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塑造·主体确立·价值引领
——从《爱很美味》看“她题材”影视剧的创新与突破

2023-03-06 03:48司嘉惠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太原030002
名作欣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夏梦影视剧女性主义

⊙司嘉惠[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太原 0300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男女社会角色的传统分工早已发生改变,女性逐渐从家庭私人领域拓展到与男性平分秋色的社会公共领域与消费空间。女性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因此,在社会意识、女性需求以及消费主义的共同作用下,一批展现女性生活、聚焦女性心理、表达女性独立意识的“她题材”影视剧应运而生。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展示女性在爱情、友情、事业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成长故事,如《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都挺好》《三十而已》《我在他乡挺好的》等电视剧掀起了收视热潮。然而这些热播电视剧在突破男性凝视与彰显女性意识的同时,又再次掉入消费主义和父权制的共谋。精英女性的完美人设不过是另一种满足男性的“她者”想象,所向披靡的“大女主”不过是取悦观众的爽剧体验,真正的女性独立意识消解在女强人、傻白甜等类型化的人物,以及与第三者斗争、办公室恋情等恶俗情节中。

如何真正赋权女性,如何创造多元的女性形象,如何确立女性的主体位置,如何让女性主义不是一门生意,成为横亘在“她题材”影视剧中悬而未决的问题。2021年11月26日于腾讯视频播出的《爱很美味》聚焦三位性格迥异的都市女性,讲述她们所经历的爱情、事业、生活中的困境与成长的故事,该剧以举重若轻的喜剧方式探讨女性议题,嘲讽不良的社会现象,通过女性的欲望表达与主动选择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性位置,在戏剧化的情节中融入对女性困境的社会性思考,最后实现新女性主义的价值引领。本文将以《爱很美味》为例,探析该剧在“她题材”影视剧的创新与突破,以期为未来影视剧中的女性叙事与性别表达有所启示。

一、女性议题的切入:喜剧外壳下的社会性思考

影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议题的切入能够直击观众的社会心理,释放大量的公众情绪,社会议题的展现具有很强的现实观照意义。因此,作为聚焦女性的“她题材”影视剧对女性议题的切入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欢乐颂》《三十而已》《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影视剧通过对女性独立、女性生育以及家庭主妇再就业等女性议题的展现,契合当下的女性观众心理,引发观众追看与讨论,最后不断地将女性相关题材的影视剧推向创作高潮。然而,大部分的“她题材”影视剧虽然有直面女性议题的勇气,却在直面困境和贩卖焦虑之间举棋不定,利用观众的心理,将所有的现实矛盾强加于女性角色身上,女性的困境变成制造话题的利器,女性的独立意识与价值观念变成了只有表象没有内涵的台词堆砌,最终丧失了“她题材”影视剧创作本身的目的。

《爱很美味》作为“她题材”影视剧的一匹黑马,涉及女性职场、婚恋、身份认同等重大的议题,但并没有以此来拔高立意或是升华情感,而是通过戏谑的台词、幽默的情节,呈现出女性在“30+”的年龄下所面临的压力与困惑,在喜剧的幽默氛围里融入对女性精神困境和生活境遇的思考。正如诺斯若普·弗莱的观点,喜剧一般用来讽刺或嘲笑社会生活中的丑恶、落后的现象,依靠夸张的手法、讽刺的笔调、巧妙的结构、风趣的台词以及对人物喜剧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发出不同含义的笑,并在笑声中做出审美判断,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例如,女主角夏梦作为影视公司的高管,在一次审样片的会议中针对影视剧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与甜宠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为什么女一永远是傻白甜,女二永远是妖艳贱货?”“甜宠剧是主流,不至于每个项目都这么甜?”“一直在发糖发糖发糖,观众不齁得慌?”这些戏谑的台词直接点明了消费主义下影视公司以甜宠作为收视密码,也讽刺了影视剧中女弱男强、雌竞等刻板的性别逻辑。这样以主人公直接否定或反问的方式切入女性话题,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再如,该剧的另一个女性角色方欣,与丈夫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时,发现丈夫准备和第三者无缝衔接办理结婚,直接引爆方欣、前夫和第三者的现场冲突,但是情节并没有发展为“与第三者斗争”的“狗血”。该剧没有将“她题材”影视剧变成“与第三者斗争”的情感伦理剧,而是以女性直面婚姻困境切入,又以戏谑的方式调侃解构,最终实现观众对于女性话题的社会性思考。

因此女性的议题不是只有通过悲剧性命运的刺痛才能成为抵达现实的力量,也不是制造女性的焦虑之网困住荧屏前的观众,更不是把冲突当狗血,把矛盾视作卖点,而是可以以喜剧的形式让观众在笑声中做出审美判断,在讽刺与幽默中将女性真实的困境与桎梏撕破给人看,最终实现女性议题的关注与社会性的思考。

二、女性形象的多元塑造:突破“大女主”与“傻白甜”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在电视剧中的内涵不断加深,女性以独立的形象出场,而不单单是男性的附属品;很多时代内涵丰富、性格复杂多元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也是大众对社会女性行为的期望,或是影射大众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女性自身自我觉醒的过程。最开始影视剧的女性形象常以善良单纯的“傻白甜”示人,她的成功少不了男性的扶持与成全,这其中隐含的性别逻辑不言而喻。随着“她题材”影视剧的火热,为了彰显女性的独立意识,该类型影视剧往往会将独立简化为“大女主”“女强人”的人设,她们打怪升级的剧情,强化了观众的爽感体验,却带来认知的狭隘与思维的固化,仿佛只有女强人才可以称之为独立,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没有无与伦比的绝技的普通人是否就没有机会掌控自己的命运,没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影视剧《爱很美味》打破窠臼,三位女主人公拥有不完美但足够真实的人物逻辑,情节与性格相辅相成,突破了扁平化、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实现了女性形象的多元塑造,展现了女性在身处困境中真实的抉择与成长过程。

万人迷方欣,从小到大因为外貌非常受异性欢迎,参加工作不久后,就遇到“真命天子”,开始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巧合中她发现了丈夫的出轨,原本安逸甜蜜的太太生活变成了30岁离婚再就业的“窘境”。进入职场后的方欣,外貌优势反而成为枷锁,一边被男性追求甚至遭遇职场性骚扰,一边是女同事的嫉妒和对其工作能力的怀疑。正如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物性格中总提到的“在行动中的人物”,方欣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形成她没有主见甚至软弱的性格,它代表了影视剧常常缺席的一类人——“美丽但不够强大”。

女强人夏梦,从小到大事事争第一,性格强势工作优秀,毕业没几年就成为影视公司的女高管,男友只是她手下的职员,这样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在社会传统观念下受到挑战,两人最后一拍两散。她不会因为爱情,出让自己工作中的权力,以此提拔笼络男友;但又是因为爱情让她患得患失,从而隐藏了自己优秀的职业身份,开始了“富婆”装穷之路。这样矛盾的性格让看似完美的女强人增加了更多现实的“毛边”,原来被社会标榜为精英独立女性的夏梦,也会被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困住。拥有缺点或弱点的人物角色,往往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使人物表现更具张力。夏梦的女强人形象,既不是《欢乐颂》中完美主义的女霸总,也不是《都挺好》中经历原生家庭之痛但在职场叱咤风云的苏明玉,她不是完美的类型化角色,她是有着矛盾性格,在成长中慢慢觉醒、发现自我,突破传统观念的新女性。

普通人刘净,是大龄未婚女青年,职场对单身女性的歧视让她成为最先被裁员的那一个。她性格拧巴,全凭喜好与感觉去选择。在父母的催婚下,她徘徊于一见钟情的离异男与条件优秀的富二代之间;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她徘徊于父母安排的安逸工作与开一家自己梦想的私厨之间。刘净既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又有着我们每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纠结,正是有了这样看似矛盾但又丰满的人物形象,才有了她后期遵从内心选择时所迸发出的女性独立意识的光芒。

纵观这三位主要的女性角色,她们会迟疑,会犹豫,会自相矛盾,甚至会偏离女性主义所标榜的态度,但正是她们性格中不完美的矛盾感,构成了《爱很美味》丰富多元的女性群像,这是女性形象从“人设”到“人物”的转变,正如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到圆形人物时所说的,当人设是一个人的时候,他才是圆形人物,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女性的主体性确立:欲望表达与主动选择

曾有观点认为,女性独立在于从“要我”到“我要”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殊为不易,尤其是要女性建立自我独立的强烈主观意愿。然而,目前大部分“她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尽管做到了向不公的社会环境发起挑战,这个挑战却是被动的,是受环境所迫的,这种行动过程的被动性,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缺失,进而掩盖了更深层次的女性困境。例如,《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独立表现,来自被阉割的女性气质,她的出走是因父权的式微与无能,她在与父权的对抗中失去自我。女性主义学者西蒙·波伏娃认为:“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考察女性的命运:把女人放在价值领域,赋予她的行为以自由。我相信,她能够在坚持超越和被异化为客体之间进行选择。她不是相互冲突的动力的牺牲品,她会根据道德法则找到各种排列组合的途径。”《爱很美味》弥补了“她题材”影视剧中女性主体性缺失的缺憾,通过一系列女性欲望表达的情节与自我凝视的呈现,深入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追问,在女性的主动性选择中探讨如何重建新时代的两性关系。

首先是欲望的表达。《爱很美味》从剧名就可以看出导演将情感的欲望与食欲并列,编剧曾表示食欲和男女之欲是人最基本的两个欲望,因此在这部剧中女性的欲望没有被想象性地抹杀。夏梦可以主动去亲吻拥抱男友,方欣在离婚后依然能勇敢示爱他人,大龄单身女青年刘净因为对姜山木的一见钟情才有了后来戏剧化的“春梦”演绎。因此性不羞耻,女人对欲望的表达不羞耻,女性的所求不依赖于外界,而是去满足自身对爱的追求,这份欲望是纯粹与自我的。

其次是女性的主动选择。女性要想实现独立,不光是物质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也同样重要。《爱很美味》通过女性角色的几次重大选择来彰显其主动性的地位。例如,从小喜爱研究美食的刘净,面对一份父母安排的安逸工作和一个自己创业开私厨的梦想,几经纠结最后主动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份选择或许听上去是孤勇的,但她做出了遵从内心的选择。在爱情方面,刘净面临两个男性的追求,一边是性格好、人品佳的富二代,一边是离异有孩子但令她一见钟情的副导演。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如果有跨域阶级的婚姻选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所以刘净有矛盾、有纠结,但是她还是遵从内心,选择了令她一见钟情的姜山木。正是有了前期的矛盾与纠结,才有了后期主动性选择的力量,这份主动性是女性精神的独立与纯粹。

最后是自我凝视的呈现。大众媒介应强调女性的自我觉醒,反映其对婚姻、家庭角色的自我定位,表达自身的需求和面对的问题,而非男性视角下被男性启蒙的人生。《爱很美味》改变了男性“看”、女性“被看”的视觉结构,以“小时候”与“长大后”的平行结构来完成女性主人公由内到外的自我审视。每集都会穿插三位女主人公儿时的场景,通过情节的展现表现性格要强不讨喜的夏梦、美丽但没主见的方欣、拧巴但执着的刘净。她们各自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矛盾也伴随着她们的成长。因此镜头切换到长大后的三人,夏梦的强势伤害了男友的自尊心导致分手,但不妨碍她追求纯粹的爱情;没主见的方欣在婚姻关系里受挫,但仍能爬起来在职场中散发魅力;拧巴的刘净时常矛盾纠结,却能在关键时刻做出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该剧的结局,导演以诗意化的表现方式,让儿时的三人穿越时空与长大后的三人在婚纱派对中实现对话。成人的她们问出:“我们让你们失望了吗?”儿时的她们分别笑着回答:“你活得很努力,你活得很勇敢,你活得很美丽。”女性的目光最后迎来的不是男性,而是她们自己。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与自我凝视的方式,让倾听自己的声音,遵从自我意志的独立精神落到实处,让女性的独立价值有所依托。

四、新女性主义的价值引领:保留个性差异,尊重两性和谐

长期以来,“她题材”影视剧在表现女性独立时,往往在男女角色设置上出现失衡,男性只是凸显女性独立的工具化角色,他们或者表现出强大的父权压力,或者犯了伦理道德的错误,使得女性陷入被动的反叛中,这种反叛依然无法摆脱男权社会下男女二元对立的窠臼。新女性主义则是将女性从传统话语机制中分离出来,给自己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以追求女性自己的情感和物质需要为主。男女不再是二元对立,更多的是两性和谐。《爱很美味》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首先,三位女性角色在情感中都是主动者,她们更多的是遵循自我的情感需要。例如,事业型女强人夏梦,在上一段女强男弱的恋爱中受到伤害,在下一段恋爱“吸取教训”,开始装成穷女孩,只为了可以平等地和新男友谈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装穷的动因是对爱情的需要,而对于这场爱情的需要,是因为新男友陆斌能满足夏梦对于男友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方欣在离婚后也可以向对她有好感的蛋糕店老板勇敢示爱。刘净在三十岁的年龄时面对两个男性的追爱,仍然可以勇敢选择自己最爱的,而不是世俗中最应该选择的那个人。这样的情节或许看上去不够女性主义,但人的欲望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女性主义理论来量化,因此夏梦、方欣和刘净或许不彻底、不绝对,但是她们都能主动地做出最满足自身情感需要的决定。

其次是两性的和谐。《爱很美味》没有因为女性视角刻意矮化男性角色,也没有将男性角色进行“优质化”包装,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两性的和谐。例如,尽管夏梦的新男友陆斌,身为普通健身教练,与身为影视公司副总的夏梦存在收入上的差异,但是影视剧着重于描绘两人势均力敌的爱情,陆斌会为了夏梦装修出租屋,只为让自己的女友住得更舒适,会鼓励夏梦发现自己的优点。陆斌的爱、包容与接纳让夏梦心动,夏梦的努力与不服输的冲劲让陆斌欣赏,两人互相吸引,平等地相爱。最后,二人的收入差异等现实问题仍然存在。方欣问夏梦:“你们适合在一起吗?”夏梦坦然道:“但我想试一下,爱到不爱了为止。”导演并没有试图去解决矛盾,而是通过夏梦的选择去表达一种态度,一种遵循自我内心,去爱、去选择、去尝试的态度。因此“她题材”影视剧正是要树立平等的两性观念,创作者才会以更理性的态度去创作,观众才能以更平等的视野去观看,新女性主义的力量才会生根发芽。

五、结语

《爱很美味》以爱情轻喜剧的风格为“她题材”影视剧带来新的转变,塑造了多元丰满的女性形象,保留了女性的个性差异,以欲望的直接表达与主动性选择,确立女性主体位置,展现出女性由物质独立向精神独立的价值转变。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爱很美味》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设定,是有着一定经济基础的中产阶级,因此剧中建构的是中产阶级及其以上的女性话语。在现代消费社会,影视作品发挥着文化橱窗和理想镜像的功能,普通的女性被掩盖在华丽的话语背后。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女性观众以剧中姣好的女性形象为理想镜像,是否会进一步加深普通女性观众的自我贬抑、失落与不满足?这个问题是值得警惕的。因此,未来“她题材”影视剧创作,绝不能仅局限于新时代的都市女性,而是要辐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以女性独有的视角与人文关怀去展现女性的境遇,构建平等、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探索更平等的性别话语。

猜你喜欢
夏梦影视剧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你在哪里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风过处,揉碎一池夏梦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性政治
影视剧教育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