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23-04-05 03:05练剑良广东省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516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议题设置创设

练剑良(广东省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 51610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运用引入、介绍和探讨话题的方法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式,使课堂在自由互动、公开民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科学设置,使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思维碰撞和思想转换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化理解,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将议题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是响应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讨热情,提升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流程

1.设置议题

议题式教学就是围绕议题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挖掘其中隐藏的知识点,并将知识内容内化于心的教学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以议题为引子,使学生在议题辅助下相互之间进行深入交流,自由表达思想,实现思维碰撞,教师在这种场合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渗透和讲解。在整个议题式教学中,设置议题是首要环节,教师只有合理对议题进行设置,学生才能够开展议题式学习,后续工作才能够得到推进。

2.引导交流

议题式教学的本质是创设互动课堂,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学习,这就离不开交流和探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对议题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多层面理解和吸收。如此能够打破原有单一化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形式更为丰富灵活,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3.回顾总结

在学生对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议题的来龙去脉,对议题中产生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因为在上述两个环节中,教师设置了议题,学生对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会从议题本身延伸出很多知识点,而倘若不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那么就会导致知识内容分散,难以在学生内心形成良好的串联结构,容易遗失知识点。因此,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注重对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

二、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议题的设置不够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议题式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但是因为受到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设置的议题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些教师所设置的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导致学生失去探究和思考热情,没有更大空间对知识内容进行挖掘,从而失去了其价值。还有一些教师所设置的议题过难,学生没有足够能力对其进行思考和挖掘,也失去了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此外,也有一些教师所设置的议题与现有教学内容不太契合,导致学生无法从议题上将知识内容与本节课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导致议题式教学失去应有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忽视情境创设

忽视情境创设也是高中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些教师认为,设置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即可,没有认识到情境创设的推进和引导作用,不注重对情境的设置。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设置了情境,但是因为缺乏对学生个性需求、思维特征等的分析,所设置的情境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参与情境探究的热情不够,对议题式学习的拓展深度欠缺。总体而言,情境创设与议题式教学是相配套的,教师是否能够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议题式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情境的创设,尽量使情境符合教学情况。

3.缺乏课堂反思与反馈

课堂反思与反馈是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反思与反馈本身属于总结性教学活动,而实践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时间用于讲授上,忽视反馈,所以难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总结,很多学生无法对议题式学习中吸收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梳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并挑选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补充,之后就草草结束了议题式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对议题进行学习,可以掌握部分知识点,但因为缺乏反思和反馈,学生难以对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下次学习中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也不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从而影响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1.精心设计议题,使学生真参与、真学习

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要对议题进行科学设计,以良好议题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真参与、真学习。从本质来看,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宏观总线,也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灵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议题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统筹,使议题能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体现,有价值引领作用。教师还要对议题进行结构化设计和序列化处理,在设计总议题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几个小议题,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子,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建构。例如,在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关内容过程中,就可以设置议题串“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选择”“文化生命力的体现”“文化发展的路径”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首先站在宏观层面中分析20世纪初中华文化复兴所面临的道路选择,通过讨论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从文化发展规律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强大生命力,最终将立足点放在文化发展上,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并得出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结论。在这种流程下,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拓展思维,真正参与探究和学习,有效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有效创设情境,使学生真融入、真思考

在高中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中,教师有效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这种多样化的情境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实现普通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换,并开展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要设置真情境,且保证情境的设置贴近生活和时政热点,尽量选择值得学生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情境。因而,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分析,针对议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对情境进行创设。例如,在上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案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各个子议题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就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对20世纪初中华文化复兴所面临的道路选择等进行展示,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直观立体地学习知识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案例情境,选择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引导学生在这种案例情境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有关内容过程中,可以选择以张桂梅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这位平凡的教师是如何被人们所熟知的,并运用多媒体播放她的事迹。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张桂梅的事迹,并对心灵带来极大震撼。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贫如洗的张老师是如何辛苦将华坪高中建立起来的,是如何实现自己教育梦想并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并在思考中得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3.开展课后反思,使学生真吸收、真掌握

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真正吸收和内化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出景”学习,将情境中掌握的知识点带出“景外”,并形成一种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自己更好地学习。学生是否能够出景真用,与教师的引导效果存在直接关系。倘若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反思,那么就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运用,而倘若情境创设和讨论之后,教师不做总结,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脉络,从而无法做到出景真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给学生留充足思考时间,帮助其吸收。例如,可以将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用于反思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议题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思考,并串联整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实现思维的螺旋上升,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闭环。为了提升反思效果,教师还可以每节课都挑选一位学生做“课代表”,带领学生对本节课议题式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四、 结语

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议题式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重视议题式教学,并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运用该教学方法,才能够使议题式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议题设置创设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