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辨,让阅读教学更有张力
——以《桥》为例

2023-04-05 03:05邱灵燕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226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关联词思辨性老汉

邱灵燕(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小学 226000)

“思辨”一词在《礼记·中庸》中曾有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说,唯有多学、多问、多思、多辨,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与阅读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思辨中汲取阅读真义,促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本文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一课为例,简要谈谈思辨性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 斟酌词句, 发挥联想, 丰富思辨体验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阅读无非就是在字词语段中反复咀嚼,因此,文本中的一字、一词甚至一句都可以是学生思辨的着眼点。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情节动人的经典课文,教师可从斟酌词句着手,引导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揭露语言表象,探寻文本深意,丰富阅读体验,最终实现阅读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泼”“倒”“狂奔而来”等字词,说说从这些字词中能读出什么。作者仅仅运用了一些简单的笔触,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山洪的突然与猛烈。随后,再引导学生品读“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带给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都能了解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处境的艰难,但这样的阅读体会过于浅显。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自己代入文章情境中:假设自己遇到了如此险境,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学生在联想与思辨中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面对险境时,人的本能就是逃生,可当逃生变得无望时,内心就会产生绝望、无奈的情绪。若在此时,出现这样一座代表希望的木桥,哪怕它十分窄小,人们也会拼尽全力地奔向它,企图逃离绝境。此时,学生的阅读是充满思想和深切体会的,他们更能理解文中人们的行为。在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想一想,老汉到底要喊些什么呢? 有学生说:“老汉是想喊儿子小心点。”也有学生说:“老汉看到儿子被浪花吞没一下子被惊吓到了。”还有学生说:“老汉想呼唤儿子,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儿子还能回应他,还活着。”通过对文本词句的细读,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联想,学生不仅能充分提炼出思辨性阅读的主题,还能在思维的层层递进中,获得由浅入深的阅读体会,挖掘出文本内涵,为后续的思辨性阅读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 利用关联词, 引导推理, 促进思辨训练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生字生词的教授,而忽视了文本的表达特点,如此一来,文本内涵就很难被挖掘出来。而思辨性阅读不仅追求对语言文字的辨析,更重视挖掘文章内涵,品析表达特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正反推理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辨,在层层推理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内核,收获更好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故事发生的背景,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汉要站出来维持过桥秩序?”并借助关联词“假如……那么……”“一旦……就会……”搭建推理支架,学生通过层层推理就会得出“假如老汉不出来维持秩序,那么,人们就会蜂拥而上,一旦木桥上挤满了人,木桥就会不堪重负而倒塌,那么,所有人都会丧生于洪水中”。通过这样一个推论使得“老汉站出来”变得更加有理有据,也充分体现出了老汉的党性和无私、英勇的精神。随后,教师又指导学生利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探讨“为什么老汉要让党员排在后面过桥”。学生根据老汉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分析得出“因为党员的使命就是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遇到危险的处境时,党员就应该发挥自己的党性,将自己的使命牢牢记在心中,并真正付诸实践”。通过关联词的引导,学生不仅推理出了老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使得老汉和党员的形象更加鲜明、具体。教师正是借助关联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辨活动,让学生先得出“老汉站出来维持秩序”的深意,再推理出老汉所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和精神。在思辨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化,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以强化,更是充分领悟了文本内涵,将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三、 鼓励质疑, 紧抓矛盾, 升华思辨能力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并抓住文本矛盾点启思引辨,让学生懂得运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文本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最终获得更为深度的阅读效果,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树立良好的质疑精神,实现阅读能力、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这篇文章无论是在情节安排还是结构布局上都设置了非常多的思辨点,其矛盾冲突、情感表达都十分令人深思。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抓住文章矛盾处引发学生思辨。首先,老汉从队伍中揪出儿子,就是将儿子置于危险处,这与他爱儿子的情感是相矛盾的。其次,队伍中应有许多人不按照老汉的指令排队,为什么老汉要选择将自己的儿子揪出来,他对儿子到底有情还是无情? 这也是矛盾的。最后,老汉在只有两人时,又将儿子推出去让其先走,那么,他此前为什么要将儿子揪出来? 前后行为也是相矛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以上矛盾点进行思辨,学生讨论着、思考着,一一化解着矛盾处,体会着老汉的内心情感。首先,老汉揪出儿子从亲情角度是矛盾的,但从老书记的角度看是必须做出的表率行为,他是党员要时刻牢记党员的使命,儿子也是党员却排在队伍前面,若不揪出,别人就无法信任自己,队伍就无法有序向前,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就难以保证,因此,他必须这么做。其次,队伍中也有不服从命令的党员,若不揪出儿子,场面势必混乱,因此,老汉必须以自己的儿子做表率,震慑其他不服从命令的党员,提醒他们勿忘党性,以老百姓利益为先。最后,老汉推出儿子,则是他对儿子有情的体现,百姓的生命至上,在只有儿子与自己时,显然儿子的生命更重要,体现的是浓浓的父爱之情。在矛盾中,学生们看到了老汉无情背后的无私精神,也感受到了老汉对儿子的爱。一个充满党性与父爱的老父亲形象在矛盾与冲突中显得更加立体、生动,更是推动着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与思辨中获得更为深度的阅读效果,收获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与阅读水平的发展。

思辨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剂良药”。教师通过斟酌词句、引导推理以及关注矛盾冲突等方式,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与辨别中,逐渐建立自身观点,挖掘文本真义,促进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强化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关联词思辨性老汉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刘老汉笑了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关联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