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第二轮复习摭谈

2023-02-13 01:37于剑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于剑涛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查漏补缺,并进行针对训练。其中,作文备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要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二是表达要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三是发展特征要鲜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其中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以深刻、有文采为重点。下面笔者从主题、文体、语言、节奏等四方面支招,帮助考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主题:立意要高远

主题是作文立意时确定的中心意思,贯穿作文全部内容,体现写作主要意图,包含考生对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高考作文立意要高远,就要达到格调高、挖掘深的境界。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高考作文的“格调崇高”表现为立意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挖掘深刻”表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逻辑关系密切,环环相扣。要做到格调高、挖掘深,考生一方面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社会发展,多阅读鲜活时文,多积累能体现时代主旋律的写作素材,使作文充满时代生活气息,让主题自然、有新意,给人以新鲜感;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火热的时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翁,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让主题渐趋独到,使立意渐至深刻。

第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考生短时间内想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来提高立意的水平,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考生要注重进行审题立意的专题训练,对不同类型、不同系列的材料和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以一当十。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审题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从而抓住“最佳立意”的能力。

文体:特征要鲜明

高考写作文体有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两大类:文学作品突出生活的趣味性,重在欣赏;实用文章突出生活的实用性,重在现实。要想得高分,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符合文体要求”:小说、戏剧是叙事文体,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层次分明;诗歌、散文是抒情文体,分叙事、抒情、哲理(议论)三大类,特征鲜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的特征、用途、方法,各部分逻辑严密。另外,要根据文题的文体要求、任务驱动、内容倾向来选择文体。如2022年高考北京卷两道作文题分别要求写记叙文和议论文;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要求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2022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烟火气”设置了诗意的阐释和引申,暗示考生写记叙、议论、抒情类作文。

第二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考生既要针对自己擅长的文体进一步强化,也要就自己不太熟悉的文体强化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语言:表达有文采

文采靠什么来体现?靠语言表达。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人说,好的文章善用“三比”:对比、排比和比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有文采”这四个特征。高考作文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还必须下功夫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锤炼自己的思想。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过程。如果考生没思想、没经验,或者思想没深度、经验不丰富,只是机械地堆砌积累的成语、名句、优美文段,那么作文就只能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说的那样“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因为优美文段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不可能和考生的思想完美吻合,如果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势必陷入堆砌辞藻、言之无物,甚至俗套、宿构、抄袭的泥淖。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上面这篇文章里获得学习语言的途径: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学习语言光靠“读”是不行的,必须接触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而处在第二轮复习阶段的高三考生,怎样接触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呢?只有广泛涉猎新闻时事、报刊书籍等。考生只有博闻强识,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材料库和写作素材库,写作时才能广采博取,使语言表达有文采。

节奏:结构有艺术

节奏,本是诗歌用语,押韵和节奏是诗的两大特点。诗歌节奏主要体现为饱含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语言的平仄,虽说现代文写作不必像古诗文那样严格,但正如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说的那样,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來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考生在作文备考时也要讲究一些节奏。

如下面三个例子:

(1)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

——《距离产生美》

(2)快乐就压在烦恼的褶皱里,藏在疼痛的口袋里,它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寻找快乐》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故都的秋》

虽然例(1)~(2)中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协调,但读起来却有节奏感。例(3)中,一组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鸣。更主要的是,这些例句中无一例外都用到了排比。排比句子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朗读时语速渐快,语势渐强,内容得以突出,感情得以强化,这些都是讲究节奏的功劳。古人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内容与形式相适应,这就需要合适的文体;内容靠语言来表达,锤炼语言就是升华思想;文章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这就要讲究结构的艺术,讲究节奏的张弛缓急。

作文的节奏,另一个重点是结构艺术,包括谋篇布局、段落层次,甚至是句式选用。我们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都关涉作文的节奏。近年来,很多高考优秀作文采用总分总式的“三段论”:开篇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总论点一分为三,采用横式并列或纵式递进的结构模式,将分论点用结构相同的整句放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形成排比段;最后得出结论,收束全文。这种结构之所以受到青睐,就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思路清晰、节奏鲜明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排比段的使用鲜明地体现出了发展等级“有文采”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要求,使作文体现出“发展等级”的突出特征。

猜你喜欢
文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