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常见生产风险及其监管与管控策略

2023-02-09 18:09赵怡欣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出版物风险管理出版社

◎赵怡欣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4)

引言

出版物生产风险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是指在出版物的制作、印刷、发行等过程中,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贯穿内容审核、版权管理、技术防护、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售后服务等环节。因此,研究出版物生产风险管控,有助于业内人士掌握风险类型以及风险管控策略,有利于提升出版物风险管控水平,助力行业健康发展[1]。

一、出版物生产风险管控的基本内容、原则与意义

(一)基本内容

1.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一方面,做好质量管理,确保出版物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包括对印刷品的纸张、印刷、装订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错误、缺页、错页等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体系,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采购的原设备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解决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问题。

2.生产计划与调度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安排,确保按时完成出版物生产任务。考虑到订单数量、交货期限、设备能力等因素,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例如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等;定期维护和检查机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环境管理

遵守环境法规,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合理处理废纸、油墨等产生的废弃物,使用环保型材料和化学品。

4.知识产权保护

确保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和知识产权。进行版权审查,购买合法授权或与相关权利人签订合同。

5.风险评估与预防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在印刷过程中加强火灾防护措施,避免机器故障引起的生产延误等。

(二)基本原则

1.法律合规原则

出版物生产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禁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等违禁信息。

2.内容质量原则

出版物应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客观,符合学术道德和行业规范。制定明确的编辑标准和审核流程,确保文字编辑对内容进行审查,并提供可靠的来源和引用。

3.安全可靠原则

出版物应具备安全性,不会对读者造成身体伤害或安全隐患,例如在印刷过程中使用环保材料,防止释放有毒有害物质。

4.读者权益原则

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是出版物生产的重要原则,确保产品信息真实、充分,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回应读者反馈并及时解决问题。

5.社会责任原则

作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一员,出版物生产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6.风险评估原则

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内容风险、版权风险、技术风险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7.信息安全原则

保护读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是出版物生产的基本原则,应合理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三)基本意义

1.保障内容质量

出版物是传播知识、宣传思想、反映社会文化的重要媒介,其内容质量直接影响读者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通过风险管控,可以筛选优秀作品,防止传播低俗、虚假、违法违规等不良内容。

2.确保信息真实性

出版物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应散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风险管控能够帮助鉴别并排除存在潜在风险或错误信息的出版物,从而维护公众对信息的信任。

3.保护读者权益

读者购买出版物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满足阅读需求。通过风险管控,可以避免出现侵犯读者权益的问题,如侵犯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等。

4.防范社会危害

某些出版物可能存在潜在的社会危害,如暴力、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等。通过风险管控,可以防范这些危害,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5.维护行业形象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运作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风险管控,可以规范行业秩序,提高行业形象和声誉。

二、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类型

(一)质量风险

1.编校质量风险

编校水平决定出版物内容质量,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造成编校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三审三校”制度流于形式、编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出版社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

2.装帧设计质量风险

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主导着呈现给受众的第一印象。造成装帧设计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责编和美编沟通不到位、材料运用不当、美编技术能力不强。

3.印装质量风险

出版物的印装是出版物的物化过程,担负着呈现给受众直观印象和使用感受的重要责任,也是出版物创新设计的一大突破点。造成印装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材料运用不当、设备技术落后、出版社与印刷协作单位沟通协调不到位。

(二)成本风险

成本控制是出版人的必修课,是影响企业经营和图书市场命运的关键因素。出版物的生产是一项囊括诸多生产要素在内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其中,人员成本、材料成本和营销成本是出版物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1.人员成本风险

出版物生产过程中,从作者的安排到编辑、校对的工作,都会产生成本。如何引导作者创作出完善而精致的内容,是出版产品制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编校环节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也决定了编校环节需支出的成本。编辑科学引导作者写作,提高原稿质量,严格履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原则,能有效降低并防止人员成本风险。切忌因为赶时间而自乱阵脚,导致出版物出现不必要的内容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为了挽回损失进行的重新审读加工、进厂返工等环节都会造成既有的人员成本风险,使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2.材料成本风险

材料是出版物生产物化过程中的决定性组成部分,涉及出版物所用纸张种类、封面装饰技术材料、出版物包装材料等。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如果相关人员不重视出版物的使用性和实用性,盲目跟风选择一些特殊、价格昂贵的材料,过分追求个性化,不符合出版物本身内容设定,将会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造成材料成本风险。

3.营销成本风险

出版社编辑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要培养预估出版物印数、印次的能力,要对出版物的市场有较为准确的判断,科学地为出版物定价。定价与印数吻合程度越高,营销成本风险就越低。把握客观存在的市场风险,是衡量一家出版社市场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进度风险

出版物生产的构成环节很多,一环扣一环。出版项目负责人工作的难点其中之一就是要协调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人员,合力将出版项目在设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所谓的进度控制,就是需要出版社把控好所有环节中最容易出现进度滞后的环节,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接点,处理好做每一件事情的时间点。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进度上的失误,就会给出版物如期上市造成影响,甚至还会造成成本和质量问题。

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是决定出版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只有做好这些要素的风险控制,才能保证出版物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实现出版项目利益最大化。

三、强化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专项监控

(一)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它是国家《出版物质量管理规定》中的法条。在出版物出版品种日益增多、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必须要严格执行贯彻“三审三校”制度,严把质量关,从源头杜绝出版产品质量风险。

严格执行印前审读制度。出版社应高度重视出版物质量检查工作,设立独立的出版物质检机构,高效行使相关职能,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奖惩制度。尽可能全面地对全社出版物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发现、防范质量风险。

落实印前论证环节。针对即将开机印刷和上市的图书,由社委会牵头,组织编辑部、出版部及发行部相关人员集中论证图书内容质量、定价、成本、市场预测表现等。通过此环节,使有关责任人对即将形成批量生产的图书的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并补救编校过程中的漏洞和缺陷,根据其经济表现预测提前制订销售计划,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负性库存膨胀[2]。

(二)进度监控

每一个出版物项目都有时间限定,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套生产任务,否则就会错失出版物面市的最佳时机,从而对出版社造成损失。有鉴于此,出版社应建立专项进度监控体系:实时跟踪、检查相关项目,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明确出版物生产阶段各环节负责人及其责任,严格按照设定进度来安排工作,促进出版项目按质按期按量完成。定期召开全社生产协调工作会,社领导班子和各环节负责人充分了解产品进程动态,努力做好全社项目之间、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提高工作总体效率和质量。

(三)成本监控

出版企业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果,决定着出版物的定价范围和盈利空间,以及出版企业内部现金周转利用率和投资决策。出版社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监控体系,判断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潜在损失的风险,并予以量化,以便设计和实施企业整体成本效益内控机制。在对出版项目进行风险监测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估,预算控制得当,慎重评估危险投资,整合物质、人事资源,合理设定出版物的印数和定价。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作为各部门针对出版物生产过程计划、监督、预警和控制的工具之一,保证全面实施出版项目成长战略和充分实现经营目标。

四、出版物生产风险管控策略

(一)将风险管控融入图书生产业务流程

为确保风险管控正常运转,处于图书生产业务流程中的各部门及相关员工要做到相互协调,统一行动,共享各自领域的相关信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应认清自身管理职能和相互作用,了解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版企业内部可成立出版物生产风险管理委员会或执行小组,各编辑部、出版部、总编室、法务部相互协作,在社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全寿命的风险管理工作,把握好组织、领导、计划、控制四个关键要素:决策层充分挖掘各种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体的战略性统一管理;决策层会同风险管委会制订风险管理目标计划,分析和预估各业务部门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影响,提高行动效率,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各部门根据制订好的风险管理目标,严格自查自审,降低自身工作的随意性,结合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中建立好的知识构架,有效防范和管控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二)全面推进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在实施出版物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出版社应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开展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途径和方法,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风险管理功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员工全面接受风险管理的态度、知识和行为模式。出版社可成立风险管理文化推进小组,定期举办相关议题的研讨会,印制下发出版企业风险管理指导手册,传达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等,竭尽全力为出版社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积极支持相关的社内活动,让风险管理意识深入员工内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三)推进风险信息化管理

风险信息化管理着力解决出版社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层与业务部门之间、出版社与外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构建出版社风险信息管理平台,促进企业员工及管理者对于知识、经验的有效识别和积累,加快出版物生产过程中风险信息反馈的速度,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查询到事件的进展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问题并做出决策;加强出版企业数据库管理,建立知识储备库,更好地为企业员工服务;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出版社与外界社会组织的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为员工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风险管委会和决策层通过快速而高效的信息交互,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管控风险;深化出版企业开放程度,利用社会力量,与相关领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关系,为企业组织创新指明方向[3]。

(四)科学高效地评估风险

1.设定目标

针对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业务流程,设定目标。构建可识别、分析和监管相关风险的机制,辨析与掌握出版企业内外部不同类别风险、风险承受度,包括企业整体和业务层面可承受风险能力和水平。

2.风险识别

搜集损失原因、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信息。重点解决出版物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主次确定、产生原因、后果及程度等问题。其中,应重点关注产生风险的因素,以便清晰准确地识别与控制与目标相关的各种风险。

3.风险分析

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判断、描述、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度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哪些风险应该优先处理和重点解决。分析固有风险,重点分析剩余风险。

4.风险应对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权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出台风险应对策略。准确掌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岗位人员的风险管控偏好,采取对应控制措施,以免因控制个人风险管控偏好不当而给企业生产和经营带来损失。

五、结语

出版物生产风险可通过人为干预来规避。出版企业在获取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谋求企业内部变革和战略转型,推进企业机制体制科学管理,持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因此,出版社对于出版物的生产风险管控势在必行。风险管理应纳入出版社的常态化管理之中,应该伴随出版社的成长而日益完善。通过风险管控,培育出版企业持续的竞争力,防范经济、社会和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风险事件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指明方向,提供资源,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出版物风险管理出版社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等待……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5 年出版物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