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修辞素养的提升策略分析

2023-03-22 17:18魏海燕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修辞格英语专业意识

魏海燕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当今全球化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建,全球安全、发展、文明倡议的实施,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 语言能力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修辞素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修辞,简单说,就是有效表达的艺术。 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修辞素养表现在具有充分的修辞意识和较强的修辞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正确充分解读和恰当适切地表达,以实现有效交流。 要增强新时代人才的英语修辞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强化有关修辞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导入,增强学生的修辞意识,提升修辞能力。

一、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修辞素养现状

英语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的培养多是和英语专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的培养相联系的。 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则更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培养[3],而对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的培养则未给出明确要求。 大部分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较少涉及学生的英语修辞素养。

现实中,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综合素养,尤其是修辞素养的培育,因而学生的修辞意识薄弱,修辞能力明显不足。 在日常交流中,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只能做到达意为主,但对话题展开能力欠缺,缺乏原创性的观点,且很少考虑语言的修辞效果,有时更是囿于英语话题模板而忽视语境,无法做到有效交流。 很明显,高校培养的学生的英语修辞素养不足以匹配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最典型的就是体现在各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论辩和演讲比赛之中的临场发挥、即席发言环节,学生的修辞素养明显不足,亟待提升。 而论辩和演讲是“带有西方烙印的口头语言修辞艺术”[4]。 要想提升学生在这些修辞方面的素养,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和实践足以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撑。

二、 修辞与修辞素养

西方修辞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典修辞学开始,其修辞观也是不断发展的。

(一)修辞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修辞是“一种可能的说服艺术”,即修辞首先是作为一种劝说手段或演说技巧。 这种观点在现代仍然被有的学者奉为圭臬,只不过又扩大到了写作修辞的形式,同时强调有效地使用语言。 中世纪开始出现了书信修辞,19 世纪修辞学衰落时期修辞则缩变为作文修辞。 现当代学者们提出了语境修辞论、交际修辞论和认知修辞论等。总起来讲,修辞就是有效表达的艺术(主要包括口头和笔头),强调表达效果和适应语境,是一种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其提出的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系统理论,主要包括三类演讲(议政、法学和宣德)的划分、三种修辞方式(诉诸人格、情感和理性)的提出,以及修辞“五艺”,即演说的5 个步骤(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和演讲)的概括等[5]。 这些理论在修辞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传统派,以及启蒙时期的新古典主义修辞学都有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 20 世纪的西方修辞学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复兴。 此时的修辞学,一方面强调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有重大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新修辞学和后现代修辞学。 直到现当代,众多西方修辞学家还在从古典修辞学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促进了修辞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五艺”是古典修辞学的基石,可以划分为思想认知与修辞操作两部分,全面地涵盖了修辞的理论与实践。 或者说,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五艺”强调了修辞的两个功能:认知功能与风格功能。 只有充分理解其两个功能,才是对修辞内涵的全面解读[6]。 修辞具有认知功能。 钱冠连教授曾说过:“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必须涉及修辞活动。 凡有认知活动并且要说话的时候,就有修辞活动。 ……我们生活在修辞活动中。”[4]简言之,修辞与认知关系密切,二者不可分离。 修辞的风格功能则是指修辞作为一种艺术的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各种修辞操作,尤其是各种修辞格、修辞手段的使用。

(二)修辞素养

修辞素养主要包括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 所谓修辞意识,是指在交流中有效使用语言的意识,而不仅仅是强调语法的正确和语句的通顺。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修辞理论的了解和修辞实践的练习基础之上的。 而修辞能力更是牵涉修辞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修辞者既要了解修辞的基本理论,还能进行具体的修辞实践。 鞠玉梅曾总结道:“修辞能力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合理地生成论题,调用多种学科知识形成理性的论辩,将论辩用最有效的顺序安排组织起来,并且以能被他人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劝说他人与影响他人的观点或思想并最终导引行动”[2][7][8]。 概括来说,修辞能力就是能够适合各种语境,更深刻地理解言语行为,更充分地感知语言魅力,更有效地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内在修养,一种必备能力。

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提升修辞素养

要提升大学生的修辞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充分的修辞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修辞实践的操练,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渗透的过程。 一方面,大学英语课堂上需适时融入基本修辞理论的讲授;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还应注意在日常的大学英语课程单元内容学习中多侧重修辞相关内容的讲练。 概括来说,培养大学生的修辞素养,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语体文体意识

语体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因交际语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体裁。 一般来说,语体分为口语、书面语两大类,其中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科技、政论、文艺语体等。 文体则是文章的体裁、体式,包括一般文章与文学作品两个大类;前者主要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后者则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 当然语体文体也互相交叉,比如文艺语体与文学文体的交叉、政论语体与议论文体的交叉等。

大学英语课堂应帮助学生形成语体文体意识,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语言材料类型及特点。 学生了解各类语体文体的区别与各自特色,在输入(听或读)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与赏析,在输出(说或者写)时就能获得得体、恰当的表达效果。 例如,口语体也分为会话体和讲演体,两者的语言风格是大不相同的。 而科技语体的精确、严密的特点与文艺语体的生动、抒情特色更是相差甚远。 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单元的课文进行语体文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体文体特色,形成语体文体意识,并能在修辞实践中学会根据语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体文体,以实现其得体、有效的交流。

(二)强化修辞格、修辞手段意识

修辞格、修辞手段是修辞的精华。 修辞经常被人理解为就是使用辞格,足以见其在修辞中的重要地位。 修辞格就是“格”化了的特殊的修辞手段。修辞格、修辞手段既有认知功能,也有风格功能。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单元课文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常用辞格的修辞特色及修辞功能,强化学生的修辞格、修辞手段意识,让学生能对常见的英语修辞格及修辞手段有基本的了解。 如此一来,学生在听、读英语时就能够理解其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并能领略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同时,学生在说、写英语的时候能够主动运用辞格和修辞手段,以增强表达效果,达到更好、更有效交流的目的。

(三)强调修辞操作意识

修辞涉及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各个语言层级的操作。 微观意义上的修辞操作主要是措辞,是修辞格(修辞手段)的形成方式,而宏观意义上的修辞操作则涉及篇章组织方式。 吉恩和玛德[9]列出了叙述、描写、说明、论辩、界定、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修辞操作方式。 从莱庭教授则认为,诉情、劝说这两种也应归入常用的修辞操作方式[9],叙述、描写、说明、论辩既是文体形式,也是修辞操作方式,而比较、分类、界定、归纳、演绎等则是主要的谋篇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插入有关文章展开方式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其修辞操作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并能将各种修辞操作运用到自身的修辞写作实践中去。

(四)形成风格意识

风格主要包括文体风格、作者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等,是修辞的重要内容。 西方修辞学中的风格多强调文体风格,即修辞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美学功能,如或幽默讽刺、或生动形象、或平铺直叙、或藻辞丽饰等。 语言材料不仅仅是达意而已,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则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展开方式等都会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的风格。 因此,风格不是独立于表达内容之外的存在,风格是受表达内容约束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内容传达给受众而做出的形式选择。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修辞风格的分析时应向学生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修辞立意与修辞风格的同一。这与汉语中的“文质”并重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修辞风格多是通过各种修辞格、修辞手段和修辞操作得以实现的。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提炼作品的风格特色,使学生逐步形成风格意识,提升修辞素养。

(五)注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融入

学生修辞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的修辞融入,尤其是在语言材料学习过程中对其修辞特色的总结,以突显英语语言的修辞功能。 下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True Heights[10]为例加以说明。

True Heights(真正的高度)一文的修辞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Narration with a flashback(记叙文:中间用了插叙)

2. Unexpected/surprising ending—real climax(以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使故事发展达到真正的高潮)

3. Meticulous details to bring about a character(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帮助刻画人物)

4.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o reflect the personality and emotions(心理描写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5. Extensive vocabulary, esp.use of synonymous expressions(词汇丰富性,尤其体现在同义表达手段的运用)

6. Use of rhetorical figures such as pun, paradox,parallelism,metaphor,etc.(双关、悖论、平行结构、隐喻等辞格的运用)

这几个方面既涉及了对文章的宏观把握、整体理解,又有具体、细致分析。 其中前两项有关语体文体、修辞操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修辞知识,而关于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同义词、修辞格的运用等则有关修辞实践中的技巧;可以带领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实例加以解释,并进行相关的操练加以巩固。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领会文章的内涵,明了作者的思维展开路径,读懂其言外之意,真正体会并欣赏语言的魅力,进而提升自己的修辞素养。

四、 结论

西方修辞学从其诞生起就有其人文传统,即通过演讲和论辩服务于当时的社会。 现代社会,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交流手段更是突显了修辞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的影响力。 修辞素养已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提高中国话语权,就需要有较高修辞素养的人才承担重任。 而其中的主体不仅仅包括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更包括广大的非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因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提升英语语言的修辞素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作为公共必修核心通识课的大学英语教学责无旁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提升修辞能力,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不同国家、民族和群体间更好、更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猜你喜欢
修辞格英语专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