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冰雪经济发展的图景演绎与路径构建

2023-01-10 06:50胡冰洋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冰雪发展

胡冰洋

冰雪产业已成为众多国家产业战略的交汇点、市场消费热点、产业投资风口,各地正掀起发展世界化、经营多元化、配套服务完善的冰雪产业发展高潮。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国内滑雪场建设已形成围绕京津冀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的多处冰雪产业集聚区。但是,我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软硬件基础相对薄弱,仍存在冰雪产业链条尚未完善、高端冰雪制造业集群尚未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稀缺、配套产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短板。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构筑高水准冰雪产业发展图景,应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产业发展结构合理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市场价值最优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康养、冰雪民俗文化体验等综合性冰雪需求。

一、现代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一)冰雪旅游业发展现状

2020—2021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3900亿元,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2.54亿人次,冰雪旅游人均消费达1553元,冰雪休闲旅游人均消费为1696元,全国范围内的冰雪旅游热正不断上升。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且部分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盲目照搬国外的操作模式,并未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冰雪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此外,当前我国对冰雪产业的重点挖掘范畴还仅集中在冰雪观光旅游上,而对据此衍生出的相关市场需求则重视程度不足,并导致冰雪产业有效供给不足、潜在需求挖掘不深、冰雪旅游产品供需错位等问题。

(二)冰雪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2—2021年,我国滑雪人次急剧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达11.6%,而滑雪场地设施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冰雪场地设施利用率逐步上升。从我国冰雪运动场不断增长的数量看,我国冰雪产业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对实現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发展十分有益。但我国人口众多,冰雪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冰雪旅游运动热点化、普及化的背景下,冰雪场馆供给量愈加难以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存在冰雪供给与现实需求脱钩错位、高端异质性冰雪产业发展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等情形。

(三)冰雪装备制造业现状及竞争力

2020年,我国配备4条及以上的架空索道的雪场数量共11家,占全国雪场总量的1.54%,与欧洲(>42%)、北美(>38%)地区相比,设备渗透率低,未来仍有较大市场空间。由于冰雪制造方面起步较晚、冰雪强国对冰雪装备技术的垄断等原因,与冰雪装备制造强国相比,无论是高端产业如滑雪冰刀产业还是中低端产业如滑雪服产业,我国仍未实现全面自主研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及合理的产业集群。

(四)冰雪文化特征及潜力挖掘

近年来,我国冰雪温泉文化旅游节、鹰猎文化节等相关冰雪文化活动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相应的冰雪民宿、冰雪温泉等相关冰雪产业已形成初步的冰雪文化品牌。但是,冰雪产业与当地民俗融合深度还不够,如知吉林省韩屯雾凇岛而不知相邻的乌拉街满族镇民俗小镇的情况实繁有徒。

(五)政府产业发展引导保障能力

在推进冰雪产业集聚发展进程中,国务院等政府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方针,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新图景的构筑提供了充分的多维度、不同侧面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但是,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方式、诉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冰雪产业相关政策落实、推进冰雪产业发展进程中较难达到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的工作效果。另外,现有的冰雪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媒体中关于冰雪运动内容部分占比较少,政府可通过各类文旅活动周(节),因势利导地提高本地企业进行冰雪文化开发、宣传、传播的积极性,树立高知名度中国冰雪品牌。

二、冰雪产业的未来图景

(一)紧抓冬奥黄金窗口期,挖掘冰雪综合文旅服务功能

把握冬奥契机,不断加强中国特色冰雪文化推广力度,聚力发展冰雪文化产品制造业、冰雪装备制造业,打造集冬奥特色、中国特色、全民广泛参与的冰雪主题文化活动平台,并依托此次发展契机,加快形成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一方面,将以冰雪历史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同以雾凇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风光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不断开发冰雪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强化冰雪文化用品、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冰雪制造业对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依托自然要素禀赋、完善冰雪旅游运动产业链

各地发展冰雪产业均应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深挖冰雪文旅市场,不断丰富冰雪运动文旅品类。一是全国冰雪产业均可依托体育馆和冰上训练馆,科学规划建设室内滑雪场等室内冰雪场馆,不仅可满足四季冰雪运动的需要,而且室内冰雪场地不受地形条件约束。二是对自身冰雪产品、产业体系进行不断革新,通过冰雪文创产品的创意加成,优化现有冰雪产品供给的类型、规模,更广泛地传播我国特色山地冰雪运动文化。三是不断丰富山地冰雪运动文旅品类,打造集山地运动、冰上竞技、冰雪体验、特色冰雪文化、冰雪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四季冰雪运动休闲区。

(三)擦亮中国冰雪品牌,做强冰雪文创产业集群

1、培植冰雪观光文旅名牌。一方面,依托长白山冰雪天池、吉林雾凇等现有冰雪产业基础,结合各地区冰雪资源禀赋和当地民俗文化等资源,积极开发冰雪产业衍生品,不断扩大冰雪名牌效应。另一方面,推进各冰雪资源富裕地区与当地特色风俗活动、民族文化融合,持续开发富有各地民俗文化特点的冰雪产品。要不断创新冰雪民俗产业宣传形式,全方位展示冰雪产业之优势。

2、培育冰雪康养文旅业态。实现冰雪温泉康养产业集群,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在冰雪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打造融合当地民俗特色的、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旅游、商务会议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健康的温泉康养旅游休闲带;着力打造康体旅游产品和产业模式,大力发掘“冰雪温泉+中医养生”发展模式,推动冰雪康养产业发展。

(四)坚持数字科技引领,做强做实中国冰雪制造业

1、做强冰雪装备制造产业。促使高端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是中国占领冰雪产业高地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各产业园区应当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冰雪研发、制造企业,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同时重视冰雪装备制造的技术自主研发,升级现有的冰雪轻重装备、高端技术装备、通用型产品和辅助性产品等方面产能。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冰雪装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发展冰雪装备制造提供信息、技术、经济资源等交换平台,统筹兼顾冰雪上下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拥有研发技术、核心产品突出、产业配套完善、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2、做实冰雪科创产业。通过打造智慧冰雪创新中心、冰雪科技创新园,提高冰雪产业科技含量,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智慧化,推动冰雪绿色产业升级。一方面,冰雪科技创新园区要通过联动创新科技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冰雪大数据云平台,打造“互联网+冰雪+服务”模式,构建统一的旅游数据库,以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咨询等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智慧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冰雪科技型人才,构建冰雪人才体系,增强冰雪产业科技研发能力,强化冰雪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三、做好冰雪产业配套保障措施

(一)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1、创新冰雪管理体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为推动国内冰雪产业绿色发展作出贡献。一方面,应着手出台冰雪产业重大项目跨部门审批流程规范,在培育新兴冰雪产业业态、推进景区管理一体化改革、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冰雪产品质量衡量标准及冰雪行业相关产业规范,加速构建多途径冰雪消费维权机制,搭建多维度冰雪消费维权体系,构建完备的标准化市场体系。

2、完善冰雪公共产品保障体系。冰雪公共服务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应该以保障产业投资者、产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及冰雪产业发育壮大为根本目标。在明晰各方利益诉求、共建共享、利益分配适度的原则下,对接全面冰雪运动和冬奥健身融合需求,提高群众在冰雪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和公共产品可得性,不断提升冰雪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充分服务冰雪消费需求方。

(二)加大冰雪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1、优化金融财税政策。首先,政府应制定冰雪产业投资的相关激励措施,提高社会、国际资本为冰雪企业、冰雪项目等投资的积极性,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融入。同时,要构建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等多主体合作融资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其次,要改革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准确识别冰雪产业发展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资金投入冰雪产业,扶持其高质量发展。最后,政府应加强对重大冰雪场馆建设项目、重大冰雪装备制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实行冰雪产业财政补贴政策。

2、扩大冰雪产业开放合作。在国内,要深化各地区产业合作,共同拓展国内外冰雪市场,形成信息、管理、服务无障碍的一体化大旅游格局;吸引游客不断参与到冰雪产业发展过程中来,推进南北冰雪产业的合作互动。在国际上,积极与瑞士巴涅市、法国纪尧姆市等世界知名冰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加强冰雪产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与国际冰雪联盟、欧美冰雪产业强国在冰雪装备制造、场馆建设、对外经贸、产业投资与冰雪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及时吸纳国内外冰雪产业发达城市的建设经验。

(三)强化冰雪产业多重保障

1、加强冰雪宣传引导工作。实现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关于冰雪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离不开媒体宣传。首先,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媒体宣传渠道,建立冰雪经济概念。通过冰雪产业博览会等各类平台,广泛宣传国家建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重大事项、进展。其次,通过宣传引导,深入夯实绿色冰雪经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造绿色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要不断深化冰雪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国冰雪品牌,充分发掘面向海外游客的冰雪旅游市場,深挖国际市场发展潜力,大力开发国际冰雪消费市场,提高冰雪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完善冰雪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冰雪基础设施网络,是兼顾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首先,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联结,是奠定未来全国冰雪产业持续发展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要着手建设密集、发达的基础设施联结网络,加快全国高铁、公路旅游交通一张网的构建。其次,要严格排查冰雪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设施及时停用并进行维修;最后,在建设冰雪基础设施网络过程中,要秉承绿色发展之理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冰雪产业走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

3、培养冰雪人才队伍。冰雪绿色产业高速发展须得人才助力,加强高素质冰雪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是构筑冰雪产业发展新图景的必经之路。首先,专业院校、职业院校、冰雪企业、体育局等联合施力,多措并举,实现“校体企”共同培养冰雪高端人才的相关体制机制。其次,要构建多元化冰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层次、多种类的冰雪人才,为解决冰雪产业人才欠缺问题提供针对性支持。最后,应该重视国内外冰雪相关运动项目之间的交流合作,要不断从国外引进多层次人才和先进冰雪产业发展理念,培养优质、高端、专业的冰雪人才。

4、迎合冰雪消费新动态。从冰雪产业看,现阶段我国冰雪运动多以体验式消费为主,大众冰雪运动习惯尚未形成,参与不足,冰雪消费规模较小,亟须提升冰雪消费体验。提升冰雪产业消费体验,需建立先进、完备、专业化、优质的冰雪服务体系,培养居民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冰雪产业相关爱好和为优质冰雪体验付费的意愿,开发新的冰雪体验性消费产品,丰富冰雪产品供给,提升消费体验,不断夯实冰雪运动消费基础,这亦是新时代下冰雪产业发展演化的价值基础。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冰雪发展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冰雪“十八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冰雪奇旅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