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美术编辑如何适应全媒体融合新环境

2023-02-09 18:09◎任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纸质报纸美术

◎任 成

(资阳融媒体中心,四川 资阳 641300)

全媒体由于多元化、便利等特点,逐渐占据了当前的新闻媒体市场,以报纸为主的纸质媒体发展越来越困难。作为报纸美术编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面向全媒体化的美术编辑转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长期基于报纸这类纸质媒体开展的美术编辑工作,如何结合当前信息化的全媒体时代实现转型,适应新环境,成为当前美术编辑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开展相应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践策略探究,希望能够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整理提出一套有效的转型方案。

一、当前报纸美术编辑面临的问题

当前,报纸美术编辑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时代发展需求,二是自身工作方式与思维方法。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当前面临的现状来分析。

首先,从时代发展需求来看。当前的新闻媒体发展更趋近于便捷化、多元化、信息互通化的融媒体[1]。报纸作为一种纸质媒介,其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体现形式都相对较弱。当前一成不变的报纸美术编辑模式,无法带来信息以及视觉上的亮点,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时代发展需求。导致当前的报纸市场越来越小,美术编辑的工作也陷入困境,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并助力当前的报纸媒体焕发新生。

其次,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报纸美术编辑工作方式与思维方法来看。报纸作为一种纸质媒体,有其独有的美术编辑工作方式与思维。美术编辑的工作需要报纸的排版看起来干净整洁、美观科学,同时也需要契合报纸文章中的内容。但是,当前的传统报纸美术编辑仅仅停留于这一层面,无法通过更新的技术手段融入优化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内容,导致在当前报纸美术编辑的工作中,技术以及内容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同时,美术编辑的思维也较为固化,很难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以上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报纸媒体的发展,也让美术编辑工作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二、报纸美术编辑转型全媒体美术编辑的意义

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报纸美术编辑转型全媒体美术编辑,对于纸质媒体的发展以及报纸美术编辑行业的生存与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来看,由于时代的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以报纸为首的纸质媒体,在面对“80 后”乃至“00 后”的需求,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2],需要更富有活力、更具多元化、能够有效互动的美术表现以及内容,而当前的整体报纸内容以及美术编辑能力仍达不到这一要求,仅仅针对老年人市场,无法支撑报纸行业的发展与生存。因此,报纸行业的整体转型与升级是行业发展与生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我国传统媒体文化的有效保护。对于报刊的发展而言,报纸美术编辑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能够以文字之外的方式,用图像等直观的手法凸显内容,强调体现文化表达核心,并增添趣味性与艺术性。所以,应对当前时代的发展,报纸美术编辑向全媒体美术编辑转型,对于时代以及报纸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改革意义。作为一种纸质媒体。报纸通过文字和平面图像表达的方式,是人类最基础、最朴实的文化交流传播平台,也是基础文学以及基础美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而言,传统媒体是不可分割的文化组成部分,既是基础,又是土壤。因此,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而言,保留传统纸质媒体行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助力了报刊发展中的美术编辑工作转型,也被赋予了保护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报纸美术编辑向全媒体美术编辑转型方案策略

(一)优化创新思维,保持求知心态

报纸美术编辑全面转型向全媒体的美术编辑,首先需要的是优化美术编辑工作者的思维。只有打破传统纸质媒体的美术编辑思维意识,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够助力美术编辑的思维进一步优化。当美术编辑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接纳新鲜事物,并对新鲜事物产生了解欲望时[3],才能够进一步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纸质媒体的美术内容,以及当前的美术编辑应当朝哪个方向发展。例如在报纸美术编辑的日常工作中,以美术编辑为单位,应当开展不定期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而以文化交流活动打开美术编辑的思路,同时以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激发美术编辑的创造力与求知欲。交流活动的主题设定应当跳出本职工作内容,着眼当前全媒体时代的主题。可以以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为主题,由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分析微信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的美术编辑工作,并结合微信推文进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美术编辑能够打破平面上的编辑内容,可以看到更加多元化的美术编辑方案以及创新思维。同时,对微信推文浏览数据的分析,也能够基于大众的阅读喜好,让美术编辑找到优化当前美术编辑工作的有效方向。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通过思想的碰撞,能够让美术编辑工作时常保持新鲜感,激发美术编辑的求知心态。大量新鲜文化的交流涌入能够让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意识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选择越来越多,只有依靠不断学习,才能够追逐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美术编辑能够较好地接纳全媒体转型内容以及转型思路。同时,将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思维以及工作形态,进而有效以主观能动性向全媒体方向转型。通过优化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思维,帮助其保持求知心态,能够有效为报纸美术编辑向全媒体美术编辑转型提供良好基础,并始终让报纸美术编辑工作者保持一颗求知、奋进的心,再造报纸美术编辑行业的新鲜血液。

(二)着眼信息社会,跟随发展潮流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基于当前的信息社会发展。因此,在报纸美术编辑转型全媒体美术编辑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信息社会,跟随发展时代潮流。媒体的发展基于大众的需求,当前的美术编辑转型也应当着眼于读者的真实需求。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了解跟随全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的读者需求,自身的转型方案也将得到有效的帮助。例如,报纸美术编辑可以随报刊进行相应的读者调研与反馈活动,同时可以基于社会活动开展相关的主题调研,以此来了解现有读者以及可开发读者的真正需求。根据当前年轻读者习惯来看,他们不再喜欢由分栏隔成一块一块的报纸阅读模式,也不喜欢过于固化的内容版块,对于过于真实的插图内容也提不起兴趣,同时需要阅读内容以及美术表现更具互动性。因此,美术编辑应当着眼于这些信息社会中的需求,以当前全媒体时代发展潮流下的方式实现转型。在编辑排版过程中,美术编辑排版可以更加灵活、自由,改变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排版模式,也可以借鉴网页以及电子化阅读文章模式来排版,让排版模式更贴近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

在美术内容插图的选择上,可以打开思路,结合当前流行的漫画、插画以及国风绘画等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可以将具有当地以及报刊自身特色的绘画内容做成系列的形式,打造主题化的美术编辑内容。基于互动性的需求,美术编辑还可以将二维码功能融入美术编辑工作中,运用微信小程序等便捷的智能APP,设计更多与报纸报刊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小程序以及电子文章,将纸质内容转化为全媒体时代的互动内容。通过这些转变,改善美术编辑工作的内容以及形式,有效跟随全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纸质报纸的美术编辑进行改革,进而打造更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文化宣传平台,以信息化社会助力报纸美术编辑向全媒体编辑转型。

(三)接纳学习技术,提升个人能力

传统的报纸美术编辑向全媒体美术编辑转型的过程中,个人技术以及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媒体美术编辑将更适用于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能够掌握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4],进而对图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效处理,打造更具文化内涵、更具趣味性且更为吸引眼球的美术编辑内容。因此,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应当接纳时下流行的图像处理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个人工作能力,进而实现有效转型。例如在当前报纸工作中,美术编辑仅仅需要掌握Photoshop、CorelDRAW 等基本的制图软件,美化编辑内容。随着短视频、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的出现,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因此,当前的美术编辑应当着眼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向提升个人能力,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针对互动性更强的美术编辑内容时,对美术编辑的要求不仅停留于平面美术设计上,还要掌握互动软件以及视频软件的应用,并且还要掌握如何应用这些新形式的手段来呈现报纸内容,进而提升报纸美术编辑内容的趣味性与多元性。

在硬件方面上,美术编辑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技术”,美术编辑的个人能力不仅在于其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也在于其设计思路。因此,当前的美术编辑应当多接触当前流行的技术手段,进而学习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搭配什么样思路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带给读者体验感。通过积累当前全媒体发展潮流的设计内容,并结合报纸美术编辑设计工作,美术编辑将会形成更系统性且具有报纸媒体特点的全媒体美术编辑思维能力,进而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通过助力报纸美术编辑接纳更多新型的美术编辑软件以及手段,打开美术编辑的设计思路,能够有效助力提升当前报纸美术编辑的个人能力。面向全媒体的个人能力提升,也同步助力了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美术编辑向信息化社会的全媒体美术编辑转型。

(四)增强生活体验,融入全媒体社会

作为报纸美术编辑,生活体验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灵感来源。因此,基于当前全媒体社会时代背景的报纸美术编辑工作转型也应当基于编辑的生活体验[5]。当报纸美术编辑全面融入全媒体的社会背景中,体验全媒体为其带来的信息以及技术时,才能够真正接纳全媒体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认知全媒体的发展需求。例如,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可以着眼于美术编辑工作,在更多全媒体背景下的软件中开发自己的账号,进而以用户的身份体验全媒体带来的信息,同时通过着眼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开展网上互动,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得知更多全媒体美术编辑工作中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以个人的生活体验寻找转型灵感。

以当下较为流行的小红书为例,其是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交流宣传平台。当报纸美术编辑在体验这一软件时,会感受到图像的魅力,重新对美术编辑内容产生感悟,进而在报纸美术编辑工作中,更加重视头版头条中的图案设计,有效突出重点,吸引读者阅读。基于当前短视频文化的全媒体背景体验,美术编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交流宣传平台的信息量与信息速度,进而在自我体验中,能够将这种信息的特点融合在报纸美术编辑工作中。同时,生活体验也能带领美术编辑了解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特点,进而将全媒体背景下的审美主题融入到自身的美术编辑工作中,将排版、插图以及视觉优化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现。

(五)打开创作思维,面向全媒体需求

报纸美术编辑的工作,由于其传统性以及其传播媒介的局限性,导致了当前发展中的问题现状[6]。因此,当前的报纸美术编辑应当打破这一思维模式,打开创作思维,全面应对全媒体社会背景下的读者需求。具体而言,美术编辑可以结合二维码这种技术手段以及小程序、公众号等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打造以图片、视频、音乐为主,而且艺术性、文化性更强的电子主题报刊专栏,以此来提升报刊的文化核心,也更顺应当前的全媒体时代潮流。同时,美术编辑应当吸纳更多的新鲜的多元文化内容,美术风格、设计方案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打造更具现代化、更具时代潮流的美术主题设计。例如可以结合当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国风潮流,以鲜艳的配色以及独特的中国传统纹样进行排版设计以及美术加工,在视觉上提升当前报刊美术编辑的工作水平。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展开联动,以实践活动为素材,充实美术编辑内容,进而让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生活更加贴近,更具有同步性,以此全面应对全媒体社会背景的需求,并运用全媒体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设计思维,从报纸美术编辑成功转型至全媒体美术编辑。

综上所述,任何工作都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才能够不被社会与时代抛弃,进而进一步发展传承本行业特色,全面助力国家建设,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报纸行业也应如此。因此,美术编辑应当着眼于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转型,以此助力报纸等纸媒行业顺应时代发展,保留其特色、发挥其优势,助力我国的文化建设。当前,报纸美术编辑可以通过优化创新思维、着眼信息社会、接纳学习技术、增强生活体验以及打开创作思维等五个视角,全面构建全媒体转型方案。本文希望通过讨论这一方案,能够为当下的报纸美术编辑以及纸质媒体发展提供有效的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纸质报纸美术
报纸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