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写作研究综述

2023-03-22 17:18王凯璐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二语复杂度子系统

王凯璐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31)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又称复杂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自Larsen-Freeman[1]将其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后,该理论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许多研究学者所青睐。 动态系统理论受到了学者们持续不断的关注,已经成为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 它将语言视作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具有自组性、自适性、开放性[3]。 写作已被广泛认为是二语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写作能力发展作为二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动态系统理论下研究的热点。 文章阐释了动态系统理论内涵及特征,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该视角下聚焦英语写作方面所做的研究,旨在发现研究中的现有问题,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启示。

一、 理论内涵及特征

(一)理论内涵

动态系统理论,起初主要应用于物理学等理科学科中,于1997 年被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旨在观察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Larsen-Freeman 认为语言系统是复杂的、开放的、自组织的和自适应的;语言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非线性的、混沌和不可预测的。 语言学习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包含前进、退步、甚至波动的动态过程,这与动态系统理论的“动态”观点不谋而合。 同时,在语言系统中,有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语言系统也会发生改变。 国内最早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国内二语习得领域的是沈昌洪和吕敏[4],此后该理论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戴运财、王同顺[5]基于动态系统理论,尝试构建中国语境下的二语习得动态模式,包括环境、学习者和语言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又由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语言环境构成;学习者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差异、个体情感差异和学习策略;语言因素主要指语言的结构性特征,包括语言距离和语言标记性。 这篇文章注重习得过程中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特征

de Bot 和Larsen-Freeman[6]认为,动态系统理论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完全相联、非线性发展、变化由系统内部的重组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引起、对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依赖、持续的变化中存在“吸引状态”、延续性重复、涌现性。 系统初始条件中的微小变化,都会对长远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微小的初始差异随时间放大,即“蝴蝶效应”[7]。 系统有时呈现混沌状态,混沌源自多变量的相互作用和初始条件的不同,然而在混沌背后仍存在一定的秩序[8]。 同时,系统的发展也是非线性的,因为语言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提高和磨蚀的情况。 在关于动态系统理论特征的讨论中,Larsen-Freeman et al.[9]则重点强调了三点:①动态系统理论关注变化和动态性;②复杂性是通过组成部分的互动和自组织而涌现的;③系统运行的环境也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

二、 国内研究

在语言子系统中,相较于其他方向,国内关于二语写作的研究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写作的主要评价标准CAF(准确度、流利度、复杂度)的特征和动态系统理论的特征相吻合,即完全相关联性、初始条件敏感性和非线性。 国内关于二语写作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关于二语写作与语言子系统的研究。 江韦珊、王同顺[10]进行了一年的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跟踪研究,发现其句法发展呈现非线性趋势,不同方面之间存在潜在的交互过程。 朱慧敏、刘艳梅[11]则从二语写作中词汇复杂度角度出发,探究2 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两年内词汇复杂度动态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词汇复杂度呈非线性发展和个体差异性。 郑咏滟[12]使用历史研究、多点测量和语料库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一学年内议论文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的动态发展。 研究发现,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相互独立,可视作书面语复杂度系统下的两个子系统,两者之间有时达到动态平衡,有时相互竞争有限资源,这取决于个体学习者书面语发展所处的不同状态。

(2)关于二语写作与环境子系统的研究。 动态系统理论突显系统内外互动,将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融入学习环境考量[13]。 张超[14]以动态视角研究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写作的关系,发现二者相关性呈由负到正、由强变弱的趋势,总体上符合“认知假设”。 然而此研究也有局限性,虽然研究过程历时一学年,但是研究者未能完整观测学习者在“认知假设”模式之后的发展趋势,之后是否会涌现新的发展轨迹仍是未知的,因此,未来可选择更长时间跨度进行深入研究。 雷鹏飞、徐锦芬[15]进行了为期8周的任务重复教学实验,研究任务重复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影响。 结果显示,任务重复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和句法复杂度、准确度,但对流利度发展有一定阻碍。 学习者更集中注意力在复杂度和准确度上,而对流利度的关注减少,表明资源有限性。 此外,任务重复对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在写作时的各子系统产生了差异性影响。 在该研究中,由于样本量较少,仅有48 人,研究结果的普遍性较低。 与语言子系统相比,目前关于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环境子系统和学习者子系统研究还较少。

三、 研究展望

基于以上的文献综述,后期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应侧重以下方面:

第一,研究方法应多样化。 现有实证研究中,研究方法主要为个案研究等,易得到重复的研究结果,不利于推动理论创新。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微变化法等,或将多种研究方法合并,尝试寻找新的研究角度。

第二,动态系统理论下关于写作的研究,主要聚焦写作中的句法、词汇等复杂度、准确度及流利度的动态发展,而语法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今后可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些领域。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语言系统被清晰地划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研究,研究者通常只关注个别领域,忽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然而在真实的语境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互为联系,交织为一体[16]。 因此尝试将语言能力子系统中的两个方面结合,探讨各个语言能力之间、而不仅仅是单个语言能力内部因素的动态发展关系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参考的研究方向。 例如,探讨同时期学习者口语表现和写作能力的动态发展,以揭示口语和写作的发展关系,为口语和写作教学提供更多启示。

第三,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同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发展。 以往的研究往往关注群体平均值,动态系统理论则开始关注个体变异性。 然而现有研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关注个体性,虽然仍有较多群组量化呈现,但仍然缺乏使用大数据的群体研究。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在关注个体的同时,关注群体发展趋势。

四、 结论

动态系统理论推动了国内英语写作领域的发展,以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审视英语写作的轨迹,为英语写作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教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关于写作的研究大部分为理论研究。 今后,研究学者们应更加努力,开展实证研究,优化创新方法,将动态系统理论更好地与二语习得其他领域进行融合,为促进其本土化以及二语习得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二语复杂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一种低复杂度的惯性/GNSS矢量深组合方法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求图上广探树的时间复杂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某雷达导51 头中心控制软件圈复杂度分析与改进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回顾与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