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生取向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教研

2023-05-22 08:06余照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研组谈话研讨

余照君

课程创生取向理念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创造工程,强调以儿童为本,师幼在具体情境中共同实践与反思,创生出幼儿感兴趣且不断支持其经验生长的创新性课程。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身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存在求新求异、缺乏深度等问题,为此教研组通过创生资源预思考、捕捉问题促发展、团队研讨生智慧等策略来提升教师组织与开展种植活动的能力,积累创造性地将种植资源转化为课程的教育智慧。

一、创生资源预思考

中二班幼儿提出要在班级门前的一小块空地上种番茄,教师就顺应他们的需求,张罗着一起种番茄。以往教师往往把关注重点放在后期如何照顾番茄上,对前期的预设性思考较少。为了引导教师对资源(番茄)进行预设性思考,为后期课程的创生走向做好隐性铺垫,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了研讨:你想怎样种番茄,存在怎样的创生可能?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一小问题纷纷开展思考,梳理出各自的方案(见表1),并在集体讨论中形成两种思辨(见表2)。

顯而易见,教师要对资源与幼儿可能生发的经验之间进行关联性预设思考,还可以在创设显性环境时对照幼儿发展目标编制一份简约的创生可能表,从而在资源利用初期就能使行动有方向,避免盲目和随意。而集体教研中教师形成的两种思辨,则折射出不同教师对资源利用的侧重点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教师事先对资源利用有长远的规划,就应鼓励他们去尝试,创生不同的班本课程。

基于教师的思辨,教研组梳理出了资源选用时的“四要素”:要充分考虑所在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要充分与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关联;要把发展目标巧妙地蕴含在选用的资源中;要考虑资源后期是否能和幼儿产生充分的互动。

二、捕捉问题促发展

课程创生取向下,教师应精准观察和识别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行为,捕捉他们产生的新问题、新兴趣,进而支持幼儿深入持续地进行活动。

教研组组织教师在种植活动现场四散站位观察幼儿,捕捉种植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用视频、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聚焦式记录。然后,教研组让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及时与幼儿的发展可能建立关联性思考,从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针对幼儿争抢工具的问题,教师可支持幼儿通过“石头剪刀布”“轮流使用”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也可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针对植株太紧的问题,教师可先让幼儿查阅资料,了解番茄长大后所需空间,然后就植株间距组织谈话活动,并生成测量活动。

教研组还利用网络平台让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幼儿自己冲地,发现水龙头不够长,便生成了连接管子与运水活动,后期将在建构区和玩水区继续支持幼儿探究;幼儿做了种植计划,但计划与实际活动有出入,怎么支持幼儿优化计划以便有效执行;在预估植株紧密度时,种茄子的幼儿想出了6种测量方式,并用画圈的方式对种植场地进行了划分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将有力地拓宽教师观察的广度与效度,也更有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团队研讨生智慧

课程创生取向的种植活动,更加关注幼儿通过自我建构获取知识,强调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在支持幼儿“做事”的同时,让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价值。而团队围绕一个个主题明确、实操性强的问题研讨,既能帮助教师积累支持策略,又能较好地习得方法。

(一)如何开展有质量的支持性提问?

种植活动后,为了顺应幼儿期待收获的心理,殷老师通过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与幼儿展开了谈话活动,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殷老师的谈话活动进行了研讨。

1.谈话活动实录

师:番茄苗种完了,你们觉得什么时候能吃到番茄呢?

幼1:30天吧。

幼2:快放暑假时吧。

师:我们的番茄苗可能会结出怎样的番茄呢?

幼3:圆形、红红的。

幼4:爱心形的,红的,不太成熟时可能是绿带黄的。

师:那我们要怎样照顾番茄苗,才能吃到番茄呢?

幼5:要多浇水。

师追问:水要越多越好吗?

幼6:太多了会淹死番茄苗的,等它口渴时再浇水。

师:怎么知道番茄苗口渴了呢?它又不会说话。

幼1:看泥土的颜色,有点白了就浇水。

幼3:嗯,有点开裂了就浇水。

幼7:浇过后我们要做块记录牌,让别的小朋友不要再浇了。

师:除了浇水,我们还要怎样让番茄苗长得很健康呢?

幼(集体):要施肥。

师:用什么施肥呢?

幼8:用我们班兔子每天的便便。

幼2:还有我们幼儿园养的小羊的便便。

幼9:还有我们小朋友的便便(幼儿大笑)。

幼4:不行,我们的便便刚拉出来时很热的,要把苗苗烫死的。

师:动物的便便能做肥料,而我们人的便便能做肥料吗?请大家回家后和家长讨论。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也能做肥料呢?

幼10:苹果的皮、核。

幼2:橘子皮应该也行。

幼7:还有食堂不要的菜叶子、蛋壳。

师:我还有一件宝贝肥料要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酸奶也可以当肥料吗?(示范过期酸奶如何发酵、兑水等要点,并组织幼儿观看过期酸奶发酵当肥料的小视频)

2.谈话活动研讨

教研组就殷老师的谈话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剖析,在面对面地访谈了殷老师后对其谈话活动的策略与成效做了如下汇总(见表3)。

通过对殷老师谈话活动的研讨,大家就“谈什么、怎么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开展有质量的支持性提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提问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怎样利用儿童海报帮助幼儿梳理过程性经验

如何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经验形成可视化导图,并引发小组活动,是种植活动教研中的又一个重要话题。教研组先梳理出儿童海报呈现的几个要点:要直观形象,分类呈现,并有可能引发幼儿小组合作;要平铺展开,能帮助幼儿关注行动的主要路径;要留白,能让幼儿根据需要和兴趣进行补充等。然后,教研组将教师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就前期幼儿谈话中捕捉到的信息开展讨论,展示各自认为可以在后期共同生成的海报内容及基本形式。

(三)如何使记录更适宜

在种植活动的后期维护中,持续观察能较好地推动幼儿发现新问题,从而开展新一轮探索及种植活动。而给幼儿提供观察记录材料及方法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支架。如何设计适宜的记录表鼓励幼儿开展有意观察、持续观察以及进行表现表达呢?基于个体经验,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了比较自由的漫谈式交流活动。

教师先展示自己指导幼儿开展的各类记录,然后集体聚焦典型性记录进行比较性讨论。如围绕酸奶发酵记录,教师有的让幼儿用表格记录,有的让幼儿用绘画记录,有的指导幼儿拍摄图片或视频记录,等等。大家共同梳理出指导幼儿记录的经验:要便于幼儿直观对应记录,一目了然;要利于幼儿后期表述表达;要便于幼儿探索与发现;等等。教研结束后,教师吸收了好的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对原有的记录方法进行了修正,为后期如何支持幼儿灵活运用各种记录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研组谈话研讨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