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蓬勃中职“心育”朝气 *

2023-05-19 09:32俞国良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中职

俞国良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2)

当前,不断“内卷”的教育问题,不断固化的社会阶层,不断极化的全球化趋势,不断累积的人类生存危机,以及不断增加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学生群体频频出现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问题(俞国良, 2022)。就连作为高考胜利者的“双一流”高校学生中,也存在有的学生自称“垃圾、废物”和“小镇做题家”的现象(李沁柯,夏柱智, 2021),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确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样极富挑战性。因为就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型而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谓三足鼎立;从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来看,如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已是“成人”,那么,职业教育只能算是处于“疾风骤雨”中的“青春期”。有鉴于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之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1),特别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结构等,随着“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课题又重新摆在教育者面前。诸如,如何加深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理解,怎样全员、全程、全方位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和工作绩效,特别是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规范心理健康课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家校协同效率、优化心理健康服务等。为破解上述难题,与时俱进,有必要对教育部(2004)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修订。

1 《纲要》修订的背景与过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在随后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次修订《纲要》,就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体系的实际行动,更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强化“心理育人”、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的具体举措。

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快速转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诸多领域密集的、普遍的、根本性的社会结构性变革(俞国良, 2021)。这一转型不仅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状态带来了巨大冲击,而社会转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脑科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直面学业和职业、升学和就业的挑战,职业适应和社会竞争的压力,文化潮流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他们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与求职择业等方面,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者发现,中职学生面临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我认同感低、对学校和家庭信任度不高、自卑、抑郁、焦虑、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敏感等(尹玉辉, 2019)。而这些问题仅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能否做好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决定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载体、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工作实效,科学地规范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于是,《纲要》的修订工作也就自然成为教育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之一。

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2022年初,我们在《纲要》和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大规模调研和修订工作。显然,十多年来,我国中职学校在心理健康规章制度、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和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加强和改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独特贡献(俞国良, 张哲, 2021)。然而,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原来的《纲要》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强调宏观意识,缺乏具体指导;对待学生需求,缺乏与时俱进。特别是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了一个由最初关注行为问题矫正到现在重视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对于困难、挫折和失败的抵抗能力,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概率的发展过程。在这项工作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杂音”(孙诚 等, 2018),具体表现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中职学生对此并不“满意”。特别是针对新时代和“心”时代的客观需要,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是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突出其专业性、实践性、反思性、成长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从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看,需要呼应时代需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育德与育心统一,明确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从教育原则与主要任务看,应强调科学性与实效性结合,教育、发展与服务结合,预防与危机干预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结合,既要帮助学生科学优化心理素质,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既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又要坚持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从教育内容看,需要进一步强调中职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生活适应能力(俞国良, 2020a);从途径和方法看,需要倡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全员全程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专题教育,规范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建设,密切联系全体教师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等;从领导、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看,需要强调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从制度、教师、教材、课时、职称、工作量等具体层面上进一步规范和保障,以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俞国良,黄潇潇, 2020)。

在《纲要》修订过程中,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研、访谈调研和文稿起草送审四个阶段。

首先是文献调研阶段,通过广泛阅读、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了解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其次是问卷调研阶段,设计针对中职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管理者和学生的调查问卷,重点考察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两大主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绩效的认知。

再次是访谈调研阶段,通过实地召开座谈会、焦点访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最为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纲要》编制的理论支撑和教育内容维度。

最后是初稿起草、修改并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

2 《纲要》修订中的“目标、任务”与依据

诚如前述,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纲要》以来,我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共同特点:一是注重与国内外高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中提高。虽然我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通过相关经验的汲取与中外比较,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打造和规范。课程是当前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特别是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职学校德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对推进和深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功不可没。三是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面临着师资不足、专业化不足的困难。因此,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合理选择。四是建构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与机制。目前,我国各中职学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具体规章制度和工作章程,以规范和加强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规范、实际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教育形式各具特色、教育内容贴近中职学生实际需要等方面,其特点也是可圈可点。《纲要》修订过程表明,普及、深化和全面推进新时代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在宏观层面,应坚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树立牢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由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转轨;在微观层面,应努力实现由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型,夯实大学、中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衔接,并大胆探索互联网时代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新路径。这是《纲要》修订中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逻辑起点。

《纲要》修订中对此的具体落实,主要体现在目标与任务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确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应有“顶层思维”和“底线思维”的主导。所谓“顶层思维”,就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以其“成长”为主线,提高全体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职业适应、承受困难与挫折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显然,这是总目标,也是最高目标、最高要求。从最低要求和具体目标看,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使中职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价值与重要性,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成长能力、职业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提高职业成才技能、环境适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和职业规划技能,健全人格、敬业乐群,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即“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怀进鹏, 2021)。

二是任务。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主要任务是学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和体验,帮助中职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技能。显然,这是任务的重点和关键。与此对应的具体任务:一是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行为问题;二是了解并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中职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面向全体中职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四是构建和完善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从学生骨干、辅导员、专兼职教师到班级、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机制等四个层面。实际上,这是对主要任务的进一步分解与阐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均衡发展”的工作步骤,有序展开。即不同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要普及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巩固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改革和创新,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逐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系统地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建设,切实发挥该机构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三是分类指导、有的放矢。条件较好的学校,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条件有待改善的学校,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是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推动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心理健康教育公平,推进区域和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加强支持指导和帮扶力度,逐步缩小东西部和区域之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徐国庆, 2019),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3 《纲要》修订中的“教育内容”与依据

新时代必须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他们视为独具特色的个体而不是年龄群体,尊重其特点、兴趣和各具特色的发展,真正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进行自主选择、自我调节和自我决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这是《纲要》修订的理论基础,也是确定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依据。因此,修订《纲要》教育内容的关键便是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形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2005年开始,我们根据《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中职学校进行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实践,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成长、生活、职业4个维度,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并进行了预测、初测和修订,还对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姜兆萍, 俞国良,2006; 俞国良, 姜兆萍, 2007)。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与表现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俞国良 等, 2005; 俞国良, 靳娟娟, 2021),综合多次调研结果,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长、生活、学习和职业(见图1)。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情绪问题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在修订中,把教育内容的重点确定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与求职择业等五个方面。

图1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类型

毫无疑问,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规律,通过教育内容的具体设置和学段对接,课堂教学的有效呈现和活动展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修订《纲要》过程中,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前者是所有中职学生必须遵循的,后者对不同年级学生则是有的放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夯实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牢固的心理健康意识,并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二是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开发自我心理潜能。重点应放在适应环境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与适应,同时要配合学习成才、升学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开发自我心理潜能,做好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三是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即不断提高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他们学会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保健技能,增强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单亲离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以及他们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和危机事件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研究表明,青少年因重大生活事件导致学习、社交中断,睡眠障碍,饮食失调,甚至可能受死亡威胁(de Miranda et al., 2020;Shah et al., 2020),他们更易受到重大危机事件的不良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约190个国家下令关闭学校,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冲击(Giannini et al.,2020)。其中,大约20%~25%的青少年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而伴随新冠疫情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演变为长期的健康问题(Torales et al., 2020)。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必须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出发,明确重点、分阶段螺旋上升来安排,并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与求职择业五个层面进行设置。

一年级:重点是让中职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适应新环境和解决“中考后遗症”等,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类型转变。在学习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调整学习心态,建立学习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学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在成长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正确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情绪调适方面,针对青春期情绪波动大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会调控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在升学与求职择业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厌学心理,在专业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目标,为早期职业兴趣与人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年级:以帮助中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处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成长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客观认识与评价自己的优势,找到自我成长与自我激励的动力;在人际交往上,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情绪调适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正确应对压力与挫折,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培养理性平和、乐观开朗的健康心态;在升学与求职择业方面,鼓励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把握升学与择业选择的方向,关注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

三年级:重点是配合实训、升学与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匹配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开发自我心理潜能,做好升学与择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确立继续学习深造或就业目标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不断学习新技能带来的新奇感、兴奋感和成就感,提升了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感受性和社会适应力,相信这类工作更具成长、自主的潜力(Spreitzer et al., 2013)。在成长方面,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习实训机会,了解社会、认识生活、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职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际交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情绪调适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在升学与求职择业时,在充分了解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有效应对升学就业的抉择,培养自我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 《纲要》修订的启示与实施建议

党和政府在宏观层面,正在大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领、规范和指导,不断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和保障管理四个方面,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做出了具体部署(教育部, 2021)。这次《纲要》在18年后再次进行修订,又一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以生为本”,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组织调研和工作指导。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专、兼等多种形式,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职教师要具有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或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编制中统筹解决,原则上应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序列,评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建议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原则上按师生比1:800配置,但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外聘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或给予报酬。专职教师应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学校领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并完善由第一责任人任组长,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把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学校与年级、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重点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专业学习中,注重发挥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必须主动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董妍, 俞国良, 2010)。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培训形式包括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讲座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习督导等。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以及所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特别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每学期至少一个星期),以提升专业化水平。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基于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提升专兼职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是学生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与辅导咨询。毫无疑问,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心理健康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开设起来,但是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材还是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俞国良, 靳娟娟, 2021)。调查表明,41.4%的教师使用教育部审定的教材,16.4%使用学校自行编写的教材,25.6%使用自选教材,16.6%表示没有教材;在教材的针对性上,80.4%的教师表示所使用教材是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编写的,19.6%对此表示否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能否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这一问题上,40.4%的教师表示能够满足,51.0%认为一般,8.6%表示不能满足(俞国良, 2020b)。显然,心理健康教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参与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我们曾以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生活危机事件,采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11名中职学生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中职学生在经历重大危机事件后,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尤其表现在面对生活和职业等方面,且在不同专业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靳娟娟, 俞国良, 2022)。这说明中职学生参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毫无疑问,全面贯彻落实修订后的《纲要》精神,必须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俞国良, 谢天, 2019)。其实质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即对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从个体层面,强调健康与幸福;从人际层面,强调心理健康服务;从群体层面,强调社会心理服务;从社会层面,强调社会心态培育。

从个体层面,建议开设专门的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健康与幸福奠基。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中,西部地区的中职学校最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开课率来说西部地区为56.8%,高于中部地区的38.1%和东部地区的49.6%)(徐美贞, 2005)。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为中职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建议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通过线上线下、网课微课、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程要防止学科化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中职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正确处理自身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程度地预防中职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不建议进行考试。

从人际层面,建议强化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发展性辅导或咨询为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中职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学生成长档案与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发现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识别、转介。特别要重视实习实训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实习实训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消极事件、极端事件,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因为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期向成熟和稳定过渡的重要时期,重大生活应激事件所带来的压力更容易对其产生消极影响(Shah et al., 2020)。

从群体层面,建议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班主任、辅导员、党团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班级工作、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路径、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聚焦综合活动育人(周洪宇, 齐彦磊,2022),大力开展有益于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音乐艺术鉴赏活动,积极支持中职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如定期开展班级心理文化主题活动,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互助活动;加强社团联动,鼓励中职学生到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优势,提供志愿者服务或协助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等特色品牌活动。

从社会层面,建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助力社会心态培育。在校内资源上,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专题网站(网页),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环境氛围,陶冶中职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朋辈互助、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增强中职学生相互关怀与支持的意识。在校外资源上,有鉴于调查中有61.4%的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常因中职学生的身份受到歧视和偏见(卢翰琳, 2020),为了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必须加强与政府机关、医疗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增进双方了解、有益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同时,有研究发现,由于亲子抚育与监护的缺位破坏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功能和情感功能,中职学生更易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周皓, 巫锡炜, 2008)。为此,必须强化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对中职学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才能使他们摆脱心理和精神的贫困,才能“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蓬勃中职“心育”朝气,以及修订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