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2023-03-02 05:09王珏
中华瑰宝 2023年3期
关键词:茶歌号子小调

江西民歌分布广,数量多,影响力大。仅从目前收集整理来看,江西民歌的歌种有千余种,曲目逾万首,是我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江西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在融合各地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等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江西民歌。《江西是个好地方》《采茶调》《斑鸠调》《十送红军》《映山红》等家喻户晓的歌曲都来自江西。

曲调丰富

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唐人王勃称之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江西文化兼具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闽粤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多元也体现在方言上。江西除了有大部分地区所说的赣语,还有九江、瑞昌说的江淮官话,赣州市区和信丰说的西南官话,上饶、玉山、广丰说的吴语,以及浮梁、婺源、德兴说的徽语。

正如音乐教育家杨荫浏所说:“任何一种音乐都和那个国家与地区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背景是民间音乐的导源,各地的民歌都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民歌和方言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体现在歌词上,还体现在音调上。复杂的方言是江西民歌曲调丰富的基础。

以江西方言的特点、历史渊源、地理人文为依据,江西民歌可分为五个区域(赣东北、赣西北、贛中、赣西、赣南)民歌。

赣东北民歌。赣东北大致为鹰潭市、景德镇市和上铙市三个地区,这里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处,区域内包含赣、徽、吴三种方言,江南文化与赣文化在这里交汇。赣东北民歌中知名度较高的有鄱阳湖渔歌《花灯》。

从旋律上看,江南民歌具有细腻、温婉、秀丽、清雅的特征,大家熟知的《茉莉花》《无锡景》即如此;赣民歌则高亢激越,如《斑鸠调》。赣东北民歌具有“江南色彩”,但又在江南民歌中带有赣民歌的特性,具有江南民歌向赣民歌过渡的特征,可谓亦刚亦柔。如鄱阳民歌《每日打渔乐陶陶》整首旋律刚柔结合,第一句旋律自由奔放,结尾处曲调转向流畅、优美、抒情。

赣东北民歌的旋律取自这一地域丰富的方言声调韵味,最大的特色便是方言与旋律高度融合。《开口就唱共产党》《高山做屋间对间》等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赣西北民歌。赣西北包括南昌市的新建、安义、湾里,以及宜春市的铜鼓、奉新、宜丰和靖安,九江市的修水、永修、瑞昌、武宁、德安等县区。这里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并与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毗邻。区域内丘陵密布,南北有高山耸立。

赣西北山区里的民歌句幅宽,拖腔长,粗犷奔放;流行在湖滨地带的民歌为高腔民歌,音调颇具号韵风味,被称为“过山丢”“隔山拖”;中北部的民歌腔韵华丽健朗,并间有震间亮膛,当地人称为“打窄音”“挣脸红”;西北部的民歌则被称为“昂颈歌”。

总体而言,在赣西北地区,气韵粗犷的高腔民歌比较少,更为普遍的是曲调稍微平缓舒展的民歌。湖滨地带的民歌腔多字少,婉转舒展;丘陵山区的民歌字多腔少,刚直爽朗。

赣中民歌。赣中包括吉安市和抚州市,处赣江中游,地形以鄱阳湖平原及江南丘陵为主。

《请茶歌》《江西是个好地方》《井冈山上太阳红》是赣中民歌的代表作。这里的民歌多属平腔,以农事山歌、爱情山歌、盘歌、对歌为主。小调形式多样,有上下句式、多句式和曲牌连缀体结构。风俗民歌以婚丧歌和龙船歌为多,儿歌中有摇儿歌和童谣,灯歌中有茶灯、花灯,充分体现出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

赣西民歌。赣西指的是新余市、萍乡市和宜春市三个地区。这里与湖南省相邻,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当地的民歌提供了大量可创作的素材。

北方方言与当地方言相结合,是赣西民歌的特色。如当地民歌《筛锣放炮看娇莲》中便出现过“落边”“样办”“过嗨格”“该边”等方言,但“节气到”“打锣”“吹角”等又都是北方方言。赣西客家聚居地区保留了独特的客家方言,客家民歌《十八姐》《哥妹打歌打商同》等全部用客家话演唱,但同时歌词中又出现了“绩子”“商同”等译音词,突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赣西民歌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当地语言,许多民歌表现出了不同地方性语言与衬词相结合的特点,不仅结合了北方方言和当地方言,同时也适当运用这些衬词,使民歌更加通俗化、地方化。

赣南民歌。赣南主要指赣州市及其下辖的县市,除了中北部的赣南盆地外,大部分地区山峦起伏、林木茂盛,大小河谷盆地与丘陵镶嵌其间,风光秀丽。

赣南民歌淳厚、粗犷、新鲜、质朴,《斑鸠调》《兴国山歌》是其代表。赣南民歌表演形式多样,表现出丰厚的地域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常能歌善舞,也许是因为这里群山环绕,林木交织,溪水潺潺,所以既能听到高亢悠长之音,又能听到细腻绵长之曲。

赣南的南部毗邻广东省北部,语言上接近客家话,所以这里的民歌就像说和唱,语调和旋律很重;赣南的东北部以客家居民为主,其语言受赣方言影响较大。因此,赣南民歌语言多样,旋律优美。

在演唱方法上,赣南民歌以高音为主,大小嗓相结合来演唱。从内容上看,赣南民歌歌词取材多样,以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活为主,有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

形式多样

民歌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源于人民生活,又对人民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江西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江西人民,表达当地百姓的思想、意志,记录人民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江西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地貌环境复杂。因此,江西民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茶歌四种类型。

号子。所谓“号子”,是“劳动号子”的简称,指的是体力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等所唱的歌。在江西,号子广泛流行,从赣北到赣南都能听到,具体可分为陆地号子和水上号子两大类。

陆地号子有搬运号子和榨油号子两类。江西山区多,因此所产竹木也多。这些竹木如何运出呢?依赖于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五大水系。当地工人会用木或竹来扎排、放排,以及用排运货。他们在砍伐或搬运木材时,都伴有号子。此外在赣南、上饶等地区,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古法榨油坊。其用茶籽榨油,先将茶籽制成茶饼,再将茶饼放入榨床,之后由榨油工人用打钎的方式压榨出油。工人榨油过程费时费力,榨油号子就是在这样的劳作过程中诞生的。

水上号子又可分为拉纤号子和船工号子两类。这类号子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是江西著名的水上号子,它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船夫们从祭神到起锚,再到拉纤以及摇橹和靠岸等仪式,从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船夫不惧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劳动时唱着号子,可以有效地提升士气、凝聚力量,这便是号子的价值所在,同时号子也具有很强的民歌艺术价值。

山歌。山歌通常指形式短小、曲调质朴、节奏自由的民间歌曲,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

江西山歌是江西民歌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江西人民在山间田地劳作时自由演唱而形成的一种民歌类型。江西山歌种类很多,并且地域特征明显,都昌山歌、兴国山歌、永新山歌都是非常有名的山歌类型,代表作有《打支山歌过横排》《绣褡裢》等。

江西山歌根据演唱特点可分为平腔类和高腔类。平腔山歌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曲调平稳,感情细腻;高腔山歌流行于山区,往往起音高亢,旋律起伏大,节拍自由。

小调。小调又叫民间小调、小曲,是民歌的一个重要门类,一般指产生在群众休憩、娱乐、集庆等场合中,流传最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腻特点的民间歌曲。小调形成时代相对于号子、山歌稍后,所以艺术上也更成熟一些。

从内容上看,江西小调多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大多朗朗上口,有着淳朴的音色,歌词口语化,乡土气息浓郁,听上去有很强的感染力。江西小调中比较有名的是瑞金的《枯牛调》、南昌的《斑鸡娘》等。有些小调随着媒體的传播,现在流传范围已经很广,比如闻名全国的《江西是个好地方》。景德镇小调《卖束花》《失了一枚针》等是由城市艺人创作的“乡间小调”。

茶歌。茶歌是一种传统民间歌舞体裁,是一种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文化派生出来的中国茶文化现象。早在1000多年前的西晋,茶叶便已成为歌咏的内容。

江西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种植范围广,庐山云雾茶、婺源茗眉绿茶、上饶白眉等都是中国知名茶叶。江西茶歌就是茶农和茶工们一边采茶制茶一边歌唱,以消除疲劳而产生的,对种茶、采茶、做茶、点茶等过程都有反映。九江茶歌《采茶曲》里有“唱一声山歌摘一箩……采得茶多歌也多”,表达了采茶过程中愉悦的心情;瑞昌茶歌《点花名》则是借点各季的鲜花来介绍不同季节所产的茶。

红色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红色民歌。江西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享有“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之美誉。这片红色的土地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起源地。革命先辈在江西留下的宝贵财富,突显了江西在中国红色文化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重大贡献,也使江西成为中国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发祥地。

江西文化刻有深深的红色烙印。《歌唱中国共产党》《苏区干部好作风》《送郎上前线》《劝郎当红军》《炮火声来战号声》《革命道路要认清》《十二月革命歌》等红色民歌都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当地人民创造性地用当地民歌的曲调配上新的歌词,反映人民革命的风貌,表达当时苏区军民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些红色民歌曾经在宣传革命、鼓舞士气,巩固革命根据地,以及扩大红军队伍、充实革命力量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赋予了江西民歌文化更先进的内涵。

江西红色民歌文化如今已伴随国家的强大而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成为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传唱这些红色民歌,人民群众能更好地认识过去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王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茶歌号子小调
董长贵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唱起号子走汉江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阿妹一曲请茶歌
川江号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