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23-01-10 20:13李彩云李鑫辉苏丽清何宜荣梅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温病课程教师

李彩云 李鑫辉 苏丽清 何宜 荣梅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08)

温病学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积累的医学经典,一直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过去温病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与学生互动不足,拓展资源匮乏,学生对温病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不够扎实与全面,因此利用网络教学便捷、开放、共享等多重优势,采用线上的学习通、学银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形成优势互补。现就温病学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线上课程的建设

温病学课程团队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于2014 年率先在湖南省首次成功运行慕课[2]。线上教学经验的积累加上不断的探索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古经典温病学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历时4 年的筹备,于2018 年建成温病学在线精品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正式亮相。

温病学线上课程的内容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配套练习、单元测验、案例库、电子书籍、参考文献、临床图片、音频资料等,使课程更具生动性、可视性、易懂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反馈性。课程主体分为3 个部分:(1)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讲述温病的概念、病因、辨证方法、常用诊法及治疗;(2)常见温病的证治,详解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和温毒类温病;(3)经典著作选读,选讲《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3]。

课程应用期间,仍保持对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紧跟时代,同步更新教学资源,保证每个教学周期更新率10%左右。如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补充新冠患者的舌象图谱、温病学理法方药治疗新冠案例、最新疫情进展等素材。

2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温病学教学团队多次进行集体研讨,重新梳理了温病学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制定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和多元化形成性成绩评价标准,使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清晰的内容靶向,使各个教学环节精准、有序、规范;在教学组织上,分为课前-学情分析、线上预习、问题导向;课中-课堂讲授、随机提问、随堂测验、分组讨论、病案实训;课后-学情分析、线上主题讨论、作业、单元测试、答疑辅导等3 个主体环节实施,在教学方法上则糅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实训操作、PBL 教学等多种方法。并通过在线平台数据和线下考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跟踪记录,实现形成性评价。

温病的概念作为温病学的第二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于温病学仅刚刚认识,还感到陌生,对“什么是温病,哪些疾病可以用温病学的知识来治疗”还缺乏了解,因此会感觉迷茫不知从何下手。故本文以温病的概念为例来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课前准备 对本章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明确其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温病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的区别;帮助学生树立疾病判别意识,能“辨病”式地使用温病学理论。在学习通班级群聊中布置课前任务:观看学习线上教学视频、课件;发布思考题:以下哪些疾病是温病?例举常见的疾病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脑、流脑、中暑等供大家选择,上课前对学生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临上课前,发布学情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2.2 课堂教学过程(1)签到:在学习通APP 中发布签到,可采用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或二维码签到,数秒即可完成。当然,签到不是保证出勤率的唯一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约束学生们按时到课。

(2)介绍授课思路:签到后,向学生讲述此部分的授课思路,让学生明晰教师的安排,紧跟教师的授课规划完成学习,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3)导入:播放视频《十大最可怕的传染病》,导入本次课的内容,随后利用学习通的手机投屏功能再摇一摇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温病就是传染病吗?提高提问的趣味性及课堂刺激感,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重点内容讲解:结合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以及不同版本教材对温病的定义,讲解温病的概念,提炼出概念中的4 个要点:病因-温邪;主症-发热;病理特点-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属性-一类急性外感热病。联系历代医家的名言名句及生活中常见的温病实例,帮助大家掌握温病的特点,了解温病范围、分类方法和命名依据。同时结合身边常见的疾病用温病学理法方药治疗的事例,如达原饮治疗非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参考湿温病治疗,让学生们感受温病学理论近在周围,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温病学的重要性。

(5)主题讨论:温病与伤寒均属于外感热病,表现都以发热为主,然而治疗原则却截然相反,在疾病的早期区分伤寒和温病,早期施以正确的治疗可截断病邪的深入。在学习温病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伤寒的基本知识,在学习通APP 随机给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伤寒初起与风温初起的鉴别,最后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表格直观对比温病与伤寒的差异,再一次巩固温病的特点。讨论之前可插入温病误治为伤寒的病案,提醒学生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温病与伤寒。

(6)病案分析:结合现代传染病病案,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的中医治疗病案,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温病的概念与特点、明确温病与现代疾病的关系,并能区分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之间的异同。

2.3 课后辅导与互动(1)再次发布课前思考题:以下哪些疾病是温病?对比课前课后学生们的选择,检查学生们是否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温病的特点、了解温病与现代疾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课后拓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常见传染病的中医治疗指南,在线上传PPT 作为成果汇报,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教师进行批改与点评,有时也可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知识点巩固:发放相应章节的练习题或测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批阅过程中,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批注,给予答案解析。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班级整体掌握情况;在学习通群聊中进行反馈,就易错知识要点进行强调。这种即刻反馈、即刻点评的方式能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深入理解。

(4)线上学习情况评价:课后对线上教学视频、PPT、拓展资料的浏览阅读情况按平台设置权重参数自动计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线上平台都有详细数据记载,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这些数据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从而实现更客观、公正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5)留言讨论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方便随时随地与教师建立沟通。一方面学生将疑难知识点发布在讨论区,优先由其他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评析,提问及互助解答的学生将进行加分。这个疑难点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疑惑,作为公开的区域,浏览留言讨论区即可得到解答,通过学生们的提问及解答,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所启发。另一方面,针对新近发生的温病学相关新闻或事件,教师也可在留言区发帖作出指引。留言版块可作为调整后续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设计优化的参考依据。

(6)学情分析:利用学习通APP“投票”或“问卷调查”功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议。如提问“你是否已经掌握本章内容?”“除了每周的温病学上课时间,每周用于温病学的学习有多长时间?”“对温病学的学习有信心吗”“对温病学的教学有何建议?”评价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实现教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安安心心地学。

3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成效

温病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起步早,经验成熟,混合式教学开展顺利,在疫情期间表现尤为突出,课程团队的授课多次受到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反应良好,能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反复学习教学视频,与老师互动便捷频繁。最近一期的混合式教学选课人数一千余人,学生成绩分布合理,成绩优良。同时学银在线平台将温病学作为示范教学课程向高校及社会全面开放,参与的高校达30 余所,形成课程的广泛辐射和交流。

总之,温病学课程团队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学和辅导互联互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系统完整、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充分展现了中医经典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课程信息化改革特色鲜明,教学成果对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对培养卓越中医人才,对推动中医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温病课程教师
伤寒、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对应探赜
——兼与《论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一文作者商榷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