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倡导探究 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2023-03-21 13:41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现实生活科学知识

◇于 凯(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

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可以满足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设计实验方案与实验过程,以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并基于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依旧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落后,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简单地演示实验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十分机械化,未能有效地发挥科学实验的价值,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实验受教材局限

目前,大部分的科学实验内容都会局限于教材内容。这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教学改革与创新。很多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并未结合现实生活寻找相关的实验器材,更多的是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在开展实验操作前,学生就已经知道实验结果。这种实验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还会造成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发生脱离,影响科学实验的实践性与适应性,只是变成理论输出。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就变得十分抵触,产生排斥心理。

二、倡导探究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一)指导自主思考,锻炼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组织开展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交流与互动,认真地探究科学知识,使得学生掌握科学原理,锻炼学生的探究素养。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科学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结合问题选择猜想与假设等方法,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妥善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组织开展“种子发芽”实验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把不同植物的种子种植到土中直到破土而出的过程。该过程要利用阶段性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行展示。接下来,再把相同植物的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芽成长的过程展示出来,并且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情境进行提问,再尝试根据科学原理展开解释说明。比如,为何不同的植物在相同环境中发芽所需的时间不同呢?相同类型的种子在不同环境中为何有着不同的破土时间呢?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发芽呢?如何才可以促进植物快速发芽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探讨,使得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认真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研究并且总结归纳讨论结果,由情境中回到教材中,通过教材找寻答案。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播种一颗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种子,认真地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判断是不是和课堂上得出的结论相同。基于这种情境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认真地研究与分析科学现象,学习相关的科学原理,锻炼学生的探究素养。

(二)开展生活化实验,锻炼应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包含大量的科学元素,教师要由现实生活入手,找到这些元素,组织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科学理念,学会灵活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基于科学角度,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借助科学知识与方法,合理地解释说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效地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其应用素养。在设计科学实验时,教师要准确地找到现实生活和教学之间具有的密切关联,在科学实验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组织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基于现实生活,更好地发现科学、找到科学,借助科学知识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相关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并且整理自己日常比较喜爱吃的食物的包装袋,如,饮料瓶、面包袋等。先要将这些包装袋清理干净,然后带到校园中,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内容,共同对包装袋上的成分表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了解脂肪与蛋白质等物质在固定份额中占据的比例,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教师要指导学生挑选健康、富含营养的食品,引导学生合理搭配饮食。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鉴定食物的成分,组织开展科学实验内容,将馒头、南瓜、马铃薯与米饭等分别选取样本,并且指导学生把碘酒滴在上面,对颜色的改变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假如颜色变成蓝色,就代表食物中含有淀粉。基于该类生活化实验的开展,可以把科学知识变成科学小常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树立较强的科学理念,锻炼其应用素养。

(三)组织合作学习,锻炼合作能力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深入地学习科学实验知识,更加准确地把握实验过程,找到实验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找空气”的内容时,教师可把全体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为各个小组发放实验用具塑料袋,组织学生前往校园中的不同地点,利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让学生在释放空气时认真地体会空气的存在。然后,指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讨论,整理与归纳实验结果。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口鼻捂住30秒,然后松手,引导学生认真地感受刚才捂住口鼻的感觉,充分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基于此,学生可以与组员之间通力配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相互探究与互动,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密切,增进彼此的感情,锻炼学生的合作素养。

(四)开展社会实践,锻炼责任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有机地拓展科学实验,使其融入现实生活、融入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科学现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理论知识做出科学解释,并且结合存在于身边的事物开展科学实验,对科学理论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进行验证。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培养其责任素养。

例如,在学习“环境和我们”的相关内容时,在讲解环境污染、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等知识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结合现实生活与网络宣传中针对垃圾分类问题做出的宣传与采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认知,制作手抄报与海报等,内容可以是垃圾污染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危害,可以讲解加强垃圾分类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等。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科学,端正其科学态度。

(五)优化评价结果,锻炼归纳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科学实验操作以后,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分析并且归纳实验成果。实际上,分析归纳的过程,即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科学理念的重要过程。通过科学实验能够使得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学习与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方式更加全面、客观地认知科学现象,更好地对科学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科学原理,借助科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学生的年龄小,在学习中通常会更加关注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而对实验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则掌握不足。所以,在总结归纳实验操作时,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提炼总结相关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实验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学习“能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小小电动机”的实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能量的知识。在指导学生制作电动机时,教师要加强点拨,帮助学生准确、合理地把握各个制作细节。在完成实验操作以后,教师要客观、全面地点评实验结果,对不能正常运行的失败成品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师生之间的研究与讨论,找到问题的成因,并且改良电动机,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科学原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其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可以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科学教师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现实生活科学知识
蜗牛看牙医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