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研究

2023-03-23 09:16王艺涵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游泳美学

王艺涵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游泳对于人类而言历史久远、源远流长,与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了生存从模仿青蛙、鱼类等动物在水中移动,逐渐到漂浮、潜泳,再到各种泳姿的出现,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宝贵的智慧和巨大的美学价值。体育美学将人的身体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结合,体育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以此强健人们的身心。著名教练拉夫林说:“最好的游泳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种艺术,正如世界上最好的游泳选手所例证的那样,他们向我们其余的大多数平凡人展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雅致、高效和流畅。”从80年代初我国开始有学者研究体育美学以来,大部分研究都对体育美学的理论进行剖析,对于啦啦操、健美操等属于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方面的美学价值研究不在少数,而关于游泳运动方面的美学价值研究屈指可数。本文将通过发掘游泳运动的美学价值,补充体育美学的研究空白,为体育美学建设做出贡献,认识到体育工作与美育工作并举的意义,同时吸引更多人关注体育运动,感受体育的魅力。

1、体育美学的研究内容

体育与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与美有着共同的起源,都来自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体育的创造按照美的规律发展着,并趋向于美。体育美学探究的是体育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体育美学是对运动中的美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而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的学科,是阐明人对体育实践的创造与审美的关系的学科。体育美学不仅研究人体运动中美的表现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还研究人对美的意识、美的观念、美的创造在体育运动中的反应和表现形式。一方面研究运动中客观存在的美,正确的认识审美对象,以便准确发掘体育运动美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另一方面从主观上研究体育运动中以美感为核心的审美意识。体育美学以运动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为中心,研究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研究体育美的创造以及体育中审美教育等问题,不仅包括人在运动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表象与理念、运动中技术、战术美的特点和规律、体育运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运动中的审美教育,还包括运动场地体育馆的设计和装饰、各种运动器材的设计、制作以及体育音乐、体育美术、体育摄影、体育电视、体育广播等等。体育美学的崛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的出现充实了体育科学,深化了人们对于体育与美的认识。

2、体育美学的发展现状

体育美学是体育学科中的交叉边缘学科,上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西田正秋发表的《体育美学的提倡》开创了体育美学的先河。卢梭对于体育美学的初探,提出了“人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他对于体育运动教育儿童美感和体育审美的建构特别重视。我国体育美学方面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发布的著作大多论述体育美学的研究和方法、体育美学的本质和特征、体育美学的种类和形式、体育美学的欣赏与创造、体育与美感、体育与艺术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教育等范畴,奠定了体育美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据成都体育学院黄秋月研究发现,2000-2022年共22年的时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体育美学的研究文献,共检索到454篇文献,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体育美学、体育教学、体育、美学、体育审美,杜高山是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总体来说发文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研究。学术界对于体育美学概念的表述有:金大陆认为体育美包括“身体美、技能美、人格美等”,他认为身体运动能够展现身体美的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翟林认为“体育美育是通过运动、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内化而来的”。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体育美学、游泳”的文章,仅有2011年蓝昌福等人发表的《游泳运动的美学特征探析》1篇。可见对于游泳运动体育美学方面的探索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当前体育美学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们对于体育美学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研究特征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各个项目的研究上更为欠缺,体现了体育美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作者认为怎样合理的将体育美学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更好的指导实践、宣扬体育运动中的身体美学是当今体育美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发展体育美学的意义

3.1、发展体育美学的理论意义

体育美学是研究人与体育领域的审美关系。体育美学既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美学的一部分,是运用美学的方法研究体育运动现象。体育美学是对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进行判断、评价和解释说明的独立学科。体育美学的诞生,不管是从人体运动健康的需求还是对个人的审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美学是现实主义美学的范畴,通过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分析体育项目的赛事文化、人文内涵、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示的身体美、技术美、运动美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感染受教育者,深入的影响人们的想象、情感、性格,丰富文化精神生活,激起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人们为创造和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3.2、发展体育美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从基本的生存需求转变为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需要和身体的健康,审美需要就是人们最高的精神追求。自1735年,美学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美加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美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本体的研究,如今已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旅游美学、销售美学、电视美学、包装美学、技术美学等,体育美学也是其中之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生活富足、物质丰富,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体育运动,体育为人们所接受,体育美学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防止资本运作下对体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更好地发挥体育美学的教育价值,正确的运用美学视角指导体育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运动实践。

4、国家对体育美育发展的支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2019年6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围绕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目标,为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遵循体育美育特点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体育人、以美化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健康审美观。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学校美学课程要开齐开足,不断优化美育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显著增加育人成效。2020年、2021年教育部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加强体育美育工作。体育和美育更是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体育美誉的融合更是成为目前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

5、游泳运动的美学特点

5.1、游泳运动的身体美

在游泳比赛中,健硕的身材是运动员最突出的特点。据统计,2016年里约奥运会运动员,男性平均身高1.88m、女性身高1.75m,游泳运动员在普通人群中鹤立鸡群。游泳运动对运动员的上肢、背部及核心力量的要求较高,因此运动员大多肩宽腰细、整体匀称,呈迷人的“倒三角”。水陆结合的训练模式使运动员的肌肉更富有弹性。男运动员10%左右、女运动员16%-18%的体脂率使得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比赛中的服装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水中的阻力,女性运动员多穿深色或带花纹的连体泳衣,男运动员则穿着三角泳裤,这样的服装使运动员的线条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游泳运动员常年训练塑造的流线型的身材向人们展示人体的线条之美、挺拔之美。

游泳运动员身材高挑、肩宽腰细、身材匀称、线条清晰,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积极阳光、健硕有力的形象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5.2、游泳运动的技术美

与陆上运动不同,游泳运动使以水为媒介,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动作技术的合理性是完成运动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在水中游进,身体必须保持较好的流线型,(减小波浪阻力)充分利用手臂和腿的推进作用。作用于水的动作截面要大而快、非作用于水的动作截面要小而慢,如蛙泳腿的动作由“收翻蹬夹”四部分构成,收腿时小腿藏在大腿后面(减小对水面积),慢收翻(减小水的反作用力),蹬腿要宽(增加对水面积),蹬夹同时,连贯快速(增加水的作用力)利用。尽可能地减少身体的阻力,利用水对身体的反作用力。

不同的泳姿,因其形象的动作技术得名。蛙泳因模仿青蛙的腿部动作得名,平蛙身体起伏较小、在水中缓慢滑行;波蛙上身随波浪起伏,前冲滑行;蝶泳双臂从空中移臂,宛若“蝴蝶”空中飞舞,双腿上下摆动,酷似“海豚”灵活自如;自由泳双腿交替打水,双臂交替空中移臂,像在水中爬着前进,故又称“爬泳”。运动员流畅的出发技术和圆润的转身技术也体现着游泳项目的技术之美。科学准确的游泳技术不仅体现了完整的动作,也向人们展示了运动员利用水自然特性的智慧之美。

5.3、游泳运动的节奏美

游泳运动在水中进行,需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熟练地掌握、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才能在水中自由的活动。节奏感是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游得快、游得远必不可少的因素。动作节奏是指动作的各个部分按一定顺序和时间间隔所表现出来的强弱关系。蝶、仰、蛙、自四种泳姿的分解动作各不相同,完整动作的用力强弱、时间长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以及动作幅度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所表现的肌肉用力的大小、用力模式都呈现出很强的节奏性和一致性。游泳运动的手臂动作、腿部动作、呼吸之间的配合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间隔和用力强弱表现所的。

辅助练习时蛙泳所采用的“一次划手换气,两次蹬腿”、自由泳采用的“六次打腿,一次换气”“三次大腿,一次换气”,都能够使练习者找到游泳运动的节奏感。良好的动作节奏不仅更加经济省力,也是评价技术动作是否合理的依据,掌握技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关键。如,臂的划水和推水阶段用力大而强,入水和抱水阶段用力小而弱;自由泳手臂动作从抱水到推水,臂部肌肉是紧张发力的,从空中移臂到斜插入水是放松发力的。运动员手脚与呼吸配合的节奏、肌肉协调配合发力的节奏,身体随着节奏出水入水,像在水中翩翩起舞,既给观众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是评价运动员技术动作是否达标的关键。

5.4、游泳运动的力量美

游泳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力量的较量。开始比赛阶段运动员跳发跃入水中,需要腿部力量的爆发;蝶泳腿以腰带退上下摆动踢水,是对核心力量的考验;各种泳姿的快速前进,需要手臂力量与上肢力量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力。力量是速度的根本,是游泳运动魅力的源泉。运动员在墙边转身出发,滑行漂浮,是力量的喷发。由于游泳项目全身协调发力的特点,游泳运动员往往拥有健硕的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腹直肌以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等。运动员们的动作果断干脆、舒展自由,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5.5、游泳运动的速度美

速度反映了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为了达到更快的速度,必须采用合理的动作技术,采用正确的姿势,最协调的动作,是最科学、最优美的动作。速度快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们感受到振奋、激昂、进取和活跃的情感。田径运动径赛的比拼与竞技游泳如出一辙,都是追求速度的提高,观众们也在这分秒的竞争中体会竞技体育的魅力。例如,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以0.01s绝杀塞尔维亚卡维奇,拿下100m蝶泳的金牌,实现自己的“八金梦”,分秒的落后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运动员在水环境中追求速度美,体现人类敢于挑战、突破自我的决心。

5.6、游泳运动的审美价值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不仅有助于缓解关节压力、促进骨骼肌形态和力量的发展、提高机体心肺耐力,更能放松参与者的心情、排解不良心绪、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不仅为人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近现代诗人吴中伟曾写下“大浪大仍何所惧,岂甘温室树栽盆”的豪迈诗词。游泳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健康的体魄、飞溅的水花、严谨的裁判以及比赛中所呈现出来的拼搏精神都体现着体育运动的人文美,无不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短距离游泳比赛对速度与力量的追求,以及长距离比赛高度统一的节奏、流畅奔放的动作无不向人们展示出运动的自由之美。游泳运动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文化环境以及运动员呈现出来的雄姿英发的身体之美、巧妙绝伦的技术之美、惊心动魄的速度之美是客观存在的,都是这项运动的价值所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作用于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体育运动带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在人们收获精神愉悦的同时反作用于人们的运动时间,即体育审美的提升提高了人们的体育参与。观赏者既是体育之美的感受主体,又是参与体育之美创造的客体。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观赏者都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美感,要想稳定的从体育运动中获得美感,首先观察者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必须具备,这样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与客体发生交流,引起主体心灵上的震撼和鼓舞;其次观赏者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够切身的参与所观赏的运动项目,感受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幅度、力量,这样才能对某一项目保持持续稳定的情感。总的来说,就是人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才能更好地获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美。

6、结语

游泳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娱乐需求和健身需求,游泳所展示出来的身体之美、技术之美、节奏之美、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吸引着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参与游泳运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机会,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情绪体验,激发参与身体活动的兴趣。通过对游泳项目体育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的阐述,在丰富体育美学研究内容的同时,希望能正确的引导人们从体育美学视角看待体育运动。树立正确的多元审美观,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提升自我的审美认知和对于体育项目的认知。使参与运动的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从审美角度体验身体运动的快乐,达到身心合一,为人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游泳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纯白美学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呆呆和朵朵(13)
“妆”饰美学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