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广播电视记者如何提升新闻采编能力

2023-02-09 18:09◎王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王 娟

(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

引言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明显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为基层广播电视记者提供了全面、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然而,在信息量持续扩增的背景下,基层广播电视记者在信息获取时,应着重关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基层广播电视记者应持续学习前瞻性专业知识,为提升自身新闻采编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基层广播电视记者需要持续深入挖掘有关民众生活的问题,围绕着新闻事件的内涵展开新闻报道,为保障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提升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积极意义

(一)满足新闻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网络环境下,基层广播电视记者应持续提升自身采编能力,围绕着受众变化性需求,发挥自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中创造出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为推动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和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新闻行业本身肩负传递前沿信息的责任,所以新闻内容应着重关注民生内容,将新闻信息作为引导受众了解身边大事小情的媒介。

(二)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和张力

内容是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关键,所以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能力对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新闻内容的表现张力具有直接影响。基层广播电视记者需要通过提升自身采编能力,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以此激发更多群众的感官共鸣,为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奠定坚实基础,促使受众可以对新闻节目形成紧密依赖。基层广播电视记者需要通过提升文字驾驭能力和写作水平来提升新闻编辑能力,在新闻内容传播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不同画面呈现出来的效果,通过文字和画面搭配的方式,明显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促使受众在观看新闻时形成对新闻内容的深刻印象。因此,广播电视记者在实践工作中,需要与摄像人员和后期制作人员建立紧密关系,在任务对接中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三)满足社会各界的新闻需求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不同群体的新闻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基层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应尝试从不同维度开展新闻采访和编辑,从多维分析中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从而避免新闻报道流于表面的现象。同时,通过采编能力的提升,能够体现出全面报道的效果,为保障新闻采编质量和新闻内容完整性提供便利条件,而且新闻记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可以详细分析受众依赖的新闻播报方式,应用图文结合和现场互动等多种方式,优化受众互动效果,这要求广播电视记者主动转变传统单一、固定的新闻采编方式,应用创新型思维模式,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行业发展需求,为推动电视新闻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

新闻内容的影响力是衡量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又是影响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对新闻节目的持续性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新闻记者应围绕着民众关心的内容,采制新闻资讯,从而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促使受众在情感共鸣驱动下,形成对新闻节目的明显依赖。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面临的挑战

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诸多便利,同时为媒体行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对基层记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记者的新闻观察能力和敏感度有待提升

新闻观察能力和敏感度是指基层记者面对新闻资源和素材的本能反应,通过精准的观察,能够帮助基层记者挖掘出多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多样性和复杂性延伸的背景下,基层记者很容易因为主观判断而错失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目前的新闻制作情况来看,基层记者在新闻观察能力和敏感度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导致基层记者难以透过新闻事件表面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和有价值内容,同时缺乏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力,将导致基层记者需要消耗更多时间和精力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导致新闻内容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基层记者采编技术有待提升

在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多种有关新闻采编的技术应运而生,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了多种便利条件。但是从目前基层记者采编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记者难以认识到时代发展趋势,在采编实践工作中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和音像设备等功能的认识,导致在采编实践工作中难以实现技术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使得新闻呈现出来的效果难以体现出真实形象的特点,其紊乱或单薄的画面难以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对电视新闻产业的发展造成明显阻碍。

(三)基层记者的思维有待拓展

新闻采编工作要求基层记者融合脑力和体力,在实践工作中,不仅要秉持足够的行动能力,深入开展采编工作,还要明确表达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内涵,这要求基层记者通过思维拓展的方式有效表达新闻内涵。但是,目前部分基层记者存在着思维拓展性明显不足的现象,这类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难以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其拍摄思路、撰稿思路以及表达方式等呈现出刻板的发展趋势,同时缺乏发散性的思维,导致基层记者看待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基层记者在实践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勤于思考和追问的精神,导致新闻采编工作难以挖掘新闻事件的本质,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造成消极影响。

(四)对基层新闻记者综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在新型信息传播格局下,融合采编、运营和推广等工作已经成为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记者在实践工作中应持续提升创作能力、运营能力等综合能力。

首先,基层记者应关注自身团队协作能力,基层记者在实践工作中,应善于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交流,通过明确的分工提升电视新闻制作的效率;其次,基层记者应提升自身综合统筹和管理的能力,当发现新闻事件之后,记者需要综合统筹各项采编活动,在新闻现场还原事件的本质,从中高效完成新闻采编工作;最后,基层记者应着重关注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基层记者专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从新闻采访视角来看,新闻采访的目的、内容和环境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在采编工作推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要求基层记者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应变能力,通过优化调整采访计划的方式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

三、提升基层广播电视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对策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保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已经成为关键内容,然而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将对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基层记者需要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且需要结合前沿性经验,提升自身新闻敏感性和创新新闻采编方法,为迎合新时期融媒体发展需求提供便利条件。

(一)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度是新闻记者深入挖掘新闻素材的重要内容,因此基层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具有直接影响。[1]基层记者在日常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应着重关注捕捉热点的能力,围绕着大众重点关注内容延伸新闻内容;同时需要关注自身的信息内容汇总能力,基层记者可以通过相互探讨的方式学习更多采编经验,为提升基层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提供便利条件;广播电视台可以为基层记者提供丰富的团建和培训机会,促使基层记者在团体活动中学习更多有关新闻采编的知识内容,为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奠定坚实基础,应用该方法可以明显提升基层记者的专业能力和采编能力,从而明显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在提升基层记者新闻敏感度方面,不仅要提升其专业能力,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基层记者的新闻敏感度。首先,基层记者需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尝试从群众视角分析新闻事件的事实,为保障新闻采编工作的准确性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具备“透过现象找寻新闻本质”的能力,因此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新闻事件的表面信息,同时应重点关注新闻事件背后潜藏的事实。

基层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还体现在新闻判断方面。[2]在网络环境信息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合理判断新闻信息的价值已经成为基层记者对新闻敏感性的外在表现。所以,优秀的基层采编人员应当独具慧眼,凭借敏锐的洞察能力,快速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围绕着价值信息延伸新闻报道。应用该方法能够为受众提供深度思考的空间,促使受众在深度思考中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思想。因此,基层记者的信息价值判断能力和信息素养对新闻节目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二)提升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

丰富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基层记者新闻采编的基础,特别是在技术更新演变速度加快的融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需要围绕着时代发展趋势,持续学习新颖的知识内容,通过前沿知识积累,提升自身采编能力,科学满足新时期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3]基层记者需要主动学习新型编辑软件的用法,从编辑方法创新中,丰富编辑技巧和能力,明显提升新闻稿件的质量和电视节目的竞争力。基层记者的采编包含新闻事件采访、后期加工编辑,因此电视新闻记者提升自身的采编能力,应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理论知识和文学知识等多种制式内容。

(三)关注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能力是基层记者采编能力的外在表现,然而思维拓展能力主要建立了完备知识结构基础上,所以基层记者在专业发展中,应主动学习多种知识内容,从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在知识更新中自主优化知识结构,明显提升基层记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展现发散性思维,从中凸显新闻内容的可读性。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并在实践工作中多样性创新新闻采编方法和新闻解读方法,从多维创新中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基层记者在新闻解读视角创新中,应严格依据实际情况,围绕着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思维模式,在不同思维模式支配下创新新闻报道形式。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拓展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广播电视台创新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基层记者在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模式创新中,应融入电视台自身特色。[4]基层记者是新闻一线工作人员,其掌握着一手信息资料,因此短时间整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快速提取新闻热点,是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重要考验。例如2022 年新春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派出60 个记者深入基层群众,致力于打造“新春走基层”系列节目,这些记者在节目内容挖掘中,围绕着春节特定时刻,采访了大量坚守岗位的人,将这类群体感人的故事呈现在受众面前,激发了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基层电视记者在创新中,应着重关注报道形式和新闻传播渠道,广播电视台基层记者应主动摆脱对传统新闻播报形式的依赖,围绕着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创新新闻报道形式。

(四)提升基层记者的行动力

优质的新闻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基层记者需要动态关注群众的现实生活,挖掘群众日常生活中热点关注内容。基层记者在采编工作中,需要主动践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在一线调研中了解受众的喜欢的采编方式,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促使受众在新闻深度观看中能够洞察新闻信息传递的思想,从而实现舆论引导的媒介作用。[5]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全省建立了16 个一线融媒体采编中心,通过在企业、医院、乡镇和工地现场采访的方式,快速了解一线信息,分别通过直播互动、短视频和微博Vlog 分享的方式,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应用其中真实的内容,能够为受众提供理论借鉴。

(五)创新技术应用方法

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视听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所以基层记者在采编工作中,需要多样性创新采编方法,为满足受众个性化视听需求奠定坚实基础。[6]目前,日常流行着多样的音像设备和制作技术,不同的技术应用能够呈现出差异性的视听效果。所以,基层记者需要深入学习新兴技术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新闻报道的层次,避免新闻内容在呈现过程中出现空洞和单薄等弊端。例如,基层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可以应用添加背景音乐和个人解说以及背景资料介绍等方法,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结构,通过优化新闻视听效果的方式,满足受众的多样性视听需求。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基层广播电视记者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在实践工作中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采编能力,结合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创新思维意识,迎合公众需求,创造更多优质新闻作品,从而有效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