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子圈大小、封盖子密实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3-04-02 07:12林致中徐祖荫夏晨任建峰
中国蜂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子群势蜜粉

林致中 徐祖荫 夏晨 任建峰 │文

1 浙江开化县农业农村局;2 贵州徐祖荫养蜂工作室;3 浙江开化县养蜂协会;4 贵州正安县农业农村局

中蜂蜂王产子数量及蜂群繁殖情况,通常用封盖子面积大小及密实度的高低来表达。蜂王产子量大,蜂群繁殖情况好,封盖子面积大,密实度高,封盖子数量多。反之则蜂群繁殖情况差。

影响蜂王产子量和封盖子脾大小、密实度高低的因素很多,诸如季节性、新老王、不同群势、不同脾序、巢脾新旧程度、蜜粉源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及病敌害等。在养蜂工作中,通过对蜂群子脾的观察和调查,对判断蜂王优劣、蜂群健康状况、外界蜜粉源流蜜吐粉情况以及正确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前人针对某一单项因素,做过相关调查,但对此还鲜有系统研究报道。为了使一线养蜂工作者在蜂群管理中,对子圈大小和封盖子密实度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供生产参考,我们特组织多家单位进行相关调研。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一、蜂群中封盖子数量及密实度的季节变化

封盖子数量与密实度季节变化的观测在浙江省开化县试验蜂场进行,其中抽5 群蜂定群调查封盖子和密实度,每隔20 天调查1 次。调查时间从2022年3月2日一直持续到10月16日,历经春、夏、秋三个季节。以郎氏箱4 框蜂为起点,分别于3月20日、5月7日2 次分蜂,挂台育王。分蜂时蜂量为4 框,分蜂后为2 框。

开化是小山区,虽有不少辅助蜜源,但能取到商品蜜的大宗蜜源不多,主要是春季油菜、紫云英和秋季的盐肤木。蜂群产子育虫数量与蜜源、气候关系密切,蜜源条件好,温湿度适宜,封盖子的数量就多。从全年来看,封盖子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春季3月20日到5月6日油菜至板栗花期之间(4月20日峰值为12459 个)。正常年景,5月上中旬换王后,蜂量和育虫数量大幅上升,但2022年入夏后,接连27天阴雨,蜂群无法外出采集,虽然奖励饲喂,但蜂群育虫积极性不高,封盖子数量陡降到全年最低值。6月中旬后有所回升,却又遇到几十年不遇的长期高温干旱,蜂群进入越夏状态,7~8月份蜂群基本停止发展。直至8月中旬~9月中旬,陆续有水稻、石栎、盐肤木等秋季蜜源散粉流蜜,在9月上中旬又出现一个产子育虫高峰。但此时封盖子数量远低于春季高峰期,9月21日峰值 5975 个,相当于前一个高峰期峰值产子育虫数的48%,见图1。此后,由于秋季持续干旱,流蜜不好,加上高粱喷药,蜂群中毒,气温又逐渐下降,封盖子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从封盖子的密实度来看,其起伏波动的趋势与封盖子数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图1)。

图1 中蜂封盖子数、密实度季度变化图(浙江开化,2022)

根据徐祖荫等(1985~1986)在贵州省贵阳市调查,春季2~3月,气温由低到高逐渐变暖,蜂群内子圈扩大,子圈面积约占总蜂量(框)的46.5%~47.5%。晚秋10 ~11月,气温逐渐降低,蜂群临近越冬,子圈收缩,子圈面积仅占总蜂量(框)的22.2%~27.8%。

不同季节,气候和蜜源条件不同。蜂群中子脾大小和封盖子密实度的季节性变化, 实际上与不同季节的气候、蜜源、蜂群处于不同时期有关。春季及初夏温湿度适宜, 蜜源植物种类丰富,蜂群处于上升期和强盛期,所以蜂群内子圈大,封盖子数量多,密实度高。夏季高温期温度高,且缺乏有效蜜源,蜂群处于越夏期;秋季盐肤木花期结束后,气温又逐渐走低,蜂群濒临越冬,处于衰退期,因此,这两个时期子圈都小, 封盖子数量减少,密实度降低。

二、新、老王对子圈大小和封盖密实度的影响

新蜂王产卵力、控群力强,老蜂王产卵力弱、易分蜂,这是大家的共识。2022年11月5日,笔者在浙江省开化实验蜂场调查,新王封盖子脾整齐,封盖子数量多;老王群子脾花,封盖子数量少。同样是4框蜂,新王群平均每群有封盖子6518 个,是老王群2440 个的2.67 倍。贵州省息烽县9月份调查,5 个月的新王群群均封盖子是1年5 个月老王群封盖子数的3.72 倍,新老王群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大(见表1,图2)。

图2 新老王封盖子脾比较

表1 新老王群子圈、封盖子密实度及封盖子数比较

表 3 浙江开化不同群势封盖子调查(2022年11月5日)

三、不同群势封盖子数量、密实度情况比较

徐祖荫等2020年春夏季(3月9日~6月3日)曾在贵州、云南9 个蜂场,对郎氏箱2、3、4、5、6、7 框不同群势的蜂群进行封盖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2 框到6 框,以群为单位,随着群势的增加,蜂群产子育虫的总数随之而增加,但群势达7 框以后有所下降。6 框群平均封盖子为9602 个,分别是2 框群的2.16 倍,3 框的1.49 倍,4 框的1.24 倍,5 框的1.08 倍,略高于7 框群的封盖子数(多158 个/群)。但如以脾为单位,育虫数则随蜂脾数、群势增加反而依次减少。封盖子最高是2 框群(平均2227 个),最低的是7 框群(平均1352 个,见表2)。

表2 云贵两省不同群势蜂群封盖子数量调查(引自徐祖荫等)

笔者2022年11月5日在浙江开化调查同场饲养

(11月5日浙江开化,左:新王群;右:老王群)2、3、4 框蜂量的封盖子情况, 与上述调查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同场间王龄相同,2 ~4 框蜂量,不同群势间封盖子密实度相近(见表 3)。

四、蜂群中不同脾序封盖子的数量及密实度

脾序是指活框养蜂巢脾在蜂巢中排列的位置(从小隔板边第一张算起)。因蜂巢中部温度比较稳定,所以蜂王通常喜欢在中部的巢脾上产卵,从中部逐渐向两侧发展。一般是处于中部的子脾大,封盖子密实度较高,往两边子脾逐渐变小(图3),这与原生蜂巢的半球形结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蜂群繁殖期,我们通常将空脾或新造的半成脾插入蜂巢中部让蜂王产卵的原因。

图3 贵州晚秋(11月上旬)不同脾序子脾分布、封盖子数及密实度(以5、6框蜂为例)

活框饲养时,在蜂群的强盛期,子脾的形状大多为椭圆形或半圆形,鼎盛时期蜂巢中部甚至会形成基本到边到角的长方形子脾(图 4),尤其是新王群。强群子脾分布的范围会扩展到边脾,一般会有5~6 个较大的子脾,个别群势特强、蜂王质量好的蜂群,子脾甚至会达8~9 张。但是在晚秋临近越冬时,因为气温下降,蜂群中的子脾会从两边向中部巢脾收缩;两侧为蜜粉脾,蜂王不产子。就同一张巢脾来说,会向中下部收缩。秋繁末期为给蜂群贮备足够的过冬蜜,对饲料不足的蜂群补充饲喂,增加巢脾上部和两侧贮蜜,子脾会呈穹窿形(图4)。

图4 不同时期子脾形状、大小比较

五、脾的新旧对蜂群产子育虫的影响

常言说:“中蜂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但不同季节也有差别。蜂群经春繁,顺利度过新老蜂交替期,大量新蜂出房,气温正常,蜂群进入增长性繁殖期,开始起造新脾后,蜂王喜欢到新脾中产卵。但是,当蜂群临近越冬,进入衰退期后,蜂王反而喜欢在保温性较好的旧脾上产卵,而在新脾上贮蜜贮粉(图 5),有时候甚至会跳过新脾到旧脾中去产卵。因此,在气温较低的春繁前期,以及在晚秋繁期,应给蜂群添加曾经育过子、保温性较好的旧脾,让蜂王产子。当蜂群有能力造脾时再加入巢础, 让蜂群造脾产子。

图5 晚秋新、旧脾上蜂王的产子的情况

六、外界蜜粉源状况、饲料条件对蜂群产子育虫的影响

中蜂对外界蜜蜂源状况非常敏感,外界蜜粉充足,蜂群产子育虫的积极性高,子圈大,封盖子密实度高。

2022年晚秋(11月5日前后),我们在贵州组织不同地区的人员对蜂群中封盖子同时分头进行调查。在最后一个流蜜期(盐肤木)过后,到秋繁结束(11月上旬)这段时期,海拔相对较低,辅助蜜源条件较好;或进行奖励饲喂的蜂群,子圈大,封盖子多,密实度高。相反,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或缺蜜缺粉,或蜜多粉少(外界无粉进);未进行补助或奖励饲喂的,封盖子少。例如表4 中 1~5 号蜂场,海拔较低、外界尚有蜜粉可进,或补饲和奖饲过,故封盖子远远高于情况相反的6~8 号蜂场的蜂群。其中位于息烽温泉老顶7 框蜂量的强群,反而停卵断子,开始咬脾往蜂巢下部结团越冬(图6)。上述 1~5 号蜂场平均封盖子数(4669.6 个)是 6~8 号蜂场平均封盖子(7框蜂除外)848 个的5.5 倍。

表4 贵州省不同地区晚秋蜂群中封盖子数及密实度比较(调查日期11月5~6日)

图6 7框蜂群断子、咬脾越冬

这个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秋季最后一个蜜源结束后,到日平均气温降低到 12 ~ 14℃、昼夜温差达8 ~10℃(即秋繁结束)这段期间内,根据外界流蜜情况,进行适当奖励饲喂,对蜂群繁殖适龄越冬蜂是多么的重要。

七、造成中蜂插花子脾的原因分析

蜂群中有两类子脾,一类是完整封盖的子脾,通常是大子脾,这种子脾封盖的密实度接近于100%(如图7);另一类是插花子脾。插花子脾也叫做花子脾,子圈内的巢房中除封盖子外,还杂有虫、卵、蜜、粉或空巢房,各种巢房呈不规则的插花状分布。插花子脾也是蜂群子脾常见的一种形态。

封盖完整的子脾通常出现在蜂群越冬或越夏之后,蜂王在巢脾上恢复产卵,就能形成大张、封盖完整的全封盖子脾。蜜粉源条件的转换期,在外界开始流蜜散粉,条件改善后,蜂王产卵积极性高,产卵量大,容易出现子圈较大、密实度高、比较完整的封盖子脾。另外,在蜂群换王成功,新蜂王产卵之后;以及采取扣王断子措施,治愈某些疾病(如中囊病),放王产子之后,也会形成这种完整的封盖子脾(图 7-2)。

图7 全封盖子脾

造成插花子脾的原因很多。因为蜂王产子有先有后,产子在先的一部分幼蜂出房后,蜂王又会在空巢房中产卵,蜂群育虫,这种花子脾属于正常子脾。产卵力强的蜂王、新王,这种花子脾就显得较为整齐,比较有规律。老王产卵力下降,不如新王产卵力强,产卵速度慢,子脾插花的现象就比较散乱、严重(图 8)。

图8 新、老王的出房子脾

蜜粉源条件不好,子脾会花。但蜜粉源过于充足,外界大流蜜期流蜜猛,或散粉量大的时期(如玉米、茶花),造成蜜、粉压子,会大幅压缩子圈面积;或蜜粉填充在子脾蜂王来不及产卵的空巢房中,形成插花子脾(图 9)。

图9 蜜粉压子出现子脾缩小或花子现象

病虫危害,工蜂将死亡虫、蛹拖掉后,蜂王又在巢房中产卵,造成卵、幼虫、封盖子相间的插花子脾,比如中囊病、欧幼病、茶花烂子、巢虫危害等,都会形成插花子脾。病情和危害越重,子脾的封盖百分率就越低,花子现象就越严重(图10)。

图10 病虫害及茶花蜜烂子造成的插花子脾

养蜂者了解和掌握了子脾的上述变化规律,通过检查子脾,借以了解蜂群繁殖的现状,就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这对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养好中蜂是很有帮助的。

参加此次调查工作的还有贵州省息烽县李立刚、林琴文,贵州省桐梓县童梓德,贵州省麻江县张晓燕,贵州省紫云县徐小刚,贵州省台江县李素颖,浙江省开化县徐进。

猜你喜欢
产子群势蜜粉
茂县蜜粉源植物调查及利用分析
浅议群势均衡
我国蜜粉源植物种类的统计与分析(下)
北京市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蜂群生态优势的常态化(1+1养蜂法)
信托公司掀起“产子”热潮
黑龙江地区蜂群春繁群势的确定
朝阳背阴处饲养蜜蜂心得
注重保护蜜粉源植物 确保养蜂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