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2023-01-09 08:44周星怡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皮影文化遗产物质

■文/周星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于区域活动,向幼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是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H幼儿园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创新的教学举措。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激发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帮助幼儿树立文化自信。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价值,探讨了H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价值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是幼儿园为普及非遗文化知识所做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能够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参与游戏的同时了解非遗文化知识,激发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一)以增进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因此,教师应根据区域活动自主性、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将非遗文化资源融入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非遗文化。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方法论中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由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以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例如,H幼儿园中一班教师将汉中洋县皮影戏融入区域活动,开设了皮影小剧场。教师选择洋县皮影作为主要对象,讲述了洋县皮影的发展历程,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皮影这一独特的表演材料。之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幼儿熟知角色的皮影,并为幼儿布置了专门的皮影表演幕布,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皮影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让幼儿体验了皮影戏的乐趣,了解了皮影戏的相关知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美育价值

美育是指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幼儿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幼儿园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宁强羌绣中有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包含了动物、植物等大自然元素,色彩艳丽,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H幼儿园中四班教师利用羌绣的这一特点,将宁强羌绣作为区域活动的一部分,在区域中投放了含有羌绣的服饰和装饰品。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带领幼儿认识羌绣,让幼儿了解羌绣独特的绣法以及羌绣的发展历程。通过展示羌绣实物,幼儿能近距离感受羌绣的美;通过穿上带有羌绣的服饰,幼儿可以感受羌绣的实用性。教师还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安全的羌绣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绣出简单的图案,从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美。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汉台区H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和访谈,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对非遗文化知识理解不到位

在与教师谈话的过程中,当谈到“教师如何理解非遗文化?非遗文化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时,五位教师中有四位教师将非遗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传统文化,对于一些非遗文化的诞生过程并不了解。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非遗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有部分教师开展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让幼儿观看视频,没有为幼儿提供详细、生动的讲解。例如,在为幼儿讲解宁强羌绣时,教师容易将宁强羌绣与其他类型的刺绣相混淆,准备的图片中包含其他类型刺绣,导致幼儿对宁强羌绣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体会羌绣的独特性,从而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活动目标。

(二)教师对区域活动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区域活动虽然是一项幼儿自主选择、进行的活动,但是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由于幼儿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不足,教师更应在幼儿参与非遗文化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但是,部分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没有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与计划,导致幼儿较为迷茫,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同时,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在非遗文化区域活动中的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例如,在皮影小剧场活动刚开始时,中一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操作经验,没有具体的故事情境,幼儿逐渐对活动失去兴趣。这会导致在下一次区域活动中,可能出现没有幼儿愿意参加皮影小剧场活动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的组织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除了缺少具体的活动目标,一些教师对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定位不明确,没有把握好介入时机,且介入的方式不当,从而影响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培训较少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幼儿园给教师提供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教师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希望园所可以邀请一些非遗文化传承人来园提供培训,帮助教师了解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非遗文化知识。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非遗文化教育,更应注重对教师进行非遗文化知识培训。只有教师对非遗文化有了充分了解,才能为幼儿普及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化教育达到理想效果。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建议

(一)教师增进对非遗文化知识的了解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要想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非遗文化,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区之间非遗文化的差异。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知识,才能为幼儿答疑解惑,帮助幼儿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使得对幼儿的非遗文化教育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主动思考,比如哪些非遗文化知识适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幼儿学习、如何将复杂的非遗文化知识转化成幼儿能直观感受的知识等。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教师加强对区域活动组织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区域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地位,发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发展。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规划,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在活动前制定好目标、活动中及时指导、活动后客观评价和积极反思。以中一班皮影小剧场的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制定了活动目标,告知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要表演哪一个故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师应第一时间了解原因,并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延续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针对活动内容展开评价、总结,让幼儿相互分享在皮影小剧场活动中表演的故事以及表演过程,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皮影的认识。此外,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还要进行反思,总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以推动后续活动的开展。

(三)政府为幼儿园提供支持

非遗文化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因此,政府应发挥号召作用,与幼儿园合作,帮助幼儿园邀请非遗文化相关专业人员进入幼儿园,为幼儿和教师讲解非遗文化,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知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幼儿参观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文物,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皮影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