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

2023-03-21 13:41曹鸿飞西藏贡觉县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实验教学科学

◇曹鸿飞(西藏:贡觉县中心小学)

科学课始终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老师必须加快科学课程探究,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要意识到,科学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分析理论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

一、“双减”政策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老师要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解决学生的课后服务问题,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真正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老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实施方案,提升课后服务力度。此外,老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他们创设相应的课后活动,将他们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好,使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

基于“双减”政策,老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对实验课程的设置以及实验小组的划分,进行深入研究,老师也可以将课堂上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移到课后,对学生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的实验教学拓展,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科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实验教学应具有丰富的内容

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的关键所在,老师要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基于“双减”政策,老师必须将课堂设置得更加高质高效,有效降低学生课后负担。为此,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结合教学重难点、实验课程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不断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知识的探索,是科学教学一项最基本的目标,而开展科学实验则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并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学生因为“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而减少了很多书面作业以及课后负担,老师应该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设计课堂的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课上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将实验教学内容以更加趣味化、多样化、灵活的形式展现,真正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使实验的实用性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实验,从而借助高效课堂的打造,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拓展的知识应该具有针对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老师不能仅仅依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科学课程的设计和科学实验的设计,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拓展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习更多类型、更多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所以,老师必须结合学情进行知识的拓展,拓展的知识要具有提升性和针对性。针对性,是指要全面按照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实验内容的拓展,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老师要为他们设计相应的实验。提升性,是指对于学优生,老师要为他们设计课后拔高实验,使他们能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提升。这样,因材施教,使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展现,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培养。

三、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无论是新课改、素质教育还是“双减”政策,都要求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时长。以往老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更多的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和背诵。如今,老师要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去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了解科学探究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老师在进行实验课程设置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最原始动力,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沉浸于实验学习。为此,在备课时,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氛围,使得课堂更加灵动、愉悦,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专注度。

以《地球家园》这一节课为例,老师在备课时,要明确这一节课堂需要学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并且给学生渗透相应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思想。老师让每一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一个地球中存在的事物,有的学生会说大海中的鲸鱼,也有的学生想到了昆虫,等等。不同的学生,思路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老师应该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接着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手中的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想到的动植物或者事物,制作方法不限,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然后将全班所有学生的作品汇聚成一个“地球家园”。老师通过水淋以及火烧的方式对“地球家园”进行破坏,很多学生对此十分心疼,因为是自己花时间动手制作的。这时老师再给学生渗透:我们现在如果不积极主动地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那么我们的家园就会被火烧或者是水淋等方式破坏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地球家园的认识,也从多方面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分析。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是当下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的一种先进武器,可以使实验课程变得更加新颖丰富生动多彩,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创新教学实验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思考和认知。同时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在实验室无法获得的实验结果,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吸收,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而促使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打造高质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观察月相》这一节课时,生活之中的月亮,一直都处于阴晴圆缺不断变化之中,很多学生会对月亮的变化产生疑问,他们不明白为何月亮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形状的变化,而带领学生进行实际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展示这一现象。为此,老师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月亮为什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体会科学、理解科学,以降低科学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老师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化解这一难点之后,并没有放弃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的方式,对于月亮变化情况理解得更加详细和深入:首先,老师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观察这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情况,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自己的本子上或者是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老师给每一个小组下发月球模型,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以及老师在多媒体中播放的视频,将月亮面积和遮盖物的遮挡情况展现出来,并分析阴晴圆缺出现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月相的变化,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核心素养。

(三)实验结合实际生活

小学科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老师在进行实验课堂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知日常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探究积极性,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纯理论,无法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无法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无法提高。在“双减”政策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要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与学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相结合,以此来解答学生脑海之中存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心极强,老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进行科学学习,促使学生不断发掘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更好地内化课堂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水的相关知识点之中,老师就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有一部分学生在脑海之中存在“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到哪里去的”这样一个疑问,老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疑问开展课程实践,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比如,老师给学生提出“水能够溶解哪些物质”这样一个问题,并给学生准备了水以及红糖、盐、白糖、石块等多种物质,让学生实际探究和操作,自主探究、学习和分析,以达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开展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实验教学科学
蜗牛看牙医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