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023-01-10 20:13邴艳华于海玲初春平邱德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理学医学生立德

邴艳华 于海玲 初春平 邱德来※

(1.延边大学医学院机能学教学实验中心,吉林 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时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元素。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理学实验研究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和依据,没有实验课的生理学课程是绝对不完整的。研究生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重要的生理学实验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培养立德树人,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思政改革意义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立德树人。所谓立德,就是立德业,养德性,有德行;所谓树人,就是培才能,练技艺,有才学。立德主要体现育人,树人主要体现育才。高校立德树人是根本,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从专业的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春风化雨润无声”一般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院校毕业生以后不仅担负着治病救人的职业使命,同时担负着临床科研、教育下一代医学生的职责,所以责任感、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从基础出发,从课堂出发,在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政内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传统的高校课程和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和课堂教育教学的比例远多于思政课程所占比例,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应当运用好课堂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特色,联系实际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2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在课堂中先由教师讲解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再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只讲解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几乎未涉及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应转变理念,从生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培育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文素养、协作精神、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高校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优秀传统,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医学院校高校教师以医学知识开启医学生的智慧之门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把立德树人落实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中。

2.1 优化课内设计 生理实验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受课时数的限制,使教师在上课时赶进度,满堂灌。这样使学生接受能力减弱,教学效果一般,也无从谈起思政融入。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计,在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复习为一体的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

课前预习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式方式进行,避免因学生与教师交流能力缺乏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更适应现阶段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前通过微信教学平台、学习通APP 推送本节课相关的微课内容、职业素养培养视频等。通过小组讨论事先把握实验操作的顺序、难易程度、成败关键,让学生清楚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清楚本实验到底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动物手术的模拟,提前接触医患关系构建。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善待动物的自觉意识及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中实践环节,运用大量动物,如家兔、蟾蜍等。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作为“人类的替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铭记为人类贡献出健康和生命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全程渗透生命意识和生命伦理教育,比如通过动物实验实际操作,让学生换位思考,用心体会动物的感受、体会动物的伤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1]。实验能顺利完成,需要实验小组每一位成员的默契配合,这需要任务分工,谁主刀、谁助手等都要明确,一旦实验开始需要团队各司其职。虽然看起来是简单的过程,其与每一成员的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来实现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对医学生的关爱生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

课后复习环节,通过不同方式如实验报告书写、微信实验教学平台交流、学习通APP 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知识点总结情况并及时反馈本次实验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出现的问题,比如实验中因为人为因素手术操作不当、药物过量等原因引起动物死亡,可投射到日后临床上应注意的细节及人文关怀等职业道德问题。

2.2 丰富课外教学 实验动物的使用是生理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但是动物福利运动与动物权利运动兴起,人们就开始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以此为主题让医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将减少、替代和优化“3R”原则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设计开放性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生将来可能从事医务工作或者科研工作较多,所以在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常常对学生宣传“3R”原则以及实验动物福利等内容,这对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否合理善待、科学使用实验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初步涉入生理学的科学研究领域,对于培养提高医学生娴熟的动手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是十分有益的。延边大学以吉林省细胞功能与药理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生理学科为龙头,联合医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以膜片钳技术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范围,延伸至道德教育领域,将专业研究和德育研究进行巧妙融合,为医学生的德才兼备提供参考。

2.3 改革考核评价 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验课程不同于单一的传统理论考核评价,涵盖了平时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实验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实验设计实施的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在平时考核成绩中体现思政因素,因为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塑造,即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延伸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进而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智、明确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影响。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内隐,因而这一维度的考核更具挑战性,需要教师、同学等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群体同时作为考评主体参与进来,评价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平时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3]。操作技能考核不能只看一时表现,应该注重考核的连续性,通过一学期连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既领会生理学专业知识,又感悟伦理道德价值。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基于网络平台及手机学习通APP 进行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不仅考核生理学相关理论,而且对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增加融合性试题的考核评价。实验设计实施的考核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实验内容中认知学习,体验情感,磨砺意志和升华品格。

3 小结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对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教育没有统一模式,需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探索,更需要思政课程的方向引领,相信随着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将对培养学生立德树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生理学医学生立德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