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玲珑 意境幽远
——山东博物馆馆藏清代玉山子赏鉴

2023-03-13 06:35井娟练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期
关键词:山子玉山山水

井娟 练洁

(山东博物馆,山东 济南 250014)

清代是中国玉器雕琢的巅峰时代,呈现出极尽工巧、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景象。“回域定全部,和阗驻我兵”,乾隆二十四年(1759)戡定新疆后,打通了玉料运往内地的通道,充足的玉料使制作巨型玉器成为可能。此时出现了“大禹治水图”“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采药图”“采玉图”等形体庞大、重达千斤以上的大型玉山作品,重岩峻岭,古木苍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玉山子,简要来说是以玉料雕制成山形的陈设品玉器的总称,总体呈现出立体的山水画面。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工艺交融发展的产物,借鉴吸收历代玉器制作工艺技法,表现为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多种题材,成为中国玉器陈设品百花园中最为绚丽夺目的一支。坚硬的玉石与山体造型的结合,给人以沉稳、敦厚的感觉,那些比较常见的高度在一二十厘米的中小型玉山,更是成了清代中期文人雅士收藏或把玩的时尚。

从传世的玉器来看,玉山子出现于宋代,已有千年历史,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宋代始,玉匠就开始将绘画的构图、运笔等因素运用到碾琢玉器的过程当中。辽金时期,玉山子的雕刻技术较宋代并无大的创新,仍采用圆雕和镂空技术,但此时玉山子除有些仍为嵌件外,个别已经成了独立的陈设品,不失为此时玉山子的一大突破。①明代,玉图画更为盛行,多将山水、人物、花鸟、典故、诗文移植到玉质器皿的表面作通景式的表达,但这种表现大多是平面的。玉山子在清代佳作迭出,备受关注。当时社会繁荣发展,制玉技术高度发达,再加上宫廷制玉的推崇,使其逐渐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此时的玉山子在尽量保全玉料原石的外部形态基础上,运用镂雕、透雕、深或浅浮雕、阴刻、阳刻等多种雕刻技法,玲珑剔透、层次清晰,意境深远。忘情山水的文人题材,佛、道教思想的体现,祝寿、庆贺等的吉祥寓意,成为清代玉山子表现的重要方面。下面对山东博物馆馆藏清代玉山子择要介绍,供读者赏鉴。

清青玉人物山子(图1),高10.5厘米,长25.5厘米,玉质呈青色,有红褐色的糖皮。玉山子的一面雕有拄杖的老者和童子以及几株松树;另一面左上部为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右下雕有松树。根据诗句的内容,这件山子应是以现成的书画作品为蓝本或受到某件书画作品的启发进行雕琢的。御题七言诗内容为:“玉溪产玉富和阗,厥贡春秋驿路传,呈质弗需荆客献,写图遂命嗅人镌,杖扶却顾僮随影,茶罢那愁鹤避烟,大夏早知蜀邛竹,斯人应遇汉张骞。乾隆乙未御题。”刻“比德”方印。这首御制诗出现在《清高宗御制诗全集》四集卷二十九,题目是“题和阗玉镂高人筞杖图”,“筞”即“策”,“策杖”即“拄杖”。“乙未年”即乾隆四十年(1775)。“和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古称“于阗”,意为“产玉的地方”。于阗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玉材产地,早在汉代的文献中就有关于此地产玉的记载。《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书·西域传》也说:“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所谓“河源”是指和田河的上游源头,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呈质”是呈现本体。“鹤避烟”,宋代文人雅士多重视茶道,泡茶要用三沸之水,趁热而饮,浅啄细品,醇香回味,仙鹤是有灵性的,为了不被烧水的烟熏黑了羽毛,在主人烧水烹茶时便从主人身边跑开了。连豢养的仙鹤都知道自重羽毛,主人的高雅可想而知。“邛竹”原产于四川邛崃,此竹独特,非常稀有,又称“罗汉竹”“佛肚竹”“密节竹”等。邛竹与一般竹子的不同之处是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邛竹杖由邛竹加工而成。《史记·西南夷传》: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史记正义》以为邛即邛山,在西汉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境;《汉书补注》以为邛乃西汉严道县之邛崃山(在今四川荥经西南)。据此则在西汉以前,我国西南地区和身毒(今印度半岛)、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已有交通往来。诗句的开头强调和阗玉的盛产丰沛,由能工巧匠雕琢成器。扶杖的老者、随行的童子,联想到烹茶避烟的仙鹤,进而又想到早知大夏有邛竹的汉张骞,展现出娴雅兴趣与高远意境。

图1 清青玉人物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清白玉仙人山子(图2),高14.2厘米,最宽11.6厘米,最厚7.2厘米。玉质莹润洁白,分布有洒金皮。整个山子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山峰高耸,重峦叠嶂,海浪翻涌;神兽出没,或奔跑山间,或浮于浪头,或用力攀爬,或低头寻觅;山林深处,仙人抚琴盘坐,沉浸其中。整件山子给人以自然平静、和谐安宁之感。

图2 清白玉仙人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中国人对山水的重视和喜爱由来已久,史前时期,人们怀着既亲和又畏惧的心理对山川之神进行祭祀,期盼着大自然的恩赐可以得到安稳的生活。在与山山水水朝夕与共的相对中,人们逐渐孕育和发展了对其美的发现与追求。对于山水的自觉审美追求应该始于魏晋之世②,崇尚自然是魏晋美学的重要内容,强调主体的直观体验和感悟,亲近自然,感受山川河流带来的赏心悦目和随性的愉悦。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中讲到“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为媚”。③魏晋以后山水画、山水文学蓬勃发展,并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山水艺术既包含了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雨露云雾以及各种动物,也涵盖了农人、隐士、渔夫、樵夫、僧人、采药人等,这些题材也成了玉山子的常见形式,体现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清青金石仙山楼阁山子(图3),高16.5厘米,最长12.4厘米,最宽10厘米。山子石色深蓝,选料优良。整体采用圆雕手法。高山险峻,山石嶙峋,正、背两面皆雕饰山石、松树、楼阁,可计八处楼阁、一处回廊。正面纹饰大致分为四层,苍松楼阁,交错排列,拾级而上,清泉飞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背面纹饰为竹、楼阁、树木、山石、台阶。

图3 清青金石仙山楼阁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广义的玉器包括青金石、玛瑙、翡翠、珊瑚等。青金石为铝硅酸盐矿物,其矿物颗粒通常与透辉石、黄铁矿、方解石等共生,呈深蓝、天蓝、紫蓝、绿蓝等颜色,以质地纯正均匀、颜色深蓝者为最佳。世界上出产青金石的国家有阿富汗、智利、俄罗斯、加拿大等。“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在清代,青金石是皇帝祭祀冠服上的重要饰品,是礼祭上天的重要象征。青金石还作为重要矿物颜料应用于大型壁画和彩塑。大块青金石原石雕琢为山子极为难得,更为清代玉山增姿添彩,成为陈设用玉的新风尚,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青金石雕山子(图4),高17厘米,宽15.5厘米。以镂雕、凸雕等技法琢出了楼阁、宝塔、仙人、仙鹤、高山、松树等。山石险峻,松林密布,云雾缭绕,隐约可见远处高耸入云的宝塔、殿宇宏伟的寺院,山间的流水声似乎淹没了陡峭小径上路人的谈话。山子正面上部阴刻嵌金御题诗“御题翠微峰”,诗为“山深含湿翠,翠滴山承之,仿佛谪仙人,幽壑横琴时”。此诗为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所写《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中的一首,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古今体一百十九首》丙寅册。慎郡王为多罗慎郡王允禧,为康熙二十一子,雍正十一年(1733)晋多罗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

图4 清青金石雕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在古代中国人眼中,山是超自然之物,具有神性,因而成为隐居之所和佛教、道教寺院的选址所在。④许多名山被佛、道两教钟情。道教理想中的得道仙境昆仑、蓬莱,正是对现实中的名山大川的幻想式的升华。佛教建筑多在深山幽谷,在僻静清幽的山林中建构精舍石窟,在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中坐禅念经、习静苦修。自然山水也是文人雅士们向往和追求的生活环境。此玉山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建筑与人物的细部都采用线刻手法精心雕琢。寺院宝塔及隐逸山林的居士,与自然山水构成一幅理想的和谐画面。

清青玉山水人物山子(图5),高21.5厘米,宽12.5厘米,玉质呈青色,外部包裹黄褐色糖皮。整器雕琢精细,打磨光润。正面纹饰为山石、松树、彩云、人物。背面纹饰为山石、松树与竹林。罗汉立于山洞口,身着宽大袈裟,身形佝偻,右手持浮沉,左手持灵芝,抬头仰望天空,神情泰然,五官清晰,长眉低垂。人物形神兼备,体现了玉工的高超技艺。

图5 清青玉山水人物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罗汉为梵文“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其有三义:一为杀贼,即消除烦恼;二为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奉;三为无生,不受生死轮回。⑤在佛教寺院常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的塑像,长眉罗汉居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五位,真名阿氏多,得佛陀度化后,在佛陀的身边,勤修苦学,不久就修成了阿罗汉果,称长眉罗汉,也被称为长眉大仙。罗汉是清代玉雕中常见的形象之一,尤其是玉山子,将山洞背景与念经修行的罗汉结合,相得益彰。

清白玉仙山楼阁山子(图6),高12厘米,宽9厘米,玉质莹润,呈白色,外部包裹黄褐色糖衣。遵循自然之美,保留仔料的天然形状,利用仔料天然的分割线,形成山石与建筑的对比。正面雕山、石、水波、松树、楼阁、仙鹤等纹样;背面纹饰为远山中的两只鹿。整器造型构思巧妙,寓意深远。

图6 清白玉仙山楼阁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仔料是山料经由河水长期冲击打磨而成的,一块较大山料的裂纹、杂质、瑕疵部分因其本身的弱点而被冲磨淘汰,留下的仔料部分虽然体积较小,但莹润光滑,较山料更为珍贵。为了尽可能地保留仔料原石的天然的外部形态,玉雕工匠因材施艺,椭圆形温润的玉材表面保持不变,采用陷地深雕、透雕、浮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黄褐色糖皮营造出金秋枫林的美景,亭台水榭,青松挺拔,双鹿徜徉其中,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

清翡翠山子(图7),高11.5厘米,底宽10.5厘米,最厚5厘米。刀法粗犷,富有立体感。正面雕有昂首阔步的仙鹤和一位长髯老者,还有嶙峋山石和松树。背面是高大的松树和一只作奔跑状的鹿。鹤鹿同春是清代玉器中常用的吉祥图案,松鹤是寓意延年益寿的祥瑞之物,松树、仙鹤、鹿和寿星寓意吉祥长寿、国泰民安。

图7 清翡翠山子(来源于山东博物馆)

翡翠为钠铝硅酸盐,属于辉石族矿物,硬度为7.0,比重为3.25~3.45。由于它比和田玉硬度高约1度,便被地质矿物界称为“硬玉”,产于缅甸北部山谷中,一般认为我国真正出现缅甸翡翠是明代以后的事。清代,翡翠风靡于皇宫,乾隆时期出现大量的翡翠制品,其色彩艳丽、质地细腻、坚硬柔韧的特性备受重视。慈禧太后尤其喜爱翡翠,将翡翠白菜等视若珍宝。翡翠在王公贵族间的推崇也成为其被市庶追捧和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清代玉山子在体现中华传统玉雕艺术精髓、表达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意境幽远,情趣盎然,展示玉器晶莹剔透、温润玲珑本质特色的同时体现对自然山水的细致观察,对玉器雕刻手法的灵活运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文精神的表达与输出。幽远意境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传统玉山子不断传承与发展的灵魂,更对现代玉山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郭杰.中国古代玉山子初探[D].长春:吉林大学,2012:10.

②李文初.中国山水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2.

③柯进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传统山水文化元素[J].湖北社会科学,2021(9):153.

④Nick Pearce.玲珑世界:清代玉山子[J].美成在久,2016(4):70-81.

⑤周晓晶.玉山子[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70.

猜你喜欢
山子玉山山水
论玉雕山子工艺
新年献辞
爱在一湖山水间
附式石盆景欣赏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悬崖式盆景欣赏(一)
《山水》
不能叫你的名字
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