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1-14 20:14刘省红宗传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学研究课题

刘省红 宗传玉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0151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科研是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保障,科研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及服务社会的使命,必须要以高质量的教科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反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科研协同育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较弱。据调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状,高职院校相比较本科院校,起步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普遍在科学研究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受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的匮乏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加上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大部分老师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教学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比赛以及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上面,老师更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对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关系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高职教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科研可有可无。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投入科研的时间较少,缺乏科研热情,缺乏科研的素养和综合能力,大部分教师在入校前没有从事过科研相关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科研基础薄弱,不重视成果转化。此外,学校整体的科研工作氛围也不够浓厚,从上到下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

2.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面临的学校团队、学术梯度较弱的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而来,整体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能力不强,并且普遍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向,也没有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形成固定学术团队,学术梯度相对较弱,没有学术积淀。学术团队缺乏经验丰富、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头人,在申请课题时,课题团队组合困难,往往是课题主持人单打独斗,无法形成合力,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与申请课题相去甚远,甚至不了解课题研究内容,并且存在互相“挂名”的现象,无法真正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很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也是以职称评审和岗位晋级的需要,即使立项了课题,但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在研究深度还是研究广度方面相比较本科院校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3.科研机制激发教师动力不足。激发教师从事科研活动需要配套激励政策,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衡量教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课题、专利为主,对横向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对成果转化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横向课题的重视程度比前几年有大幅上涨,但整体对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不够,教师普遍倾向于纵向课题研究,横向课题无论是进账经费还是数量、类型方面都较少。此外,学校在科研奖励办法、职称评审办法方面制度不太健全,评价指标不合理,激励不够。大部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基于职称评审、岗位晋级和完成科研考核的需要,为了科研而做科研,没有将科研活动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高职院校在科研培训方面也不够重视,很少邀请专家进校进行科研申报指导和学术交流或者送教师外出进行科研培训学习。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1.建立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评价体系是科研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的关键。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成果,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类评价,不能完全唯论文、获奖进行评价,要考虑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性、社会服务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价。要加强科研工作宣传,让教师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科研沙龙活动或项目研究交流会,听取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存在的“重立项、轻过程、轻结项”的现象,科研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对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指导,定期进行督促、跟进和考核,必要时要对滞后结项的项目进行适当处罚,构建起尊重科研、崇尚研究的工作氛围,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科学研究者探究、认识未知的觉察和主动性。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科研能力不够,搞科研很难,从而惧怕从事科研活动。因此,举办相关科研申报讲座和培训至关重要,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教授进行指导或送培的方式,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讲座,从选题、论证、论文撰写、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建设、双高校建设等需要,选派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让高职教师掌握科研工作方法,知道如何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让老师爱上科研,提升教师对于科研的兴趣和从事科研活动的自信心。加大科研宣传力度,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建设学科、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

3.制定相关制度,提升内生动力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导向,提升高职教师科研内生动力,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撑。要优化已有科研相关制度,出台相关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从考核、绩效、职称评聘、奖励等方面着手,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科研奖励办法》及评先评优等相关规章制度,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要出台相关制度,支持和鼓励教师以访问学者、下企业实践、跨校联合研究的形式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和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要规范学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及教师从事横向项目的评价与考核,引导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制作、产品开发,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

4.组建科研团队,打造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

科研团队建设对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评判离不开科研成果,要整合科研力量,培养科研人才,组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结构互补的科研创新团队。同时,考虑学校现有学科分离、专业结构,分类分层次建立科研团队,有利于发挥优势,产生标志性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高职普遍科研平台较低,没有像本科院校一样有重点实验室、社科普及基地、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基地等平台支撑,仅有的平台层次较低,并且在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支持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差甚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联合研发,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在科学研究中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寻找新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制作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师资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三、结语

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教师唯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形成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要正确认识、理解“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端正科研态度、转变科研观念,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职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充分调动教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科研能力,通过科研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学研究课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