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要素完备

2023-02-13 18:4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方文题指令

情境应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唐惠忠

近几年,高考越来越侧重“情境性”考查,不只是作文,其他题目中也多设置情境,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如今高考作文题往往在给定的材料中为考生设置一个具体真实的情境,这个情境就是写作时要论证的核心话题,所有的写作内容必须围绕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并就这个核心话题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想法或方案。考生要始终围绕着“写作任务”展开,落笔成文时一定要有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意识。一般情况下,这类作文题会明确地规定以下“任务”:

1.身份指令

文題所供材料或任务要求,会暗示或直接指定写作者的身份,这个身份不仅是“考生”的实际身份,而且是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的交际主体,因而对写作者身份有着时代背景、身份、年龄、职业、经历等方面的显性或隐性规定。考生审题时一定要明确任务情境中的写作者的身份和读者的身份,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体现现实针对性。

2.时代指令

文题所供情境会展现一定的时代背景或精神风貌,介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观点或态度,并要求考生理性思辨,解决如今“如何做”的问题。考生要分析材料,根据所得出的基本观点,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要素,联系时代、文化、个人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材料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思考。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中的时代指令不会太偏,而会选择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话题。这也导致这类情境任务往往隐藏了一些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阐释、丰富和完善,才能避免落实任务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

3.文体指令

有的文题会直接提供情境材料,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对话、交际需要,在限定的情境中进行应用文写作,比如写观后感、慰问信、辩论词、解说词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材料之后,再限定情境进行写作,比如在班级读书会上发言、在国际交流大会上演讲等,也对文体给出了明确指令。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字。“一”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自古至今,“一”字的字形始终未变,均为简单的一横。“一”同时也是中国汉字意蕴最丰富的一个字。“一”可以象征创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想法、一个举动、勇敢迈出的第一步,缤纷世界源于质朴的初始;“一”可以象征团结,“万众一心”“一呼百应”,无数个体因为同一个信念聚成一堆火,拧成一股绳;“一”还可以象征力量,“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一往无前”的身影彰显着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假如你是中国汉字博物馆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汉字“一”?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为第一个层次,指出中国汉字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统领整则材料。第二、三句为第二个层次,指出“一”的造型十分简单,且始终未变。第四至第七句为第三个层次,指出“一”的意蕴最为丰富,并从“创造”“团结”“力量”三个角度来分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考生应以对“一”这个汉字意蕴的解读为切入点,在充分理解“外形简单”与“意蕴丰富”之间辩证关系的同时,深入剖析“一”所凝聚的精神价值。

文题设置了以下几个写作任务:(1)题目创设了一个现实生活场景:汉字博物馆,明确了写作者身份:博物馆导游,明确了读者身份:游客。考生在写作时必须考虑汉字博物馆这一场景,表达上体现一定的互动交流特点,才算完成了相关写作任务。(2)“解说词”对考生提出了文体要求,即可为现场的导游讲述的解说词,也可为供游客阅读的文字解说词。考生在写解说词时必须充分分析材料,即体现出材料的内在逻辑、叙述脉络,提炼出核心意思,挖掘汉字“一”看似简单但却丰富的意蕴。

价值判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张振冬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时除了关注情景、任务的限制性之外还应该关注价值判断的限制性。价值判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是时事,多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并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1.判断指令

这类作文题大多包含命题者的价值判断,考生在审题时要判断出作文的题外之“意”。这个“意”就是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去写什么。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考作文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思考,即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考生要就这些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然后分析出作文中的“限制性”因素,这样写作才有章可循。

2.思辨指令

这类作文题设置的任务指令一般会明确要求考生就二元关系或者三元关系进行思辨,考生必须运用辩证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才能符合题意,如果只涉及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就是偏题。尤其是近年来比较偏重的三元思辨类任务,考生一定要将三个方面都写进作文中,且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考生思考辨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既要写出统领的对象,又要写出互相之间的关联。但写这三个方面不必平均着力,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思考,有所侧重。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上的名医很少有出版自己的医方的。中国的神医扁鹊,只在传说中有谈医理的书,并不留医方。神医华佗,传说生前写过一本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书,被人烧掉,直叫人顿足惋惜。直到今天,医生仍不喜欢甚至不允许病人带走药方。

良医不让医方广为流传,不是嫌医方不善,而是忧用医方的人不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明“良医拒传医方”之中蕴含的事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要求“阐明‘良医拒传医方之中蕴含的事理”,为此需要展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思辨。

良医拒传医方,是一份职业良知,体现出“心忧医者,心系患者”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医生应该根据什么来治病呢?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理和药物的药性、药理来开方治病。如何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应该“对症下药”“病万变,药亦万变”。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考生要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议带叙来论证观点,或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

参考立意:(1)从“名医”的角度切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而化;因材施教,因势利导。(2)从“后学”的角度切入:生搬硬套,缚己害人;不循陈规,学会变通;传承其道,不拘其方。(3)从“病者”的角度切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服从效果。

猜你喜欢
医方文题指令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良医拒传方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
坐标系旋转指令数控编程应用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医方“天雄散”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