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礼”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2023-01-14 10:21李文歆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造物产品设计传统

李文歆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礼”文化的演变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成形于夏商,西周时期逐渐兴盛。“礼”作为“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根本原则,涵盖了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它既是个人行为准则,亦是道德准则,还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在几千年不断传承中,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融入其中,对传统的“礼”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并加以创新和改良,将“德”、“仁”、“义”、“法”等新观念、新思想对“礼”进行重新诠释,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优秀传统“礼”文化传承至今仍赋有生机与活力。

在由“礼”衍生出的众多优秀传统思想当中,儒家与道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还在现代产品设记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传统思想中“礼”的呈现

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社会文化以及时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则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主流思想以及生活态度。追根溯源,探究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以及在传统造物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从中汲取设计思想与法则,进一步将“礼”文化继续传承发扬并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的实践当中。

2.1 儒家思想

孔子“援仁入礼”,赋予“礼”价值依据与内在本质。“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礼”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在秩序与运作机制,调节着社会生活中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关系以及君臣父子间的等级制度。孔子通过“仁”来完善“礼”的内涵,将外在“礼”的约束转变为人们内心的自觉意识;以人为本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构建相应的制度与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社会的长久治安。儒家“援仁入礼、以礼释仁”的思想实现了由商周所信奉的鬼神之说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儒家“礼”思想讲求以人为中心,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造物活动皆是为人服务,物为人用,以陶瓷器皿为例,早期的陶器器型简单且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把手、壶嘴、耳等结构被创造出来,满足了人们更多的使用需求,器型种类也随之丰富起来。

2.2 道家思想

道家对“礼”的观念虽与儒家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同样是追求社会安定和谐。道家思想强调社会整体的“顺应天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将“礼”融入道德中靠其自身的认识来规范自己。中国古代造物活动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其设计思想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从物的选材方面来看,传统造物造器的原材料大多取于自然,如以土木为主的房屋建筑、以泥料为主的陶瓷日用器皿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万物存亡的决定性因素。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是传统造物思想中对自然的深刻体现。

2.3 传统“礼”文化在古代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陶瓷器皿也是人们自古以来常用的日用器皿,早在明代出现的陶瓷作坊是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代表,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更是严格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景德镇早期的陶瓷作坊为例,陶瓷作坊是制瓷工人长期以来在不断实践中创造的,其营建原则有:①突出实用性;②崇尚节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过程绿色无污染,可再循环利用;③科学采光、合理通风。采光及通风均适应人的工作习惯,满足人的心理感受;④防尘避雨;⑤布局严谨。严谨的布局使作坊内部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每一条流程操作动线的距离最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的便利性。陶瓷作坊建筑特征的合理性在于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在顺应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好的为人所用。其各部分的建筑布局由操作间、仓库、泥坊三座单体建筑构成,经过瓷工们长期的工作习惯和经验,尽可能地缩短了各流程之间的操作动线,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整个加工过程无污染,生产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也可回收再利用。陶瓷作坊具有很强的共生性,是景德镇优秀历史、文化与环境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设计中体现的典型范例。

3 “礼”在产品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通过对“礼”在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分析来看,儒家、道家对礼的功能认识是大致相同的,其最终目的都是达到社会和谐稳定。设计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强调创造一种新的、合理、和谐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和谐”,与大多数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和谐。

由此可见,设计的目的与自古传承下来“礼”的意义是不谋而合的。古人的造物活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生活方式、文化思想下有着不同的物质体现。产品是时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其背后必然包含着人类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现代产品设计是古代传统造物活动的映射,其中蕴含着古代设计思想与设计观念,因此传统礼文化对现代产品设计也有着重要影响。

3.1 以人为本

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古代造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发展至今对现代产品设计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产品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设计前期通常通过对人(目标群体)的调研分析,来挖掘人的根本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用户研究的目的便在于此。用户研究以定义产品的目标人群,明确并细化产品的具体概念。通过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经验、操作方式以及使用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融入进具体的产品当中,最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产品使用体验。

在产品设计方案产出阶段,产品的结构、选材、色彩等方面同样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满足人的物质与心理需求。前期用户研究中对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使用方式的研究直接影响到产品与人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为产品的适人性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数据化的人机尺度在实际应用中更具科学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对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优化人的使用体验。另外,合适的选材与色彩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触觉与视觉体验。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系统来看,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即生理与安全需要。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稳定,人们的低层次需求得到长期稳定的满足后,开始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无论是哪一层级的需求,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都是以满足人本身的需求为根本。现代产品设计处于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以人为本”的现代产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与功能性,还要考虑到产品的美观性与其背后的附加价值。

3.2 绿色设计

道家思所提倡的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存。现代绿色设计观念更多的体现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等理念。产品设计是设计师与消费者的纽带,设计师通过设计将绿色可持续的环保念传达给使用者,并引导人们走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产品设计当中,绿色设计体现在产品的选材、功能、造型、色彩与肌理。

绿色产品的选材原则首先要避免材料中有害物质,其次尽可能选用可再生的天然材料,例如产品的包装设计采用糯米纸、红薯纸等环保材料。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材料的可再生性以及可回收性。科技快速发展,对新型环保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以新型材料为主导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也是绿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产品造型来看,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产品结构与造型的关系,在保证产品的基本结构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外观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装饰与工业生产,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功能是产品的核心,是产品的价值所在。产品功能的绿色设计除了要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外,还要做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拓展产品功能。设计中考虑产品功能转换、产品功能的组合拆分与拓展延伸。例如,伴随儿童不同成长阶段通过零部件重构,组成不同功能儿童家具的婴儿床,满足人们多场景使用的模块化设计等。

产品的色彩与肌理不仅起到良好的装饰性,还能给人从视觉与触觉上带来特殊的感官效果,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印象。当人们对色彩和肌理产生里一定的联想后,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如纸质包装、纸质习惯已经形成一种潮流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遵循绿色环保理念。

4 “礼”在产品设计原则中的体现

儒家把“礼”作为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乐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形而上的思想观念。设计本身应遵循“有限理性”的原则。任何事物、任何美都是相对的。产品设计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为特定的人群做特定的设计,受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影响。

这里提到的特定环境与特定人群以及内外部因素都是对设计的限定与制约;设计就是在各种限制与制约当中寻求一个合理的、合适的解决方案。“礼”所讲求的秩序在现代产品设计原则中的体现就在于此。柳冠中在《事理学方法论》中提出“我们将设计问题简约为外部因素(人、时、地、事)与内部因素(技术、材料、工艺)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目标系统)。”而所谓的设计就是对该目标系统的确定和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个设计的目标系统要建立在一定的大环境之下,包括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政治、经济、法规的制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等。在产品设计构思阶段,设计者首先要明确为谁而设计(即使用人群),对使用者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进行调研与思考,明确使用目的的性质并建立符合使用目的的相关目标,最终达到最佳实现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内部因素的制约,例如产品原理与机构、技术与加工工艺的可实现性以及色彩、形态、材质与资源的合理选择。

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约下,产品计划、设计方案以及系统设计使整个目标系统达到动态平衡。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需求的升级会打破当前设计系统的平衡,设计师应在新的内、外部因素制约下,通过对原有设计计划、方案或是系统进行改良或重新设计,使目标系统再一次达到平衡。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

在儒家理学思想中,“时”具有双层含义即“时变”与“守时”。在中国传统思想理念中,“时变”主要是指与时俱进和灵活应变。“礼”对设计思想的影响也遵循与时俱进和灵活应变的法则。不同时代背景,“礼”对设计思想也有不同的影响。儒家礼文化扎根于农业文明时期,“守时”是指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与尊重自然。这一观点与道家一致,发展至今在产品设计当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文化范畴,从古代造物到如今的现代产品设计,“礼”文化在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产品设计应结合本民族和本地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方式,以产品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计推向世界。因此,深度挖掘“礼”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还对其创新性以及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造物产品设计传统
智能产品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冷·暖》
《教堂之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