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欧洲龙头,你还敢住?

2023-05-04 23:44古月一刀
看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唐人街巴黎伦敦

古月一刀

2023年3月23日,法国巴黎,消防员在一次示威活动中灭火后检查垃圾

香榭麗舍的一杯咖啡,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钟声……虽说大城市常常给行人行色匆匆、交通拥挤不堪的印象,但巴黎和伦敦却“出淤泥而不染”,其浪漫意象常出现在文艺创作中,给人以美好憧憬。

于是,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之地。法国和英国本就是热门移民目的地,巴黎和伦敦更是常年移民净流入最多的欧洲城市。人口的多样性融合在城市发展中,长此以往两个城市变得愈发包容与开放,增添了额外的魅力。

但最近,这两座城市并不太平。通货膨胀导致的伦敦罢工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巴黎的“反年金改革”运动,已经让整个城市垃圾如山。疫情过后,贫富差距似乎还在拉大,富人的财富增长抵得住物价上升,但穷人们却过得倍加煎熬。

这让人不禁疑惑,巴黎和伦敦还是人们憧憬中的宜居城市吗?

似乎整个巴黎成了一个大型角斗场,警匪对立,社会四分五裂。

2023年3月22日,法国马赛港,码头工人点燃汽车抗议

生命不止,罢工不尽

手机弹出的一条新闻吸引了笔者的眼球—《法国,为马克龙准备好了断头台》。惊悚的标题下,内容是巴黎爆发了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大游行,“革命老区”的人民再次血脉偾张,为总统设置了“断头台”。

屡次游行的原因,还是因为延迟退休的事。从62岁变为64岁,许多法国人不愿意了。马克龙试图在有七成以上民众都反对的情况下,强行通过延迟退休改革,这引起了反对者的强烈不满。

媒体几乎一致地把特写给到了愤怒的示威人群。他们打砸、放火、与防暴警察对抗,似乎整个巴黎成了一个大型角斗场,警匪对立,社会四分五裂。

然而,这与我此前在巴黎见过的抗议并不一样。2019年年末,我在巴黎正好赶上了周末一次规模较大的示威游行,那场运动是“黄背心运动”的延续,参与者穿着黄色背心,对马克龙政府调高燃油税、中产阶级购买力下降等情况不满而上街抗议。

我随队走了半小时,抗议队伍温和而有序。人们喊着一致的口号,陆续经过提前向政府报备过的游行路线。参与者们普遍友好且有礼貌,与想象中的激烈场面大相径庭。而这,正是法国罢工潮的常态。

如果了解法国的社会文化,就会知道法国人是在努力捍卫自身的权利。法国的几大工会,掌控着法国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要害部门。这让工会拥有强大发言权,法律也赋予其与政府进行对话和谈判的权利。

多少年来,“神圣革命”与“理想之光”的普照,使大革命的浪漫主义逐渐演变成激进主义,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改造一切、摧毁一切,已成为部分法国人的一种行为模式。巴黎作为法国人示威的主舞台,一年大大小小可能会上演几十次示威活动。

从在巴黎生活的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交通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的罢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便。但与此相对的是,能够自由地抒发己见,让他人听到自己的怒吼,恐怕也是巴黎生活中一件很酷很要紧的事。

法国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

然而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3月16日法国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启动法国宪法第49条第三款所规定的程序,就退休改革草案抵押政府信用,在4天后的议会不信任动议投票中,强行通过了这项备受争议的改革。

可怕的贫富差

与巴黎罢工示威几乎同时发生的,是伦敦的罢工潮。

这是英国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它几乎搅动了全国上下。几个月来,英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0%,结果学校停课,火车停运,5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

人们要求涨工资,但首相苏纳克说,增加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造成公共财政进一步恶化。经济状况没有办法满足增加工资的要求,这让罢工持续不断,人们变得焦虑不堪。

在最近一次的伦敦大罢工中,人们喊得最多的口号是抨击社会不公,这其中有关贫富差距扩大的报道最为显眼。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英国,财富超过10亿英镑的富豪数量增加了20%,而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英国通胀高达两位数,英国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明显缩水。

英国政府为应对疫情采取的经济刺激举措,大幅推高了房产和股市价值,使富人的财富持续增加。而物价高企却使普通人的实际收入缩水,贫困家庭还面临着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

以伦敦为例,伦敦信托组织发布的《2022年伦敦贫困概况》显示,疫情发生以来,伦敦的贫困率从16%上升至27%。

伦敦作为一个人们都憧憬的城市,如今却是英国贫困率最高的地方,这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贫富差距的问题,与伦敦的产业配置关系紧密。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的金融业尤其发达,银行业、保险业、投资管理、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均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伦敦是世界主要外汇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5000多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量的30%;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成交的非铁金属占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伦敦是主要的国际债券市场中心,在伦敦登记并以伦敦为基地的券商发行的债券,占全球债券发行量的60%。

这让在伦敦从事金融业的人,能轻而易举站上英国收入的金字塔尖。

英国工会联盟的一项分析显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银行家的薪酬增长速度是护士的3倍多。该联盟秘书長保罗·诺瓦克表示:“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来度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

如果现阶段,你拿到的是伦敦非金融行业的offer,或许真的好好考虑要不要在那里生活。

2023年3月14日,英国医学协会成员参加72小时罢工行动

伦敦作为一个人们都憧憬的城市,如今却是英国贫困率最高的地方。

移居的华人们

由于福利和收入的问题,眼下的巴黎和伦敦并不算太平。但得益于历史上的长期辉煌,它们依然吸引了大量移民流入,这其中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华人群体。

历史上华人进入巴黎后,不少人很快在巴黎13区的唐人街落地生根。如今,华人商家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华人商业的经营范围也不限于餐馆、商场,而是扩展到房地产、旅行社、金融、时装、电讯器材、工艺美术、印刷出版等各个行业。

法国历来是欧洲重要的难民接收国及庇护地,移民政策较为宽松。它对国际留学生的态度也是非常友好的,学成之后想要获得工作签证或是长期居留的难度不高,相对于英美澳系的国家甚至可以说很容易。

2023年1月22日,伦敦唐人街的迎春活动

工作居留是目前多数人的选择。毕业后,申请工作居留的同学,需要在毕业之前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且工资不低于SMIC(法国最低工资标准,2023年起每月的SMIC总额将从1700欧上升到1709.28欧)的1.5倍。

一旦获得工作签证后,基本上就能享受与法国人一样的福利了:每周工作35小时,一年30天年假,还有数不清的法定假日,几乎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签个长期工作合同后,公司基本就很难开除你了。

工作满5年,可以申请十年居留卡,基本上就是法国的绿卡了。

伦敦同样有唐人街,爵禄街就是一处。最开始,华人移民只能开小店谋生,帮人洗洗衣服或卖中餐、理发。后来随着华人越聚越多,唐人街有了影响力,居民也渐渐团结起来。

如今,在伦敦市政府提倡多元文化政策的鼓励下,伦敦的中国春节活动不仅是亚洲以外地区最大的春节庆典活动,而且已逐渐融入英国当地主流文化圈。每逢中国春节,到特拉法尔加广场和与之毗邻的莱斯特广场或唐人街,观文艺表演、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已成为伦敦人的新习俗。

但眼下,移民英国并不简单。英国并非典型的移民国家,相对于很多欧洲投资移民国家的政策而言,移民英国要难很多。非英联邦国家的人,即便申请到临时签证,也不是所有都能转永居,而较易转永居的工作签证不好获得,很多留英学生毕业后都不太容易找到工作。

相较之下,伦敦的居留难度比巴黎大上不少。对于想要移民英国的申请者而言,要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要么拥有出色的经商能力,要么具有出色的其他才能。

不过,如果有以上三点中任意一点的人,大概率在哪个城市也能过得很滋润吧。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唐人街巴黎伦敦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光影
去往伦敦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