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建议

2023-01-09 08:44■文/江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幼儿园游戏

■文/江 凡

游戏是幼儿课程的基本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自主完成课程,表达想法。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不可分离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课程,能将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幼儿园美术课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探讨当前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推进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一、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意义

在我国许多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中都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美术课程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世界的认识的课程活动。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是指将游戏精神与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将美术课程与游戏相结合,以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有效途径,能提高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质量,增强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笔者对目前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幼儿园与教师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幼儿园在游戏化美术课程这一方面给教师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导致教师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交流、学习。二是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游戏化美术课程时,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园管理者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游戏化教育理念方面。一些教师对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是在美术课上一直玩游戏。还有的教师认为,美术课程游戏化就是直接把游戏放入美术课程,不用在意游戏内容与美术课程是否衔接。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会导致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美术课程内容时,生硬地将游戏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在美术课程中贯彻游戏精神,将游戏的娱乐性、自主性融入美术课程。如何设计游戏化的美术课程,如何将游戏精神、游戏要素与美术课程相结合,一些教师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

2.课程目标与课程反思评价方面。一些教师在设定课程目标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在课程开展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游戏化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对于游戏化美术课程开展中出现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幼儿跟不上课程进度等问题,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在课程结束后,一些教师并未做到针对课程开展的状况进行教学反思,也没有为下次课程作预设。

3.课程内容方面。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灵活开展游戏化美术课程。例如,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活动中,教师选择了晦涩难懂的写意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能感知作品中轻微的色彩变化,无法理解、欣赏作品内容,从而对游戏活动失去了兴趣。在美术课程主题的选择上,教师大多依据书本或者幼儿园指定的教学内容来选定主题,没有立足幼儿的兴趣爱好。

4.课程评价方面。在对课程内容的评价上,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否提高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而忽视了幼儿在艺术创作与游戏中的表现。同时,幼儿园游戏化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一做法没有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幼儿是课程活动的主体,但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很少运用幼儿自评、幼儿互评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

5.课程环境创设和教具投放方面。一些教师在开展游戏化美术课程时,没有按照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创设游戏化美术课程的环境,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同时,有的教师未按照不同主题美术课程的需要和幼儿的不同需求来调整教具。

6.教师指导方面。在开展幼儿园游戏化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方式存在问题。第一种是教师干预次数过多、影响了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的发挥;第二种是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直接告诉幼儿解决方法,或者仅用语言、肢体动作进行指导。这些不当的指导方式都会阻碍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开展,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与游戏水平的提高。

三、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推进建议

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有利于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幼儿园与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幼儿园的相关建议

第一,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关于美术课程游戏化的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让教师深刻理解美术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为教师开展游戏化美术课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三,幼儿园可以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丰富教师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幼儿园可以制定教师发展考核制度,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这种评定考核的方式可以使教师明确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对教师的建议

1.树立游戏化教学理念,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游戏化教学方式对幼儿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在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游戏化教学的观念与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带领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课程反思。教师在确定幼儿园游戏化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具有预设性、全面性,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美术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美术课程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美术课程内容,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课程的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创作技能。

4.发挥幼儿主体性,课后及时评价。教师在组织课程时,需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内心需求,根据幼儿自身的艺术创作表现,综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鼓励中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程的热情,从而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鼓励幼儿进行互评或自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学会欣赏自我作品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以提高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

5.创设课程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具。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开放且有序的游戏化美术课程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开放的环境能够给幼儿营造游戏化的氛围,使幼儿心情愉悦,以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热情。有序的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促使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画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下雨的声音,调暗教室的灯光,营造阴雨天的氛围,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雨天。同时,游戏化美术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教具。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教具。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收集身边的纸杯、瓶子、报纸等废旧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例如,在开展“美丽的花”绘画活动时,幼儿利用废旧报纸进行了花朵的点涂创作。

6.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7.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将游戏主题贯穿始终。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进行美术指导时,应该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当幼儿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先观察,再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进行指导,不应直接替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的说话方式,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应将游戏主题贯穿课程始终,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例如,在开展绘画、手工等活动时,教师用游戏导入课程,在课程结束时,教师也应该将游戏融入其中,使游戏主题贯穿课程始终。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努力。幼儿园要促进美术课程和游戏的结合,教师要将游戏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手段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美术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