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交流平台”教学的“四大转变”

2023-03-18 10:46陆耀芳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神话交流

陆耀芳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语文园地”板块安排了“交流平台”。它以小伙伴交流分享阅读收获的方式,呈现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阅读策略、阅读体会等,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单元的学习经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将知识内化为实践运用,促进知识与方法转化为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大部分教师只是将“交流平台”作为单元的总结。教学多采用阅读小伙伴的交流内容,再捕捉、理解交流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知道”这些结论。这样的教学,显然无法真正发挥这一板块的教学功能。我认为,“交流平台”的教学需关注“四大转变”:

一、从关注知识记忆到关注梳理发现和探究

学习不仅仅要识记知识,更要关注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平台”的教学本意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方法、策略,而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课文的学习,从多个角度梳理总结。包括规律性的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考的基本路径、生活中的运用、阅读的收获与体会等。书上呈现的小伙伴的交流内容,揭示了一些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普遍规律与经验。实际教学中,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普适与个性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在认同、接纳、丰富、创新小伙伴的交流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个人的学习经验。

例如,四上第四单元“神话”的交流平台主要围绕“神话的特点”展开。第一条“神话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总结了神话具有神奇想象的特点。第二条“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坚忍执着、普罗米修斯勇敢不屈……”告诉我们神话中的人物各有特点。第三条“古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阐述了神话的价值取向。如果学生只是阅读这三句话,记住神话的这些特点,显然不能获取阅读神话的思想方法,因为思想方法的形成必须结合阅读神话的实践活动。如果能结合学生在这个单元中阅读的神话,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梳理与总结,并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掌握的就不仅是关于神话的这些知识,而是自主建构的可以灵活调用的阅读神话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才是学生将来阅读神话有用的知识。

有教师就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神话,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故事中感到神奇的情节。如盘古在混沌的世界中醒来,拥有神力劈碎“大鸡蛋”,与天地同长,使天地成形,累倒后化成世界万物的情节;女娃溺水而亡后化成“精卫”,精卫常衔木石填塞东海的情节;普罗米修斯盗火与受罚的情节;不周山被撞断,天崩地裂,女娲炼石补天、斩杀乌龟支撑天空、用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等情节。在交流中总结归纳这些故事用神话的方式解释天与地的形成、火种的来源,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先祖开创世界的过程……这是神话故事的起源,也是古人对世界的原始认识。教师进一步启发:课文中哪些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教师结合“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表现这份神奇的语言。如运用对称的描写,“轻而清”与“重而浊”,“缓缓上升”与“慢慢下降”的对比,将天地形成过程写得十分神奇又合乎天地本来的特点;把太阳想象成车子,会喷射火焰,将太阳车的疾驰而过与普罗米修斯的盗火身手对照,神奇又大胆;借助女娲运用五种颜色石头修补天空,以及“捡、燃、炼、补”的补天过程,将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十分神奇又合乎天空拥有五色云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可以梳理出神话故事的想象既大胆而奇特,又显得那么合乎情理的特点。神话的语言准确生动,富有画面感,因此,阅读过程可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如何表现神奇。至此,让学生结合文中描写,有理有据有中心地评价神话故事中人物的人性特点,自然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借助语文实践,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与探究,把握神话特点,落实“交流平台”的内容,又不拘泥于“交流平台”的内容,才能真正体现“交流分享”的价值。

二、从关注阅读理解到关注综合运用和创造

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既要理解,又要主动运用与创造,这样才能形成个体的学习能力。“交流平台”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道”上,还需要落实在学生的“能做”上。知道语文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只记住方法而不运用,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例如,知道概括方法而不去概括,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提升实际概括能力的。“做中学”“优化做”“做中创”对语文学习相当重要,尤其是作为单元总结与提升的“交流平台”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搭建学生综合运用与创造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技能的熟练运用。

以四上第六单元“批注”来说,“批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的主题内容与语言形式,用标画或批语形式记录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它可以记录理解、困惑、评价、体会、启发等。“交流平台”第一条“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批注”。教学时,结合单元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批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这些地方批注,从哪些角度做批注,这都是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仅仅满足于此,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生面对具体的文本材料,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在具体的批注活动中,发现批注的价值,体验批注对加深理解文章的意义。如本单元课文都涉及成长中的难忘经历,有老师在教学中,就针对文中描写心情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写出了什么心情、产生心情变化的原因、心情描写的方法等角度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借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心情的写法。也有老师针对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引导批注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主释疑,重新批注,最后将课文与批注对照阅读,交流阅读收获。还有的老师引导学生批注阅读课文后受到的启发或教育,点评课文中的人物与写法等。这样的教学,关注了批注的实践活动,着眼于批注方法的运用,但是离综合运用和创造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交流平台”教学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搭建平台,让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批注方法,面对新的语言材料,主动运用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促进综合运用。比如,展示不同学生对同一处地方的不同角度的批注,说说谁的批注对你有启发;同一学生对同一地方不同时间阅读留下的不同批注,发现阅读过程中思考的逐步深入;比较同一地方同一角度不同学生批注表达上的差异,辨析怎样的批注更加言简意赅。这样的交流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创造,发挥批注的更多教学价值。

像上面提到的神话单元“交流平台”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神话中感到神奇的地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说神奇,关注文章运用怎样的语言表现神奇。这样的教学,由课内转向课外,由理解转向运用,对学生自主阅读神话无疑是有帮助的。很多“交流平台”会提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多运用学到的方法,也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多读多练,最终能熟练运用。

三、从关注亲历活动到关注反思抽象与重构

“交流平台”是学生完成单元课文学习任务之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有关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策略运用、方法选择、阅读收获等。教学时,不仅需要结合学过的具体课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回顾梳理的活动,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更需要引导学生反思亲历的过程,抽象提炼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完善与重构已有的认识、做法与思考,努力形成个体的学习经验、思维路径、阅读策略等。比如,“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一项重要的训练。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的内容”。第七单元“交流平台”梳理了三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分别是依据题目的提示;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几件事连起来。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第七单元“交流平台”时,先结合具体课文引导学生回顾与梳理。比如,结合《繁星》一课,引导学生回顾按时间顺序给文章分成三段,再提炼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概括出三段的段落大意,最后把三段的段意串联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串联”的语言实践,体验到“串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我们在段意与段意之间做一些增删,或者加上一些连接词,或者作一些必要的交代,有时需要删除一些重复的内容,使概括的内容简洁完整,语言通顺连贯。教师又引导学生回顾《陀螺》一课的分段与段意。明确串联段意归纳主要内容时,可以把第一段“陀螺的制作与玩法”这一不太重要的内容舍去。接着,又回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文写了三件事,借助提炼的事件要素,可以概括三件事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需要将写原因的两件事归并为:周恩来少年时在奉天读书,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从上面三篇课文的具体操作体验中进行抽象提炼,总结可供迁移运用的基本归纳方法,让学生获得关键经验。学生抽象提炼了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段意合并法。完善了使用这一方法时的关键经验是先给课文分段,再概括每段的大意,最后把段意串联、取舍、归并,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紧接着,教师继续结合具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了依据文章的不同类型,提炼文中的关键要素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比如,记事文章的“六要素提炼法”,写人文章的“人物事例与特点提炼法”,写景状物的“景物特征提炼法”。还让学生运用“课题拓展法”“抓关键语句”等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见下面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最后,鼓励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归纳《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用段意合并法,有的学生用提炼要素法,也有学生用题目拓展的方法,教师均予以了肯定。在交流中,每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归纳成果与思维路径、阅读策略,体现了个人的学习经验。这样的交流,对学生内省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学习经验的优势和不足,主动吸纳别人的有益经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与阅读策略,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从关注个体参与到关注团队合作和评价

“交流”在词典上的意思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相互受益”。“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相互启发,使大家比较全面地把握单元重要内容与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解、师生问答的教学方式,提供团队沟通和协作的机会。借助交流梳理、迁移运用与拓展提高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倾听与表达的能力,提升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交流本单元圈画、摘抄的优美生动的语句,说说优美生动的语句都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交流情况,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可以从语句内容角度谈,优美生动的语句一般能够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表达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的心;可以从语句表达角度谈,优美生动的语句一般用词准确、描写细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可以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谈,优美生动的语句很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再借助课文例句与气泡图,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可以借助反复朗读获得阅读体会。学习书上小伙伴从自己体会到的事物特点、怎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作者怎么描绘出场景的画面感等方面体会。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别的角度、运用其他方法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其间,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有的学生从语言的节奏韵味等方面体会,有的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教师可以通过表扬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倾听的同学,能以重复、赞赏、修正、补充、纠错等方式回应别人的意见,努力营造平等、协作的交流氛围。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定期交流摘抄成果,分享阅读体会。借助基于目标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摘抄优美生动语句的习惯。表1是一份评价量表:

表1

“交流平台”教学的“四大转变”,其本质上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一种育人取向的学习观的确立。从学科取向的知识技能的获取到关注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重构;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到面对真实情境的现实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关注“学什么”“是否学会”到“为什么要学”的意义追问,以及怎样学得更高效的“学会学习”;从依靠个体学习,到借助团队合作完成反思、提炼、总结、提升的任务,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神话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东方神话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