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
——以“我是小当家”项目实践活动为例

2023-01-09 08:44诸华芬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当家劳动幼儿

■文/诸华芬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生活也有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幼儿园项目“乐当家游戏化课程的园本行动”中的“我是小当家”实践活动,谈谈幼儿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一、搭建劳动教育课程模型,形成“当家”范式

我园秉持“教育就是生活的传承和创造”的办园理念,围绕幼儿一日活动建构劳动课程,提出了“我的生活我照顾、我的内务我整理、我的环境我做主、我的问题我解决”和“自我管理时时做、服务同伴日日做、家务劳动人人做、社会责任处处做”的“四我四做”行动理念,以期帮助幼儿解决各种问题,让幼儿实现“自主计划、自然营造、自发探索、自信表达、自由创造、自在生长”,从而形成“会自理、爱探索、有担当、乐创美”的核心素养。

二、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明确“当家”方向

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导向,结合陈鹤琴“活教育”理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幼儿生活自理、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依据“当家”劳动课程,明确了劳动课程的总目标,即让幼儿从劳动中获得真实而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防护意识;在劳动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信、专注、责任、友善、感恩等良好品质;感受和欣赏劳动带来的整洁之美、有序之美、自然之美等。我园教师还根据课程总目标,详细制定了小中大班“当家”劳动的目标(见表1)。

表1 小中大班“当家”劳动的目标

三、开发劳动教育多元活动,凸显“当家”特色

(一)一日生活服务

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幼儿园劳动的主要内容。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梳理生活自理内容,寻找劳动教育突破点,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劳动情境,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定期开展不同的劳动活动。

(二)游戏性趣味劳动

我园教师在区角中创设劳动环境,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益智游戏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比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提供玩具娃娃的衣服、裤袜等生活日用品,让幼儿扮演“妈妈”给“娃娃”喂饭、换衣、扣纽扣等;在生活区内,让幼儿学习晾晒衣服、系鞋带等;在益智区内,让幼儿学习整理各种操作材料;等等。

(三)开放性种植劳动

我园特意在室外为大班幼儿留出了一块“试验田”,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种植内容,亲身体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分工协作、交流分享,从而获得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创造性节日劳动

我园教师挖掘节日活动中的劳动元素,开展了许多趣味劳动活动,如在端午节带领幼儿制作香袋、包粽子、绘制彩蛋;在中秋节带领幼儿制作月饼和月饼盒。我园还推出了“劳动日”课程,将每周五定为“全园劳动日”,组织各班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全园性劳动。

四、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法,规划“当家”路径

(一)加大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打造“当家”环境

我园围绕“乐当家”游戏元素,重点打造以下园所环境。

1.季节性“一厅”。我园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根据季节变化定期更新门厅的环境创设,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和灵气,像温馨的家一样吸引幼儿,以保证课程的实效性。

2.生活化“二区”。我园教师在班级区域中开辟了“生活服务区”和“生活游戏区”。“生活服务区”指向能力发展,旨在让幼儿学会服务自己的生活;“生活游戏区”指向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旨在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两个区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图示,投放相应的工具和材料,供幼儿操作、体验,让幼儿学习穿衣叠裤、清扫地面、制作美食等劳动技能。

3.角色类“三廊”。我园将一楼到三楼的走廊创设成了主题不同的三条街区,即“娃娃家”“小商店”和“主题馆”。一楼“娃娃家”旨在让幼儿在家庭化、情趣化的环境中学习本领、学会生活自理,在操作过程中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增强自我意识。二楼“小商店”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整理、归类和有序摆放,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三楼“主题馆”以制作一件商品为主题,让幼儿从收集材料、设计产品、操作探索、成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种养殖“四园”。我园开辟“空中花园”“四方菜园”“嬉水乐园”“角落宠物园”等不同种养殖基地,利用园所特有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尝试让幼儿开展种植活动,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

5.做中学“五坊”。我园打造“鲁班木工坊”“生活厨艺坊”“美工劳作坊”“环保建构坊”“布袋创想坊”等游戏基地,围绕“乐当家”游戏元素,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参与各种生活性劳动,了解、使用各种劳动工具,以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增强劳动能力。

6.主题式“六场”。我园本着“丰富、乐趣、创意”的课程环境理念,合理规划园内外空间,挖掘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功能,创设了“农家乐”“勇闯关”“探自然”“巧运送”“趣民间”“竞技场”等主题游戏区,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既为幼儿强身健体创造了条件,又为幼儿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生活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深度,丰富“当家”内涵

我园打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自然习得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我园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资源,为幼儿设计多元化的劳动体验课程,如生活小达人、绿植小园丁、安全小卫士等,组织幼儿体验劳动,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快乐劳动。

(三)助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乐享“当家”意蕴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具有渗透性,它可以渗透在园区的各种节日活动、游戏活动和主题课程中。基于此,我园每学期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专题活动,通过自制手工作品、制作食物等,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拓宽劳动教育参与广度,实现“当家”共育

我园通过专题培训、活动展示、案例分享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劳动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园还公开招募家长,设立了“家长智囊团”“家长助教团”“爱心服务团”等,充分发挥家园共育优势,以增强劳动教育成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五、提高劳动教育实施质量,保障“当家”效能

(一)课程审议

在“我是小当家”课程建设中,我园非常重视课程审议,先由教研组明确课程导向、安排劳动活动,再由教师进行自我审议,最后由年级组进行把关再审议,促使教师进行深入思考,以保证劳动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研讨

我园依托园本教研,聚焦幼儿发展和劳动课程观念引导,采用研讨典型课例、打磨优质劳动活动课程、观摩环境创设现场等方式,深入探讨课程实施要点、实践过程的指导、环境支持等,以提高劳动课程的质量。

(三)成效分析

1.从“新”规划:打造“三园四坊”劳动体验场,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我园创设了菜园、果园、花园,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四季变化,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我园将室内的功能室搬到户外的大自然中,建造了“小木坊”“小厨房”“小画廊”和“小舞台”,让幼儿在各种劳动体验中形成“会自理、乐探索、善交往、有担当、乐创美”的核心素养。

2.从“行”入手:梳理“当家劳动”园内服务清单,解决幼儿日常生活问题。我园围绕“四我四做”行动理念,巧妙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的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逐渐完善了小中大班劳动课程的目标,并设置了课程内容与劳动清单,让幼儿在劳动中亲身体验“当家”的快乐和光荣。

3.从“型”整合:建构“当家劳动”课程故事集,驱动前瞻项目长远发展。我园创新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资源,为幼儿创建多元、特色、常态化的劳动体验课程,组织幼儿体验劳动,并将幼儿的劳动故事整理成“小当家”故事集,形成电子课程资源包。

(四)成果分享

我园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分享和交流劳动课程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案例、课程故事、课程经验等,让教师明确课程实践中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以树立教师实践变革的信心,进一步激发教师研发劳动课程的热情,从而实现劳动课程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当家劳动幼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猴硐猫村:喵星人当家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热爱劳动
好当家直销初露锋芒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