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2023-04-05 03:05黄玉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25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小学生

黄玉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255000)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环境的关系时,所具有的对自己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正进入个体自我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期,无论是独立意识还是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和独立性都逐步提高,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情况

采用问卷法对所在学校四年级422名学生及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计划和自我控制选项中,选择“做不到”的分别有256、211和224人,占比分别为59.8%、49.6%和53.4%。家长方面,重视孩子自我成长的家长有126 人,占比29.5%;能够正确指导孩子自我成长的家长有118 人,占比34.7%。对学校22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老师有7人,占比31.8%;在学生评价中,经常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老师有6人,占比27.3%;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有相关教育的老师只有14%。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家长和教师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上都没有足够重视。

二、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原因分析

1.溺爱和保姆式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家长缺少引导孩子自我成长的意识和理念。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包办多,过度照顾和过度保护。多数家长重视各种培训班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具备一定的培育意识,但是实际生活中落实不到位。在一些涉及孩子自身可以做决定的事情时,家长经常替孩子做决定等。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单独离开父母外出几分钟往往都要受到限制,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和认知等方面过于依赖父母。这些都影响了孩子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了孩子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2.单一和窄化的学校学生教育问题

学校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师每天忙于上课,对教材中有关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挖掘不够,缺少专门针对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此外,班级管理缺少自我教育,班级管理多是班主任“一言堂”,过分强调统一规范,没有调动学生自我成长意识。再者是学生评价方面缺少相关标准和制度。学生评价方案内容比较单一,对学习成绩关注多,对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关注不够。

3.家校之间没有有效形成育人合力

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监护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规定学校要组织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长全力合作,共同努力和形成教育合力,这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现状是家长和学校及教师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现象,特别是教师的做法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指导。这也直接导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 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1.积极开发相关课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很大原因是学生没有接受过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学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零星地和学生简单提出过自我概念,他们对自我管理的概念内涵、具体内容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开发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学习。以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小叮当”为形象代言人,设计开发了认识我自己、做时间的小主人、与情绪做朋友和提高执行力四个方面的课程。课程设计时,注意创设贴近生活的轻松氛围,用情境再现、讲故事、朗诵和表演等形式唤醒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学生掌握了分清先后和合理规划的时间管理技能以及合理宣泄等管理技能。

2.改进班级管理方式,构建自我管理体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这说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适当培养,而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自我意识,激发学生自我成长内驱力,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班级管理机制。建立自主、自立和自强的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和班级宣传栏,营造自我管理和自主成长氛围。建立班级自治公约和自治委员会,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岗位责任管理制度。实行班干部竞选、轮流当班干部、值周班长和值日组长等班干部管理措施,逐渐实现学习、纪律、卫生和劳动等常规方面的自我管理。教师放手和逐渐退到幕后,把学生推到前面,同时注意性别差异和家庭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将班主任对班级的被动管理化为学生的主动建设,从而让学生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形成协同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立体评价制度,家校协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内容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三个方面,设计相应的管理量表,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方式,建立班级争星榜、家庭争星榜,评选“时间小达人”“情绪小明星”“做事小模范”。建立表扬和激励机制,精心设计证书、奖状、奖品和表扬信等,每周一次评选,每月一次颁奖,每学期一次奖励。邀请家长做颁奖嘉宾,组织家委会为学生设计奖杯和购买奖品,充分调动家长评价管理积极性,实现“家校”联合评价,共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健康成长。

4.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形成合作育人机制

前期调查中发现,教师和家长沟通不及时,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单靠学校或家长一方面是没法完成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一定要建立起合作协同机制。家校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要彼此尊重和互相支持。学校要把培育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理念传递给家长,并且把相关的课程实施、班级管理和班级评价方案告知家长,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落实情况反馈给学校。另外,协同育人方式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沟通,书面和口头沟通,语音和视频沟通等。采用的形式有家长会和家访等。此外,积极探索亲子活动、家长活动和师生活动,以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贴近家长和教师心灵。如亲子阅读、亲子美食、亲子运动和师生共读共写等。用制作微视频的形式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情况,从而全面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总之,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机制,家长和学校密切合作,积极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学生个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小学生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是小学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班级被扣分后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