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外贸发展提质增效趋势明显

2023-01-10 07:45薛啸岩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汽车出口外贸月份

薛啸岩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再次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持续高速增长,与重点经济体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新动能加速形成。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应及早针对施策,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一、前三季度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加速演化,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全球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跨国贸易面临较大挑战。我国高效统筹疫情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有序用电等诸多不利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达2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6.7%,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贸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这是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去年三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1%,当年9月份出口更是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高基数客观上导致今年三季度维持高增正的难度上升。从环比看,今年三季度出口环比增长6.7%,仍然快于疫情前水平,说明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没有变。

这是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背景下实现的高增长。今年以来,美联储等货币当局持续激进加息,非美元货币大幅贬值,部分经济运行存在一定困难的经济体为保持币值稳定被迫收紧流动性,导致实体经济“雪上加霜”,需求普遍萎缩。今年8月份,美国等消费型经济体进口同比增长13.6%,较7月份放缓2.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下降;三季度,日本、韩国等生产型经济体出口增速一度出现单月负增长。根据10月份世贸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仅增长3.5%,远低于去年的27.3%。

这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高增长。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第一外贸大国的地位不断巩固,产品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商品定价、结算货币等方面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8月份,中国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65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728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达20.6%,较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

这是克服异常天气等干扰因素后实现的高增长。8月份,受异常天气影响,部分南方省份水力发电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安排受到一定冲击,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有序用电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交货,力保出口稳定。当月,湖北出口增长43.9%,增速连续4个月位于30%以上的高位。

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显现,对主要经济体出口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生产秩序逐步恢复,但能源短缺、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凸显,叠加RCEP生效等政策红利凸显,中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

一是放松疫情防控管控推动新的消费需求。欧美“带疫解封”导致药品需求上升,8月份中国对美药品出口大幅增长465.4%,增速连续9个月高于100%。同时,居民社交、外出增加,推动中国8月份鞋靴对美出口增长39.1%,增速连续12个月高于35%。

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梗阻下对中国商品依赖度上升。受通胀高烧不退、工资持续上涨、工人罢工频发等因素影响,美国国内产业链梗阻仍然存在,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进一步上升。8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同比增长17.4%,增速连续3个月快于其進口整体增速,其中,化学品、发电设备、特种工业机械等与产业链相关的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8.1%、21.8%、24.3%。

三是能源短缺下部分欧洲产能转向中国。1—9月份,中国对欧盟出口累计达4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快于中国整体出口增速。受能源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欧洲部分高耗能产业严重减产,部分产能转向中国。截至9月底,欧洲电解铝累计减产154万吨,占欧洲地区电解铝建成产能的15%左右。1—8月份,中国锻轧铝及铝材出口70.1万吨,位于近年来的高位,同比增长31.5%。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复杂,欧洲部分产能可能加速向中国转移,进一步支撑中国对欧盟及相关经济体出口。同时,欧洲能源短缺推动能源结构加速转变,储能需求上升,预计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90GWH,较去年大增42GWH;全球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取暖小家电采暖成本较低的优势凸显,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今年1—7月份,中国取暖小家电同比增长21.4%,其中对欧洲出口增长29.8%。

四是RCEP政策红利显现。1—9月份,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额达416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出口总额比例达15.4%,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纺织原料、矿物材料及其制品、碱金属及其制品、钢铁制品等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间贸易联系更加紧密。

三、汽车出口持续高位增长,出口新动能加速形成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中国汽车行业抢抓全球“缺芯”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机遇,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对出口的带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从整体规模看,汽车出口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持续高速增长。1—9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额达2117.5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64.7%;整车出口达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全球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依赖度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上海工厂交付整车数量近30万辆,占其全球交付量的比例超过50%,其中10万辆销往海外市场。去年9月后,特斯拉进一步扩大上海工厂产能,产能有望超过75万辆/年,未来出口量可能进一步扩大。

从发展质量看,汽车出口加速从“价格优势”迈向“质量优势”的高端之路。8月份,中国汽车出口价格均价已接近1.9万美元,纯电动汽车均价更是高达2.6万美元,较2018年大幅上涨2.4万美元。其中,1万—2万美元、2万—5万美元以及5万美元以上价格段的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数量较快增长,1万美元以下价格段出口数量大幅放缓。自主品牌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9月份本土企业汽车出口达20.4万辆,同比增长88%,新能源汽车出口4.4万辆,其中上汽、比亚迪出口车辆分别达15509辆、7736辆,超越特斯拉等跨国企业,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位。

四、进一步推动出口稳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受高基数效应、欧美货币政策转向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将有所上升,应未雨绸缪,及早施策,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持续降低各类显性隐性外贸壁垒,有效推动出口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降低外贸成本。进一步缩短贸易通关时间,积极推进和重点合作方海关的互认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贸易信贷等政策工具的覆盖范围,继续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进一步加大公共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助力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和美方的沟通合作,争取扩大关税排除范围。

二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积极推动沿线内陆相关省市和广西等通道门户强化政策协同,有效降低通道沿线省份物流成本。支持宁夏、甘肃、陕西等内陆省份开通经钦州港出海,重点面向南亚、东南亚、中东以及欧洲的陆海联运班列。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枢纽地区新建一批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溢出。

三是加快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引导更多外贸企业充分利用CPTPP规则,推进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快推动中日韩FTA谈判,力求在焦点议题和日本、韩国两大经济体扩大共识,稳步推进CPTPP等谈判。积极推进中国—海合会、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等FTA谈判,有效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猜你喜欢
汽车出口外贸月份
商务部: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汽车出口四年下滑40% 自主品牌海外遇冷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