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一起“见木育林,因材树人”

2023-03-21 16:26孔祥燕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森林校园

孔祥燕(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教师是在教育园地中辛勤劳作的园丁。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却很容易使用“流水线”“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来育人,造成“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教育误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这些话语犹如一股清流,涤荡了我迷茫的心灵。我手不释卷,反复研读,不禁感慨:我们不仅要见木育林,更要因材树人。

慧心见木,彰显学生本位

中国古代先贤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可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教育行动中。客观的原因是教师个体的精力有限,难以关注全部学生的需求。从主观上分析,教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教育经验遮蔽双眼,以至于面对所有学生,就像从森林中穿行的人,只见满目壮阔的森林,却描绘不出每一棵树的样子。

教育是什么?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的枝丫去触碰另一棵树的枝丫,是云朵去触碰另一朵云,是心灵去触碰另一颗心灵。”让教育发挥效力,前提是先看见学生,发现学生的不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面向校园中的学生,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潜心开发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育是一项服务、教师是服务者,要把学生的心理体验放在心上,把创造快乐的校园生活当作自己的追求。

平等对话,融通真实学生

在学校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容易使用行政力量管理学生,而不是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去影响学生。管理过度但教育不足,使得教师犹如手舞棍棒的布道牧师。在威武的棍棒面前,学生们为了自我保护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本性,表面上做出合乎学校管理的各种规范,却从不坦露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教育也就因此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要想真实的学生出现在校园里,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师生平等的校园氛围,让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里,让爱、帮助、欣赏,在校园里灿烂,用最少和最有效的管理去推动教育的巨轮,让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现实,真实的学生才会驻足校园。

教师由于具有知识、经验和身份上的优势,很容易形成一种教育者的优越感。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先入为主,认为学生的人生观念应该和自己保持一致。然而,学生不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体验,教育不能硬性规范化,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只有师生平等对话,教育才能通往融通之路。

尊重差异,重视生命教育

我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赞颂教师教育事业的成功。其实满天下的桃李并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全部。我们的校园中除了有桃树、梨树,也有松树、柏树,甚至有灌木。校园犹如森林,个性不同、兴趣相异的孩子组成了我们的校园。教师应该尊重差异,塑造一种新的学校生态,让百花争艳,让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适应个体的特点,展现他们的生存价值。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差异,创设不同基础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其次,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不断推进孩子的社会化,让他们走上成熟,学会生存。在学校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应多种角色的转变,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他们适应人生的各种变化,丰富人生经历,减少人生危机。

优秀的园丁要看见森林中每棵树木的不同,根据每棵树木的生长习性,培育青翠满目和百花争艳。教师也要看见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他们个性的不同,因材树人,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森林校园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