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合理规划研究

2023-03-05 22:29王迪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民众

王迪

(安徽省城乡设计发展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与工业建筑而言,风景园林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生命特性,使得在萧条苍凉的季节建筑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生命活力,同时还能够通过展示具有当地区域性特色的人文、休闲、生态特色,彰显地区的现代化园林理念[1]。而植物配置和合理规划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体现当地区域性美学价值,又能够彰显园林景观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需要重视植物配置和合理规划,以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1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合理规划的作用

1.1 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景效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有两大重要内容,分别是植物配置和规划、建筑设计。高低不同、层次分明的植物既能够对建筑物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又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生命气息,凸显建筑生命感[2]。建筑和植物之间的互相映衬,为建筑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外衣;通过石子路、曲折小径等的合理设计为平凡地石板路增添了新的生机,提升了风景园林的组景效果;植物能够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其光合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配置和规划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等。

1.2 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

不同的植物其外形和色彩各具特色,植物配置和规划期间需要根据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结合植物本身特征,做到植物配置和规划效果的最优化[3]。例如,选择和建筑物颜色相匹配的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植物类型,做到建筑和植物的合理搭配,提高建筑和植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尽可能减少建筑的生硬感,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具艺术欣赏价值。

1.3 构建良好休闲生态环境

植物配置和规划会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起到直接性影响,科学合理的植物配饰和规划能够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生态环境。人类是情绪化生物,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生活在混乱嘈杂的环境中,民众情绪多暴躁易怒,如果生活在清幽闲适的环境中,民众心情多愉悦放松。而如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民众需要承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期间需重点关注民众的生活需求,设计出舒适、惬意的景观园林,陶冶民众情操的同时使民众感到身心愉悦和放松。

2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合理规划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考虑花草树木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在当地自然那气候下继续生长等因素。例如,我国南方地区在风景园林设计期间常用黄槐、蓝花楹、大叶紫薇、红花紫荆等,而北方常见的是雪松、白皮松、水杉、白毛杨、馒头柳等。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自然、生态、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做到因地制宜[4]。在植物配置和规划期间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植物,当地植物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能最佳同时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例如,设计人员在选择树种时,应首选当地树种,如需采用外地树种,需要对该树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如种植要求、生长习性、病虫害防治需求等,防止该树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尽可能地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出现。

2.2 可持续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期间除了要考虑因地制宜,还需要注重对植物本身的研究探索,全面了解植物生长习性和种植环境要求。选择植物时不可选择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因为过高的生长环境要求可能会增加后期的养护成本;也不可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的植物,因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修建的风景园林,与今后的社会发展而言牺牲太大。最适宜用于风景园林配置规划的植物是能够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和谐的类型,这样也会减少后期植物养护的人力、物力、经济成本[5-6]。并且,设计人员还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社会生活特点进行设计,选择便于民众出行、休息的植物,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可能会对民众造成的伤害。例如,为公园设计风景园林,公园是当地居民闲暇期间的游玩场所,设计人员需要选择观赏性较佳且不会对游客造成太大伤害的植物类型,如睡莲、丁香、石楠等外形美观,民众也不会因此受到伤害的植物,不可选择仙人掌、荆棘等具有带刺的植物。在选择好适宜的植物后,设计人员需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自然环境等因素,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通过巧妙的搭配,精妙的布局,利用植物色彩为民众呈现绚烂多姿的园林景观。

2.3 人文原则

设计人员要想做好植物配置和规划的科学合理必不可少的需要考虑社会人文因素,社会的主体是人,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民众,只有结合社会人文特色设计出来的园林作品,只有站在民众的立场、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做出的园林设计,才能满足民众的切实需求[7]。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社会人文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保障风景园林景观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现实实用价值。设计人员需要真正考虑到当地的社会人文特征,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更合理地配置和规划风景园林植物。

2.4 经济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无论设计的如何精美如何巧妙最终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经济成本来将其变为现实,经济成本是一项必须考虑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需要设计出高性价比的风景园林景观,既能够满足民众的观赏需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成本[8]。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情况做到详细科学的实地调研考察,如植物习性、气候条件、地形地质情况等,优先选择能够在当地存活的、经济性较高的植物类型,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还能够减少经济成本支出,在有限的成本下做到风景园林设计效果的最优化,为民众呈现独具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

3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合理规划方式

3.1 注重地理环境的考察和调研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之前,需要考察调研当地地理环境情况,经过细致、合理、科学的考察调研能够获得有关地理环境的诸多翔实数据,便于之后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根据地理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根据地形地质做好各类植物的布局规划,从而保证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风格,如民众生活需求、娱乐休闲诉求等,以及当地社会文化建设要求,创造性的开展植物配置和规划工作[9]。此外,设计人员还需遵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原则,认真考察调研当地地理环境状况,尤其是事关植物生长的气温、降雨、土壤情况,为了取得更为真实的数据信息,需要选择恰当的调研时间,保障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选择适宜气候环境生长的植物类型,以及制定好今后的植物养护方案。同时,设计人员在调研考察当地地理环境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是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人为的影响,可能是洋流的影响,也可能是山脉的影响等,需要对当地今后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进行预测评估,在结合当地发展部分指定的发展战略要求,选择配置和规划的植物时,应选择生长习性和功能作用适合当地环境和发展要求的植物类型,最好不要多次更换植物,以免破坏植物配置的整体性和增加经济成本,保证配置规划后的植物能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使得植物配置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增强两者间的契合度。

3.2 重视区域性配置与合理规划

以现实情况来看,做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规划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甚至是推动国家建设进程,但从长远来看,不同区域之间在植物的配置和规划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想实现植物配置和规划效果的最大化,就需要在配置和规划期间保障区域性特色,使得整个区域的风景园林景观整体上呈现一种协调性,以达到推动区域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目的[10]。

3.2.1 花草树木的巧妙利用

植物在配置好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和周围的建筑物实现整体上的协调感,在不同的季节建筑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特性。因此,设计人员需考虑到时间因素,巧妙利用花草树木,使得一年四季民众都能够欣赏到充满生机的绿色景观,增强景观园林的实用功能性,保障在秋末冬初,万物萧条的季节,经过合理配置和规划后的植物能够给民众以心理上的慰藉。设计人们需要掌握适宜当地地理环境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根据花草树木外形和色彩的合理搭配为民众提供色彩鲜明、层次错落的园林景观,提供民众的生活质量。

3.2.2 多层次搭配

每种植物都有其特殊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将不同植物实现层次性搭配,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长短不一的植物交杂在一起,五彩缤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生气勃勃之感,还能够为民众呈现视觉上的感性之美,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景观风格和园林艺术。设计人员要想充分发挥植物自身的形态之美,就需要做到植物色彩和形状的有机结合,相互映衬,以独特的美学思维,实现植物心态和景观景致的巧妙搭配。例如,将黄杨修剪成半球状,将常春藤修剪成匍匐状等,以风景园林的设计目标为基础,将植物修剪成需要的形状,使得园林景观形成一种整体上的错落有致,同时确保能够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使得植物的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相融合,进一步增强景观园林的整体质量和效果[11]。此外,植物配置和规划除了要具有层次美感还需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在配置规划期间适当添加一些山石花木使得民众在观赏时能够体会到自然本身的趣味所在,有时这些不起眼的山石花木点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12]。再者,设计人员在植物配置和规划期间,还应该重点凸显园林景观的整体造型特征和空间艺术感,同时采用当地区域特色鲜明的植物,以突出园林的区域性特色。

3.3 注重植物养护工作

植物配置和规划是整个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植物配置和规划效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整个园林景观的质量高低,所以综合考虑时间、经济、人文、地理环境等多项因素合理配置和规划植物,并且需要提高对植物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视度,使得优美的植物景观能够长时间维持下去[13]。为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始着手:一方面,参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全面考虑社会发展要求。民众需求、植物生长习性等因素,制定后期的植物养护方案,提高植物养护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植物配置和规划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另一方面,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在开展植物配置和规划工作时,利用气象检测仪、土壤检测仪、空气质量监测仪等设备工具对当地的空气、土壤、水源等实现全方面监测,以便在具体落实工作中能够及时解决遇到问题或尽可能的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全面掌握当地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特色、区域发展要求、民众生活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的合理化配置和规划,凸显区域性特色的同时,提高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面貌,且为民众提供了更佳的悠闲娱乐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园林景观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