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野·乐”课程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3-01-09 08:44■文/沈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助教幼儿园资源

■文/沈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特长、爱好,是幼儿园课程资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弥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不足。如何利用好家长资源,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自2021年起,我园利用农村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完善主题式园本课程“野·乐”。接下来,笔者谈谈所在幼儿园“野·乐”课程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家长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资源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特长、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文化背景等,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野·乐”课程的教育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困难重重,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经课题组梳理调查,我园在家长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课程的价值,认为幼儿在园只需要唱歌、跳舞、画画、玩游戏,觉得“野·乐”课程对幼儿将来的学习起不到任何作用,因而不愿配合教师开展该课程;二是部分家长把育儿责任推卸给教师,认为幼儿入园后教师就应该全权负责,特别是在课程开发上;三是部分教师在家长资源开发上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过于关注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忽略了家庭因素的影响和家长资源的价值,会为了顺利进行教学活动而向家长发布各种通知,通知的内容更多的是幼儿园需要什么,而很少把为什么需要、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可以获得哪些成长等信息传递给家长,导致家长在配合时不够主动,资源利用效果不理想。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推进,也给教师实施课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设法帮助家长改变观念,促使家长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将家长资源作为“野·乐”课程的一部分,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帮助家长了解“野·乐”课程

只有转变家长观念,才能促使家长改变教育行为,这一点在幼儿园课程建构中家长资源利用方面尤为重要。转变家长的课程观念不应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措施。在“野·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我园做了以下努力。

1.“野·乐”课程调查:了解需求,改变偏见。调查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需求,又可以帮助家长改变偏见,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野·乐”课程。在“野·乐”课程开发初期,我园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家长的观点和看法。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我园教师先重点了解了家长对“野·乐”课程的看法和实际需求,再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内容,以期引起家长对课程价值的深入思考,从而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和课程观。在设计调查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时,教师都会考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设计这个问题希望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等。例如,问卷中“您觉得‘野·乐’课程可以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多选题)”一题的选项有知识储备、识字、学习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写字、做算术、习惯养成、学拼音、身体素质等,这给家长传递了“野·乐”课程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全方位能力的信息,同时也能从家长的答案中了解其课程观念。

2.家长学校授课:普及课程,指引方向。家长学校授课是面向家长传递教育观点、指引教育方向、讲解教育方法的一种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我园教师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选择“野·乐”课程中需要向全体家长普及的一些知识,并选择一个家长关注的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在小班入园阶段,家长学校授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入园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因此,在授课选择上,我园教师开展了一系列“野·乐”课程讲座、培训,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园、教室,与家长一起参与“野·乐”户外游戏活动,让家长和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从而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野·乐”课程。

3.家长开放日:认同课程,达成共识。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重要途径。我园通过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加“野·乐”课程活动,让家长看到幼儿在“野·乐”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亲身体验幼儿园的“野·乐”活动,从而改变家长的观念,使其与教师达成共识,达到共同教育幼儿的目的。例如,我园会邀请中班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借助角色游戏“娃娃的一家”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游戏了解、感受游戏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走进“野·乐”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精心布局,更要在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上动足脑筋。

1.引导家长参与课程研讨。我园定期开展“野·乐”沙龙活动,这不仅调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家园沟通能力。此外,我园还邀请家长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经验共享,以增强课程效果。例如,大班的乐乐科学知识比较丰富,教师便在大班的家长沙龙活动中邀请乐乐的爸爸来园,请他介绍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2.直接邀请家长担任助教。家长担任助教就是家长进课堂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招募“野·乐”课程助教前,我园教师会在班级群发“助教招募报名表”,表中有一栏为“最擅长的事”,以便收集家长资源,让家长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助教工作、参与课程审议和建构活动。例如,有的家长擅长体育运动,可以协助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户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有的家长喜欢种植,可以指导幼儿在“菜菜乐园”中种植瓜果蔬菜。在助教活动结束后,教师会针对当天的助教内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助教家长进行沟通,从而让家长认可幼儿园的“野·乐”课程,实现家园共育。

(三)共享乐趣,携手家长评价“野·乐”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家长、幼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以保证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家长作为“野·乐”课程的评价主体,可以保证“野·乐”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我园教师会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确定知识、技能、情感、社会等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根据评价指标全方位地评价幼儿的学习表现,发现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幼儿。在整个主题评价过程中,家长逐步认识到了“野·乐”课程的价值,形成了正确的育儿观。

同时,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可以通过观看“野·乐”课程相关内容的主题墙面、参与游戏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据此评价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收获等。我园还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每年六月举办的“幼儿园‘野·乐’文化节”,让家长参与“野·乐”课程中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亲子种植比赛等。在活动结束后,我园教师会请家长评价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和幼儿会在“‘野·乐’文化节”中体验“野·乐”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感受家园合作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参与课程建构。

此外,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参与“野·乐”课程以来的成长,收录了幼儿参与“野·乐”课程的各种资料,如游戏照片、记录单、绘画作品、评语等。家长评价幼儿表现的过程是了解幼儿进步、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家长、幼儿、课程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在课程中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等,从而发现并帮助幼儿改进不足之处,推动“野·乐”课程的不断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家长、幼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今后,我园将继续开发并利用好家长资源,进一步拓宽课程实施思路,调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家园共育,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助教幼儿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乐的幼儿园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