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途径

2023-02-19 11:36廖国春
求知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是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小学生面临各种复杂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因此,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如重视教师培训与资源支持、制定明确的课程教育目标、关注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采用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等,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教育目标;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廖国春(1977—),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提升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教师培训与资源支持

第一,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第二,建立教师共享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心得、教案和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和交流。第三,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材、教辅材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1]。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第四,鼓励教师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研究项目,并为其提供研究经费和支持。通过参与研究项目,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积累教学经验,为改进和优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第五,建立导师制度,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新任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通过导师制度,新任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第六,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和评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和指导。观摩活动有助于教师互相学习和借鉴,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二、制定明确的课程教育目标

制定明确的课程教育目标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步骤。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先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同时,这些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2]。第二,教师要细化教育目标。将核心素養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第三,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要对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学科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第四,分层次设定目标。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第五,建立评估体系。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后,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3]。评估内容包括测验结果、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第六,反馈与调整。教师要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

第一,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故事书、案例材料、多媒体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所选教学内容应生动有趣,且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社会问题,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相关的道德和法治问题。第三,设计互动性强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第四,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第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创设跨学科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语文课上讨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在社会科学课上研究法律制度等。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4]。第六,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第七,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情境或仿真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首先,通过情景再现、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例如,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解决法律问题。其次,在情境中引入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情境中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进行思维碰撞,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5]。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运用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和共同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以“学习伴我成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为学生匹配学习伙伴。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匹配合适的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构建稳定的学习伙伴关系。学生可以相互支持、鼓励,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成长。二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其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和作业。学生可以交流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共同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新学期是否遇到了学习困难?有哪些烦恼?”“你们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吗?”“你们是否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学习观念?”“如何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解答。三是建立互助互评机制,让学习伙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学习心得,并提供客观的反馈和意见,实现共同发展。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引导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多样化探索,使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课程知识的魅力与运用价值。例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某地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如当地居民、政府人员、导游等。教师可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和角色扮演场景——当地居民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政府人员讨论相关法律和法规,导游引导游客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等。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和互动展示家乡的文化、道德和法治知识。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利用道具、图片、音频等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趣味性。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6],并分享扮演角色的体验和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四)进行案例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关注案例分析的运用价值,通过案例教学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在教学“慧眼看交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交通案例,如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纠纷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结合案例中的行为、情境、后果等,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并积累相关的道德准则、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之后,教师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进行解释,讲解交通法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常识,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遵守和维护这些规则。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认识到交通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树立遵守交通规则、关注交通安全的意识。

(五)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革新传统授课模式,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安全记心上”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校园安全主题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巡查,寻找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案;在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中,可以模拟各种交通情境,进行交通安全演练;在网络安全主题活动中,可以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海报或演讲,提醒他人保护个人信息和遵守网络规则。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调查报告、宣传作品、解决方案等,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梳理并完善知识结构。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重视教师培训与资源支持、制定明确的课程教育目标、关注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等策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俞晓婷,高德胜.在生活世界中构筑儿童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与自然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3(1):92-98.

周曉丽.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52.

袁云美.主题探究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以三类常见的主题探究活动为例[J].华夏教师,2022(31):86-88.

李灵.道德叙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65-67.

王涛.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J].华夏教师,2022(2):37-38.

孙慧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42.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