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森林公园发展探析

2023-05-25 09:33王仕保余慧君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生态

王仕保,余慧君

(1.江西省彭泽县林业局,江西 彭泽 332700;2.庐山景区天然林保护中心,江西 九江 3329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规划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任务目标,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森林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景资源、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服务林区脱贫攻坚,着力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提升乡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笔者结合调查实践,依据发展乡村森林公园的原则,探讨建设乡村森林公园措施及建设乡村森林公园保障措施,旨在促进乡村森林公园发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1 发展乡村森林公园的目的

1.1 为乡村群众和游客提供休闲、健身、游憩活动公共区域

通过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在村庄、集镇周边以森林植物景观为核心,依托一定面积森林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特、小而美的乡村休闲游憩区(图1)。

图1 乡村森林公园公共游憩区

1.2 为发展乡村森林旅游等提供新平台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整合乡村森林公园周边资源,挖掘其休闲、游览、体验价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打造乡村森林旅游业新亮点。

1.3 为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展示乡风文明提供场所

通过乡村森林公园的文化长廊等建设,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生态文化知识,集中展示乡村的名人轶事、文化历史,展示乡风文明。

1.4 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模式

通过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充分利用乡村风景林、荒废地、闲置地,推进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进一步保护古树名木、乡村景观和森林资源,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

2 发展乡村森林公园的原则

2.1 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

以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原生生态环境和原生生态景观为出发点,采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等建设模式,注重森林保护和景观质量提升,实现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和服务设施有机融合,为乡村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优良的生态服务。

2.2 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乡村森林公园建设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根据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文化保护需要,结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特点、乡村风景林保护和乡风民俗等,科学编制建设方案,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景风貌和文化底蕴。

2.3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选择地方政府重视,建设积极性高,且具有一定基础的乡村地域开展试点建设,在及时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逐步示范推广、稳步推进。

2.4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各地要在政策扶持、资金配套、项目整合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体投资发展“旅游+”等新业态,形成政府、企业、民间资本等多渠道投资建设模式。

3 建设乡村森林公园的措施

3.1 服务生态宜居,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着重从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乡村森林步道、景观绿化、休闲空间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入手,推进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前期基础建设应当重点实施好乡村森林公园标志性主入口、森林休闲广场、特色森林景观区、森林休闲步道、A 级标准生态公厕、森林生态文化科普与政策宣传长廊的建设(图2)。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可继续开展公园亮化工程、空气负氧离子等生态环境因子监测站点等建设。

图2 乡村森林公园配套设施

3.2 结合综合治理,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以同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立体生态空间建设,加强乡村森林公园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村庄周围闲置地块、裸露山体、溪流岸线植被恢复;合理规划公园周边建设项目,防止禽畜污染生态环境及破坏树木植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树名木,确保乡村森林资源安全。

3.3 对接产业兴旺,推动森林旅游发展

突出乡村森林公园的社会服务功能,结合乡村民俗文化和当地特色,创新“公园+业态”发展理念和模式,推进森林人家(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体验、林下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林业+”产业综合体等集约化发展新模式,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产业扶贫,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3.4 展示乡风文明,开展科普宣传

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制作森林科普解说标牌标识、规范古树名木挂牌等(图3),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生态文化知识,使乡村森林公园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户外课堂。尊重场地,尊重本土文化,选用本土植被作为景观植物使用。

图3 乡村森林公园文化长廊

寻找当地废弃的老石板、砖、瓦等作为主要的铺装及墙面装饰材料,不仅生态环保,造价低廉,且具有较好的风貌效果,可确保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实施改造。

4 建设乡村森林公园的保障措施

4.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工作动态,争取支持。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乡镇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指导乡镇政府编制《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方案》,落实建设重点和建设主体,加强技术服务。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本辖区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开展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成效现场核查评估,总结试点建设经验。

4.2 多元筹集资金,确保建设成效

省林业局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达到建设成效并命名的乡村森林公园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适当奖补。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整合资金、项目加大对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投入。同时,各地还要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探索乡村集体投入、企业投资、企业或个人认捐等多种筹资模式,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统筹使用。要加强资金监管,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安全及项目建设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绩效评价,严禁套取、挪用、挤占、虚支冒领项目建设资金。

4.3 完善运行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被命名的乡村森林公园应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他管理主体要牵头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资源和设施保护,落实乡村森林公园管理具体负责人,对村庄区域内的乡村森林公园要指导村“两委”结合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和村规民约等管理制度,强化乡村森林公园日常管理,确保乡村森林公园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4.4 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要紧紧围绕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对生态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业态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认真分析总结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影响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使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历史的重大机遇,希望通过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辅助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随着环境的改善、出行的便捷、村民幸福感的提升,以及当地政府的产业化调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口回流,更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森林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