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洋窑单色釉茶盏的烧制工艺研究*

2023-01-14 10:21郭永顺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白釉茶盏色釉

郭永顺

(南平市延平区名匠茶洋窑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3000)

茶洋窑茶盏中的单色釉就像是“隐士”,低调深沉、不喧宾夺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洋窑茶盏的单色釉又被称作是“纯色釉”或是“一色釉”,因为瓷釉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烧制之后,茶盏表面也会显现不同的色泽,分别为白釉、黑釉、绿釉、红釉等,统称为茶洋窑单色釉系。

1 茶洋窑单色釉分类

1.1 古朴清丽,韵味雅致——绿釉(青釉)

宋代人对茶盏的审美追求中,对于“气韵”的追求尤为最盛,认为韵味是美的最高级,宋代诗人范温的《潜溪诗眼》一文就体现了宋代人对于“气韵”的推崇:“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茶洋窑茶盏中的绿釉就满足宋代人对韵味的追求。茶盏绿釉与普通瓷器的绿釉有所不同,茶盏绿釉属于高温釉面,釉面是有光泽的玻璃质地,它的绿色中带有不同程度的黄色,称作“茶叶末釉”。黄绿掺杂,绿者为茶,黄者为末,古朴清雅、韵味独到。茶洋窑茶盏表面鲜嫩的黄绿色仿佛初春嫩芽,新鲜可爱。用这样的小茶盏品茶,似眼前有初春之景,嫩绿的柳条、带着绒毛的黄莺,这样的情景让手中的茶增添许多韵味。

1.2 深沉似水,静谧神秘——黑釉

宋代有斗茶之风,茶洋窑茶盏中的黑釉就是斗茶的产物。因为宋代对于茶的颜色与白色为重,素有“茶色贵白”之语,于是就有了“宜黑盏”的理论。这也是宋代人在对茶盏美学艺术追求的同时,又将美学艺术融入到生活点滴之中,让艺术逐步贴近日常生活,让雅与俗共赏。茶洋窑茶盏中的黑釉有着“无一物中无尽藏,空无之处存妙有”的哲理,茶盏的黑不是单纯的黑色,其中还暗藏着无尽的色彩与韵味,黑釉的美是宋代人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写照。

茶洋窑黑釉盏中有一类特殊的存在,名为“乌金釉”,虽不是十分名贵,但也稀少,它的釉比黑釉品质更佳、光泽度更高。与其他单色釉的清淡馨雅对比,黑色釉呈现的状态是深沉的,如同一汪沉静的水池,也是静谧神秘的如同黑夜一般。

1.3 含蓄典雅,古韵沉淀——柿红釉

红色本是热烈、喜庆、热情的象征,这样跳脱的颜色与古朴典雅的宋代似乎很不搭配,但若是亲眼看到茶洋窑茶盏上的红釉,便不会有任何违和感。茶洋窑茶盏上的红釉也叫做“柿红釉”,它的颜色如同成熟的柿子一样,有种深秋的感觉。柿红釉釉面的光泽感并不强,有一种历史感,与宋代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形象相符合。柿红釉是含蓄、古典的韵味,这样的色泽也能让人们在建盏中感受到宋代人的情怀。

1.4 自然天成,朴素真实——白釉

茶洋窑茶盏中的白釉,并不是纯正的白色,而是掺杂灰色的白,类似于石灰的颜色,也叫做“灰白釉”,故而在白釉中有着“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青白在人间。”的精神。

宋代人崇尚自然,对于茶器也有如此的审美偏向,以“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理念制作茶器,这也是白釉茶盏能够被保留至今的原因。宋代茶洋窑的白釉有着“天然去雕琢”的美感,白釉的施釉较为均匀,釉色灰白,有些乳浊状的结晶斑点,在泛灰色的釉面结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白釉除了有釉色的美感,还能体现纹路上的美感,釉色的美是外在美,纹路的美是个性美,纹路有着质感。

1.5 青转黑,中为酱——酱釉

茶洋窑酱釉是青瓷转为黑瓷之间的过渡色。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着:“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所谓酱釉的颜色呈现的是棕红偏褐色,与现在泥土的颜色相近。茶洋窑茶盏酱釉的表面为棕红偏褐色,釉面的质地粗糙,光泽感不强,仔细观察茶盏,能发现茶盏的釉内为亮黑色,仅表面有一层薄的褐色,而这层褐色的不同,使得酱釉呈现的颜色不同。这种接近于泥土的颜色,使人觉得与自然亲近,符合宋代人对于自然、冲淡境界的追寻,但是制造茶盏的工匠并不满足与此,于是不断地改进烧制的工艺,最终烧制出了茶洋窑茶盏的代表颜色。

1.6 黑与白之间,低调内敛——灰色釉

茶洋窑茶盏灰色釉介于白色与黑色之间,所以也有了二者的魅力与神韵。游走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灰有着水墨的感觉,比之黑色更加的低调、朦胧,比之白色又更为隐蔽、内敛,是将庄子的“无为”进行物化后的产物。

2 茶洋窑茶盏的烧制工艺

茶洋窑茶盏的釉色千变万化,1 300 ℃以上的窑火,锻炼出各种不一样的釉色,奇诡瑰丽、蔚为壮观,釉色有着无限的可能,是宝贵的财富,茶洋窑单色釉茶盏历久不衰。茶洋窑单色釉茶盏的制作整体上分为五大模块,详细的制作过程如下:

2.1 前期泥料的准备工作

(1)选土、选矿。最好选择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将瓷矿取回后露天堆放,使其自然风化。

(2)机碓、水碓的加工。工艺需求的不同导致烧制过程中会有细微的变化,有些原料需进行机碓或水碓的加工,使茶盏品质更高。

(3)配料。根据不同的泥料以及比例进行配料。(4)入碓粉碎。将配制好的泥料、釉料装入机碓或者水碓中进行粉碎处理。

(5)取料。在机器运行到一定时间时,泥料或釉料的粗细程度适中后,可将其取出。

(6)过滤。泥料过筛后入浆池,釉料则过筛后入釉池。

(7)陈腐。过滤后的泥料和釉料都需存放一定时间备用,以便后续步骤。

2.2 基本成形期

(1)泥料脱水。陈腐的泥料此时还属于带水的“泥浆”,需进行脱水处理,才能变为软硬适中的泥料。

(2)练泥。练泥可以用机器或手工,机器练泥使用真空练泥机,手工用手工铲泥杀练,练泥的目的是将泥料中多余的空气除去或减少,并且使泥料均匀一致。

(3)揉泥。将全部的泥料揉成大小合适的泥块。

(4)拉坯。将揉泥后的泥块放置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拉出预先计划的器型,这对匠人的手艺要求极高,器型的好坏关键就在这一步。

(5)修坯。拉出的坯为毛坯,只是基本器型,还需在机轮上转动轮子,将毛坯旋成厚薄均匀,造型规整美观的坯体。

(6)粘接。在坯体上粘接壶把、壶嘴等零件,也可进行坯体的装饰。

(7)刻章。在圈足底部及其它部位刻上匠人的落款,或其它印章、字。

(8)干燥。最后将坯体进行干燥,准备素烧。

2.3 素烧过程

(1)坯体检验。为避免无谓的素烧工作,坯体在入窑素烧前,需进行检验,合格者才可入窑。

(2)搭棚板。棚板需要用支柱搭平搭稳,且要按照坯体的大小来调节棚板的高低和架层。(3)装窑。将合格的坯体进行分类,装在棚板上。(4)烧窑。素烧有升温曲线,按此进行操作,温度至750℃时方可停火。

(5)冷却。停火后坯体温度依然很高,此时需进行冷窑防止素坯开裂。

(6)开窑。窑温冷却至适宜温度时,即可开窑取出素坯。

(7)检查素坯。取出的素坯需逐个检验,淘汰不合格者。

2.4 上釉过程

(1)上水。合格的素坯进行清灰上水,方便釉水与素坯的紧密粘合。

(2)调釉浆。将釉浆搅拌均匀,并且用浓度表量出最佳浓度。

(3)清洁釉水。用箩捞出釉浆中的杂质,防止釉水粘砂、灰尘等杂质,影响釉水与素坯的粘合程度。

(4)上釉。素坯内外层都需上釉,通常采用手握圈足的浸釉方式,也有采用刷的方式。

(5)干燥。上釉之后,将釉坯放置于通风干燥处进行干燥。

(6)刷釉。釉层不够厚,可以在干燥后再刷上一层釉水。

(7)清足。将釉坯上多余的釉水去除。

2.5 烧制过程

(1)洒粉。为防止茶盏在烧制过程中粘足,需在匣钵上洒一层薄且均匀的耐火氧化铝粉或石英砂粉。

(2)装窑。将坯体装入对应的窑内,关闭窑门。

(3)烧窑。每个匠人烧制工艺制度不同,按照各自工艺进行操作,待温度提升至大约1 300℃时,停火。

(4)冷却。停火后进行冷窑,将窑内温度降下来。

(5)出窑:窑内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通常在100℃以下),打开窑门,最终茶洋窑单色釉茶盏成品就可以出炉了。

3 结语

茶洋窑单色釉茶盏在经过泥料准备、基本成形、素烧、上釉、烧成工序后,终得正品,正所谓入窑凭人,出窑凭天,在窑火的洗礼下,出窑的茶洋窑茶盏或不尽人意,或惊艳世人,故每一只建盏在成功诞生后,还需进行挑选,单色釉茶盏被归为一类,有瑕疵的盏在进行分析后进行销毁处理,而烧制成功的单色釉茶盏便登记入库,最后出现在市场上,被人们所珍藏。

猜你喜欢
白釉茶盏色釉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徐岚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宋吉州窑与定窑白釉类瓷器对比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