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占据舆论主动权制高点

2023-01-10 02:56陶俊洁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想经济

陶俊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前,经济领域和新闻舆论宣传都是构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经济金融的交织愈发深入,很多经济金融风险往往通过舆论场发酵、放大,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潜在隐患,亟需把经济金融同舆论宣传工作统筹考虑,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统领,全面讲好经济故事,占据舆论主动权制高点。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划时代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某一具体方面思想的第一个正式提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统揽大局善谋势”——习近平经济思想产生的深刻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工作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

从国内经济大势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为我们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據。随后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又陆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双循环和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等与时俱进、前瞻性极强的政策措施。

在国际环境方面,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二)“字斟句酌善提炼”——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概念。

会议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并强调“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三)“与时俱进善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理论基础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深刻总结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也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二、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 纵横对比把握国际形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一)深刻洞察国际形势:世界或进入不安全的动荡期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改变世界格局的大战100年爆发一回。可以预计的是,不管是否爆发新一轮世界性战争,未来的战争形式已然在演化,从过去军事战为主,转变为以军事战、金融战、贸易战、信息战和生化战为五大战场的现代混合战争。旧秩序发动混合战的目标很明确,无外乎是通过制造混乱,让他们控制之外的新秩序国家集团自行解体。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秩序显现独特优势

俄罗斯总统普京前顾问、经济学家格拉济耶夫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新经济秩序的一种典型,这就是依靠中央政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国家长远规划和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企业家雄心勃勃的干劲、老百姓渴望发财致富的冲动,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聪明大脑,用统一大市场这个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有效的组织,包括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国家控制银行和金融,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长期价格比较低廉的信用,从而进化出了一整套高度灵活的政治管理模式和网络化的经济组织形态。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全民福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模式的鲜明特征。

过去30年,这套模式使中国获得巨大的成功,经济规模从微不足道,到现在位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的生产和出口,也在迅速拉近与美国的差距。

(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在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需要全方位做好预案,防范相关风险。对经济工作者来说,就是查众人之未觉,扣纷纭之脉动,关注经济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将其联系地看、发展地看、辩证地看,不仅要看出对国内各相关领域的影响,还需要分析我国在全球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和趋势,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把脉问题的实质,不被纷繁的声音带偏。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需要在整体中分析具体问题,任何超越个体的整体或超越整体的个体都是不存在的。用这个原理,再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的大视野下看,会发现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中国的通胀率远低于美国和欧盟,中国的经济增速仍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也远高于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四)运用辩证法对比分析看清经济问题的实质

反观美国,目前美国的通胀突破历史高点,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在美股市场已有反映。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022年初至今均大幅下跌。按照金融学的常识,股市如此下跌,就要考虑降息,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股市,但美国的高通胀率使美联储不仅不能降息,反而进入了加息周期。

自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启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长期的低利率给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引起金融市场的虚高。在新冠疫情“黑天鹅”出现时,猝不及防的经济政策不得不转向,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超过50%,美国经济有可能重现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局面。

这样看来,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非洲、亚洲、拉美等其他国家,也都在新冠疫情、传染病多发和粮食能源危机中蹒跚前行。在这样的视野下看,中国经济还有诸多政策空间,世界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和经济长期增长的韧性使中国经济还有增长的潜力。

(五)全局性國际化视野、纵横交叉地看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近期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专门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国常会,甚至是专业部门负责人接受媒体访谈中都可以看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对今年经济所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认知,而中国的体制优势就在于,一旦明确了问题,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集中力量全力去解决。

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承压,但从三季度开始,各项刺激政策将逐步显现效应,新的刺激政策也将不断出台,各项政策的落地有助于经济企稳。

国际上看,中国11月进入全面外交月,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领导人互访,都可以看出国际社会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很强烈。海外资金增持中国的股市、债市,增强看好中国市场的信心。

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升, 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特别提款权(SDR)的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这一调整反映了世界各国增持人民币、增加人民币外汇储备的意愿,大大有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三、全面讲好经济故事,占据舆论主动权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站稳立场,识别美西方舆论双标唱空中国

彭博社在5月上海、北京疫情趋严重的时候发布了唱衰中国经济的重磅文章,并指出自1976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将首次低于美国。这样一条新闻,用了大量虚拟语气“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一种建立在若干假设条件下的推论,最后变成“一般将来时”,必然会怎样。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每天死亡病例达几千人,拜登政府为了保经济,几乎要不管不顾地取消很多防疫措施。彭博社却评估:疫情之下,美国是全世界最好的栖身之所。

此类事件反复发生,且多处于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存疑的时刻。由于立场不同,在众说纷纭之际,部分外媒经常披着专业的外衣,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借助专家的嘴,竭力唱衰中国,刻意在全球散布有关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作为经济工作者,要站稳立场,识别这些外媒的险恶用心,提升鉴别力。

(二)防范外资利用舆论场时间差,有组织做空中国

2021年春节假期成为境内外股市分水岭,备受期待的中国股市在新春开市第一天即遭遇“开年劫”,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各行业绩优股集体暴跌,直接带崩股指狂泻不止。调查发现,减持贵州茅台的两大外资基金股东背景均与美国资本密切相关,其减持半个多月后,才选择在中国春节假期公布,由于茅台自身流量效应立刻吸引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加上没有及时的应对举措,春节期间茅台积累的减持利空消息最终在节后开市首日导致其暴跌5%。

贵州茅台暴跌前3万多亿元的市值相当于4个中国石油,也相当于“两桶油”和工商银行市值之和,其已具备指引趋势方向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的做空现象发生时,新加坡反映中国A股走势的A50指数期货的暴跌也在同步进行,两者存在明显的利益关联,说明外资是以股票现货叠加股指衍生品的方式有组织地做空中国股市。

国内外金融市场由于交易时间差异、节假日时间差、夜盘是否开放等原因,为不同市场套利留下空间。境外游资往往用此漏洞进行套利,进行有计划、有预谋的金融绞杀,在资本市场打响金融战的“前哨战”,企图通过多轮主动做空,逐步夺取中国金融市场走势操控权。经济工作者更应该做好预判,与媒体部门携手布局,打好舆论战,防范外资做空中国。

(三)提升鉴别力,凝心聚力做好经济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要求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题主线,既站位全局、把握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谋划前瞻性、深层次发展改革和经济安全问题;又见微知著,坚持底线思维,注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预研预判预警,善于提出务实管用、针对性创新性强的政策举措建议。

作为经济工作者,要防止被境外机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旧带新、以专业带私货、以数据带立场的手法带偏,要站在全局看问题,用国际视野看问题,纵横对比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方能抓住实质,看清主流,做好经济工作。

(作者单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猜你喜欢
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