兆鹏(四·84)

猜你喜欢
名士敦煌文本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区广安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