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5-16 03:11郑志喜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突聋内耳鼓室

郑志喜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科,福建 福州 350000]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喉急症,患者在72h内突然性听力损失,听力降低超过20dB,且原因不明[1]。近年来突聋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单侧发病较为常见,患者同时出现闷胀感、耳鸣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药物干预,通过减轻炎症,消肿抗炎,改善耳聋耳鸣症状。甲泼尼龙作为常见一种药物,其免疫抑制以及抗炎效果良好,起效速度快,主要通过耳后注射方式给药。地塞米松也是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鼓室内注射给药,能够作用于患处,改善炎症反应。为对比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围绕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7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5例,性别:男/女=16/19,年龄(48.24±4.10)岁,平均病程(1.15±1.10)d。观察组35例,性别:男/女=17/18,年龄(48.30±4.16)岁,平均病程(1.18±1.10)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无其他耳部疾病。(2)入组前未使用过药物。(3)对本研究知情,配合用药治疗。(4)听力损失发病时间<3d。

排除标准:(1)存在中耳病变等耳部疾病。(2)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者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3)不配合用药,中途退出。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40mg(注册证号H20170197,生产单位:PfizerManufacturingBelgiumNV),于患侧后耳中上1/3位置,将针头朝向外耳道,倾斜向后上进针,在触及骨面时停止,缓慢注射药物。1次/2d,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0.5mL(国药准字H14020636,生产单位: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经过鼓膜后下象限注射,注意避开内黏膜,让患者保持头部倾斜于健侧60°,持续30min,禁止吞咽或说话。1次/3d,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评估治疗后的症状,从持续时间、环境、对睡眠影响等评估耳鸣情况,0~21分,分数提高对应患者症状严重。(2)按照偶尔有(1分)、经常有(2分)和症状难忍(3分)进行耳闷胀感的评价,分数高对应闷胀感严重。(3)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使用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酶标仪测定CRP、TNF-α水平。(4)使用听力测试仪调查,检查1kHz、2kHz、4kHz听力阈值。(5)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受损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患者听力提高15~30dB。无效:患者听力提高不足15dB。(6)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眩晕、中耳感染、鼓室穿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耳闷胀感、耳鸣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观察组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

2.3 两组听力阈值对比

观察组1kHz、2kHz、4kHz听力阈值和对照组听力阈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听力阈值对比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和对照组(97.1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出现1例(2.86%)眩晕,1例(2.86%)中耳感染,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72h内突然性发生的听力损失,听力下降超过20dB,同时存在耳鸣、闷胀感、眩晕等症状。在全球范围内,突聋发病率约为0.005%~0.02%,且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青少年发病率较低[2]。但随着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突聋在我国发病率呈现出升高趋势,尤其是年轻群体,发病率有一定升高。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但普遍认为突聋发病和淋巴积水、感染病毒关系密切,由于微循环发生障碍造成内耳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损伤毛细胞,导致发病。临床上在对突聋患者检查时,发现血液中检出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可能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内淋巴后,造成螺旋器感染,对耳内血管以及细胞入侵,造成细胞肿胀引起听力障碍[3]。在对突聋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部分患者检出内淋巴积水,由于内耳缺氧状态造成淋巴囊离子交换异常,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或者产生过多,表现出耳聋耳鸣以及眩晕症状。也有学者认为,听力障碍是由于内耳缺氧缺血造成,内耳作为人体正常解剖结构,中耳和外耳都通过颈动脉供血,当颈动脉异常将造成内耳供血异常,发生微循环障碍[4]。由于耳蜗的缺氧缺血状态,将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于内耳毛细胞存在致毒性,导致毛细胞发生损害。此外,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也可能独立发病,免疫应答作为保护机制,如果免疫机制过强可能引起自身损伤,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红斑狼疮患者身上[5]。

由于突聋发病急,同时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致病原因相对复杂,患者听力能力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转变为永久性听力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上多给予患者激素药物治疗,通过激素药物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血流恢复正常[6]。激素药物也能对痉挛状态血管起到扩张作用,促进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恢复。常见药物包括甲泼尼龙、地塞米松以及倍他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激素受体达到抗炎治疗效果,激素受体主要在耳蜗螺旋韧带中存在。同时激素药物能够让痉挛血管恢复扩张,促进微循环动力学的改善,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对比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文于突聋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治疗。两组均选取局部给药方式,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能够充分发挥出药效。另一方面也能规避全身性用药,避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地塞米松主要通过结合激素受体经过血迷路屏障作用于淋巴系统,能够达到全身治疗效果。地塞米松具有良好抗炎效果,对巨噬细胞起到抑制效果,改善人体炎症反应,对细胞免疫反应起到抑制效果,改善耳部血供情况,从而让患者听力得到改善。通过鼓室注射给药能够促进药物通过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直接作用于内耳,提高内耳部分的血药浓度,给予小剂量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作用机制接近,能够通过免疫抑制降低炎症指标,并解除血管痉挛达到治疗效果。采取耳后给药方式,能够让甲泼尼龙通过耳后区域静脉回流,经过静脉回流至乙状窦,作用于内淋巴囊。经过内淋巴囊后进入膜迷路,能够充分作用于内耳起到治疗效果。达到药物浓度高峰时间较短,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1)由于甲泼尼龙药物结构上,甲基具有更强的亲脂性,二琥珀酸钠基团的电活性更低,理论上更能穿过血迷路屏障以及脂质屏障,从而达到更理想的作用效果。但甲泼尼龙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半衰期为12~36h,在体内累积率较地塞米松低。若选取全身性用药方式,甲泼尼龙能够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考虑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且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人群不宜使用,临床上多选择局部给药方式。耳后注射甲泼尼龙能够提高局部血药浓度,通过耳后注射后,药物能够快速进入内耳区域,快速改善迷路水肿,促进微循环的恢复。(2)由于地塞米松通过鼓室注射给药方式,能够通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内耳吸附药物时间更长,远长过耳后注射甲泼尼龙。也有研究指出,甲泼尼龙进入微导管泵中几天后会发生水解,造成管道受到堵塞,进入内耳发挥作用的药物减少,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两种药物治疗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鼓室注射给药方式更能提高内耳药物浓度,使得更有效改善患者耳鸣、闷胀感等症状,让炎症因子水平得到降低。

本文进一步观察了两组的不良反应,可见通过鼓室注射给药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发生眩晕、中耳感染等风险,主要由于鼓室注射给药难以控制进入内耳的药物浓度,药物虽然更直接进入内耳,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上应优先选择耳后注射方式加以治疗,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突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治疗都能达到良好疗效,但给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更有利于快速改善症状,改善炎症反应,优于甲泼尼龙耳后注射。同时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存在一定中耳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应视情况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突聋内耳鼓室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恐龙内耳的秘密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