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电视记者采编能力提升

2023-02-09 18:09刘晓晶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广播群众基层

◎刘晓晶

(昭通广播电视台,云南 昭通 657000)

基层广播电视台是媒体行业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线,也是传递国家政策、报道社会事件的主要阵地,是媒体行业与广大群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关键纽带,因此是舆论价值引导的排头兵和突击队。基层广播电视台原本属于一种非常传统的媒体形式,也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不断崛起,基层广播电视台在流量方面不再占有资源,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是群众获取信息的传统途径,而互联网与手机APP 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导致了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流量资源迅速流失[1]。在传统媒体前进道路受到阻碍时,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开展起来愈发艰难,如果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必然会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因此,首先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对当下媒体行业发展的现状有一定了解,针对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找到解决之道。

一、媒体行业发展及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现状分析

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工作职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整编职能,需要采编整合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民生需求、展示发展变化、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宣传报道职能,需要将采编整合后的各类新闻信息完善后,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广泛传播,让广大群众可以尽快获取国家与社会的各类新闻信息。基层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媒体行业面临发展抉择,但是媒体行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行业,不能单纯地由新事物来取代旧事物,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各具优势。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中老年群体,新闻内容也更具权威性;新媒体的受众人群主要是青年群体,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当下两者融合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互取所长,共融发展。

(一)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分析

首先,从宏观的媒体行业来分析发展现状,当前的媒体行业呈现的总体趋势是融合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发挥独特的优势,促进媒体行业更好地发展。首先来分析新媒体行业的发展[2]。新媒体的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撬动了新闻信息资源的重新分配。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网民的数量不断增加,新媒体的受众范围变得更大,以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短视频类APP 为例,这是一种形式创新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此类新媒体平台深受人们欢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传播形式创新,平台上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而且在平台上可以实时交互信息内容,给群众带来的参与感无与伦比;第二是传播速度提升,此类媒体平台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传播新闻,其速度堪比现场直播,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抓住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所以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巨大的流量;第三是抓住用户心理需求,此类新媒体平台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可以分析用户的喜好,精准把握用户的观看需求,做到“靶向推送”,在把握用户群体的需求之后,可以建立起用户黏性,培育长期的用户群体。

纵观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广播电视、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自身的优点。第一是传统媒体的独一无二性。传统媒体作为党和国家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政治属性方面独一无二,是任何其他新兴媒体不能替代的。第二点是传统媒体的严谨性。传统媒体发布新闻信息一般需要很严格的发布流程,从拟稿到审核再到发布,层层把关,所以其信息的严谨性可以得到保证。两者都具备自身发展的优势,所以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二)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现状分析

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现状,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广大采编人员需要学习、实践和提高的机会,需要精良的装备和强劲的动力。当前,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正在面临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果新闻采编工作不与时俱进,那么以“新闻立台”的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需要。所以,基层广播电视台正在努力适应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通过人员培训、机构改革、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等方式,按照国家、省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推动改革深入实施。

结合当前采编工作现状,在技术创新、基础建设、人才支撑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中,地方广播电视台未来还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攻克。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软件亟需优化,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这需要从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需要从完善人才招聘机制、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树标杆增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新闻宣传队伍的造血能力,打造一支有冲劲、有闯劲、敬业奉献的新闻采编队伍;二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硬件亟需优化,资金短缺、重视不够等问题是制约硬件配套更新的主要原因,大到播出和采编系统建设,小到一个防抖云台,都需要很多资金支持,新闻传播的方式更趋多元意味着硬件配套必须跟上,而许多地方电视台还存在硬件配套不足的问题。

二、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采编内容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属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一直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所有的工作重心都围绕人民展开,新闻的采编工作也是如此。地方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更是反映民生的重要渠道。当前,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质量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新闻采编工作统筹、选题策划存在重时政版块、轻民生版块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无非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基层电视台的作用和价值就是要把群众想要了解的这些信息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许多基层广播电视台播发的新闻多数都是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各种活动或者一些会议新闻,对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相对较少,造成了新闻报道与现实相脱离,使得人民群众的观看兴趣不高[3]。

(二)采编的形式手段单一且内容不具吸引性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趋势下,想要获取足够的关注度和流量,就需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途径采编更具吸引力的新闻信息,但是目前的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暂时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从采编的手段和形式上来看,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时效性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从采编的内容上来看,新闻信息相对单一,并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基层广播电视台采编形式手段单一且内容吸引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逐渐成为基层新闻采编工作的短板。对此,结合媒体融合趋势与相关要求,创新采编形式与内容已经迫在眉睫。

(三)新闻采编的资源配置有限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对技术的依赖性更高,各类新闻采编活动都需要依靠先进设备和设施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否则就会被新媒体进一步拉开差距,进而被时代淘汰。然而,现阶段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主要受到互联网技术的限制,这也是其发展逐渐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技术层面受制的问题反映在基层的广播电视台中,主要是资金设备的匮乏导致的。新闻采编需要走进基层、走入现场、走到广大群众身边,但是由于受到设备、技术的限制,很多新闻信息的采编没办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其次是设备的不适应性问题。传统采编设备一般都以大型设备为主,所以不能发挥便携式设备的作用,而新型便捷式的采编设备无法充足配备,导致采编人员难以拥有先进设备,难以用创新采编方式提升采编效率。最后是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采编能力,但是目前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策略

(一)以需求为导向,采编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

想要获取关注度,就需要准确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基层的广大群众感兴趣的话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有更新,群众的生活是否变得更加便捷,就业问题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群众是否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比如医疗领域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与调整,群众是否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等。因此,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三个重点,让新闻信息能够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

首先是新闻采编记者要能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维,主动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只有贴近群众的心声,才能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这种为民的意识需要基层广播电视主动培养,引导广大新闻记者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是如何保持初心为广大人民谋取幸福的,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新闻记者更应该始终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摆在工作的首位;其次是要加强研究基层广播电视工作方法创新,我们党一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新闻工作者也要在群众工作路线中找到工作的方法;最后是要学会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基层广播电视台要围绕具有学习价值的典型新闻案例开展学习研讨,组织新闻采编记者共同学习分析典型案例在采编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在过程中得出相应的工作启示,为未来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经验和思路。记者在采编新闻的时候,可以从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的角度出发,完成选题策划、收集信息、联系对接、采访编辑,多元化呈现与地方民生政策落实相关的医疗、社保、教育、就业、住房等内容,以民生为导向,做群众普遍关心的新闻,进一步提高关注度、传播率、收视率。

(二)提升采编能力,加强敏感性与专业性建设

想要提升采编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升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对于任何有价值的新闻,都要认真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采编潜质。首先,需要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对于当下国家、省、市的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前景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其次,需要能够认真细致,要时刻留意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在发现有采编潜质的信息时,对于新闻信息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搞清楚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之后再对信息进行细致的采编和报道。在专业性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种采编工具和手段完成采编工作。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善于使用新技术往往能够提升工作的效率,使采编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广大基层广播电视记者要学习使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来辅助完成采编工作。在新媒体工具的支持下,广电记者的采编活动流程可以得到充分简化,不断提高效率及质量,在信息的获取中,官微、微信公众号等属于重要平台,应该灵活运用该类平台,及时筛选及获取有效信息,让采编活动可以保证质量[4]。

(三)凝聚团队力量,培育新时代的新闻采编队伍

人才是驱动发展与变革的第一动力。想要采编到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制作出内容更精良的新闻节目,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关注度与收视率,就需要为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人才的选拔方面,要坚持根据发展需求,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对于招录人才的专业方向以及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把好人才引入的关口,保证招录人才的专业性;对于原有的工作团队,也要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的综合能力。首先是开展定期的经验交流,组织团队前往采编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区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其次可以选派专人前往高等院校专业进修,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单位后,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努力提升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最后是对采编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并且考核所有采编人员的技能,使得每个采编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新闻编写能力和新闻制作能力,从而高效完成采编工作。只有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才能提升[5]。在留住人才方面,要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待遇水平,一方面可以让广大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具有工作的激情和动力,留住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为行业增加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投身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加强团队的建设,提升凝聚力,建设一支优良的新时代新闻采编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面临很多的挑战,相信在改革与探索中,基层广播电视台将获得前进和发展的全新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新闻媒体的采编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基层广播电视记者的综合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未来的新闻采编工作一定会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

猜你喜欢
广播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