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2023-02-13 18:32王光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杨靖宇寒风积雪

王光佑

核心考点

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生在阅读备考中要注意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关怀,以英雄精神为甘露,汲取爱国力量。

能力检测一

舍生取义,英魂永存

◎赵俊清

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在他35岁的盛年,“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最后的战斗,他的鲜血染红了长白山洁白的积雪,他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从杨靖宇的遗体上,敌人搜出了3支手枪和230发子弹,另有存放在子弹袋中的现金6660元、笔记本4本、怀表1块、钢笔2支、铅笔1支、宣传文稿一叠。随后,敌人将杨靖宇遗体抬下山坡,经叛徒程斌、张秀峰确认后运回濛江县城,迫令民众医院医生剖腹化验,以期了解在完全断粮的山上,到底是什么东西支撑杨靖宇发挥出了那样超人的斗志。待到腹腔打开,敌人亲眼所见,支持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竟然是草根、树皮、棉絮!面对这天地为之动容的一幕,“观者下泪”,日本侵略者也为之失色惊恐。

从2月24日起,日伪当局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事“庆祝”。2月26日,伪通化省“协和会”本部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祝会”后,将杨靖宇遗首“游街示众”,宣传:“有反满抗日思想的都将如此。”同日,伪治安部警务厅长谷口名三向伪通化省警务厅及“讨伐队”发出嘉奖电,伪治安部颁发万元赏金。早已不知多少次宣布杨靖宇“被击毙”的敌伪报纸也不惜自打耳光,狂叫“共产匪巨魁杨靖宇被射杀……残余共匪溃灭之期为之不远”。对于自认为除去“心腹大患”的侵略者和汉奸走狗而言,这一切倒也不足为奇。

但是不然,且不用说所有这一切并没有也不可能吓倒共产党员和抗联战士,就是大吹大擂的日伪当局自己,心里也未尝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当杨靖宇遗首送至伪都“新京”时,关东军中将参谋、专司操纵溥仪之责的伪廷“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兴高采烈地向傀儡皇帝报告:“杨靖宇之死,消除了满洲国的一个大患。”但当溥仪问他“土匪有多少”时,吉冈又连忙改口:“小小的,小小的有。”即使在伪皇帝面前,实际上的“太上皇”一旦提到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尚且如此语无伦次,可见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是多么深刻、多么重大。

生前的杨靖宇令敌人胆寒,死后的杨靖宇令敌人敬畏。本来,杨靖宇的遗体经敌人断首剖腹后,已草草抛弃于保安村荒冢积雪中,但自杨靖宇牺牲时起,“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不但毫无“立功”喜悦,反倒夜夜梦见杨靖宇站在床前,伸出两只大手索还人头,醒来后头痛难忍。岸谷隆一郎得知后,倒也精通“心病還需心药治”之道,立即电令伪濛江县警务科长王士洪、警察大队长桑文海,责令将杨靖宇遗体寻回并雕刻木制假头。待一切办妥后,1940年3月5日,以岸谷隆一郎为首的刽子手们,又齐聚杨靖宇灵前,上演了一幕假仁假义的“慰灵祭”丑剧,随后将杨靖宇的假头真身入棺下葬。

(节选自《杨靖宇传》)

【训练】

1.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舍生取义,英魂永存”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事迹的深远影响,又点明了中心,表达了对杨靖宇将军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B.“他的鲜血染红了长白山洁白的积雪”形象地再现了杨靖宇牺牲时的情形,表达了对杨靖宇“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赞美之情。

C.“支持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竟然是草根、树皮、棉絮!”从正面描写了杨将军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最后的战斗的顽强不屈。

D.“慰灵祭”丑剧突出了“死后的杨靖宇令敌人敬畏”,表明将军虽死犹生,令敌酋胆寒,同时也形象地说明,凶残的侵略者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2.选文中刻画了杨靖宇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检测二

滚烫的冰雕

◎王 筠

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

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僵硬。士兵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而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限。“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仍然机械地摸索,教导员下达了命令要找,他们就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在他看来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用牙齿咬掉牙膏的盖子,牙膏有些干硬,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咬下一截慢慢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战士睡着了,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声嘶力竭的喊叫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積雪所覆盖。

陆战1师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71.1高地的山脚下。

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他们就那样趴卧着,好像睡着了,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节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1日)

【训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1071.1高地积雪、冰冻、严寒、冷寂的景象,恶劣的自然环境渲染出严酷的战场氛围。

B.小说通过多处细节描写,细腻可感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高寒环境下面临的战争困境,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意志力。

C.小说集中笔力塑造了指导员欧阳云逸的形象,他的责任和坚持、对战士的鼓励、对祖国的眷念、对胜利的坚信无不让读者动容。

D.文中小战士与欧阳云逸提起江南,以虚衬实,意在以江南的美好与1071.1高地的风雪天气形成对比,突出对美国侵略者的憎恨。

2.请探究小说标题“滚烫的冰雕”的意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杨靖宇寒风积雪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寒风瑟瑟,谨防老年人的这些健康杀手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积雪
2000~2014年西藏高原积雪覆盖时空变化
无惧寒风做“暖女”厚重单品轻松升温
英雄杨靖宇之死
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杨靖宇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