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Kung-fu”是怎么来的吗?

2023-05-04 02:48邓晨
看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韩语原住民字母

邓晨

几个月前,笔者在阅读南非历史的时候,发现英属开普敦殖民地总督的名单包括了威妥玛,这让笔者感到惊讶。该总督应该是19世纪汉学家威妥玛的父亲,当时担任英军苏格兰皇家高地团的军官,在1833年因总督交接而暂代职责一年。

汉学家威妥玛幼时在毛里求斯、开普敦等地成长,后来从父命加入军旅,在鸦片战争时抵达中国,在军中任翻译官,然后进入外交体系,其生涯属于典型的19世纪英国海外殖民地官僚。

威氏除了参与签订中英不平等条约外,还在1867年制订了威妥玛式拼音。这一拼音系统较明代传教士的体系更为准确,成为此后以罗马字母拼注汉字读音的主流方法,直到1950年代汉语拼音出现后才逐渐被取代。不过,威妥玛式拼写的“功夫”(Kung-fu)、“太极”(Tai-Chi)等词早已成为人们惯用的拼法。

在殖民帝国的年代,世界各地都曾面对罗马字母的冲击。五四时期,钱玄同有以字母取代汉字之议;明治时期的日本也有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健次郎等学者建立所谓“罗马字会”,提倡用拉丁字母取代传统日文。但真正彻底将原本书写体系取代的国家,多半是由于官方力量介入,例如1906年越南成泰帝的教育改革,或是1929年凯末尔政府颁布的新土耳其字母。

在罗马字母未曾取代原有书写体系的地区,所谓“罗马化”主要就限于利用罗马字母转写语言,或为语言进行注音。这是研究这些地域语言文化的学术基础工作,也往往是加强统治的重要步骤。例如,英属印度长期并无转写当地语言的制式规范,直到1870年代后当局才普遍推行亨特氏转写法。这一方法除了涵盖印度主要语言,还进一步延伸到缅甸文、藏文等等。

不同的书写体系具有各自的深度与魅力,当然,对于初接触者来说,会因为难以看懂而感到茫然。但是,或许在ChatGPT与机器翻译迅速发展的年代,理解障碍会越来越容易被克服,而文字书写的多样性,应该受到人们的珍惜。

非洲大多数语言在古代都无文字,现今则多半基于罗马字母或阿拉伯字母,剩下少数的古老文字有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文,以及北非图阿雷格人的提非纳文。这两种文字中,阿姆哈拉文无疑受惠于埃塞人口的庞大,以及政治经济力量的逐渐发展;而提非纳文虽然长期处于边缘,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图阿雷格民族主义的活跃而获得活力。

从边缘到扩大影响的一个实例是韩语字母。2009年在印尼的布顿岛,韩文被推广用来书写当地的吉阿吉阿语,后来在刚果的俾格米人社区,以及南美的艾马拉语社群中,也都有类似尝试。

韩语字母是1443年朝鲜世宗国王所创,而创制文字的另一个有趣实例是北美原住民切罗基族的文字。发明者塞阔雅在1825年開始向全族推广,他旅行各地,试图将分裂的切罗基族人团结起来,甚至尝试制订不同原住民族都可使用的共同文字。

由于1820年代曾有切罗基人移民至西非的利比里亚,因此有学者指出,1830年代该国发明家布可雷所创的瓦伊语文字可能受切罗基人启发。此说证据不足,但若属实,亦是佳话,这两种原住民自创文字至今都仍被使用。

猜你喜欢
韩语原住民字母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字母派对
从原住民地权判例看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的变迁——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