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

2023-05-25 09:33齐鑫朱厚宁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柞蚕特色融合

齐鑫,朱厚宁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61)

1 农旅融合建设的背景分析

“农旅融合”是以农业生产、农业文化、农业文明等乡村特质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资源地深入挖掘,以产业振兴为出发点,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形成“以农促旅、以游兴农、宜居宜业”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其内涵就是优美村庄的创建,即在社会主义绿色文明建设理念指引下的崭新的农业整体改革,是中国新世纪经济开发一个重要的伟大创举,同时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创举。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产业振兴为目的,有效利用机会加强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创建和发展工作,以彰显地方自然景观特点,同时融入独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以合理推进优美村庄建设。鼓励各地村镇探索能够表现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2 基于农旅融合的规划方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规划设计,必须根据自然乡村的特点,在产业振兴、农旅融合的思想下,将村庄和自然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把乡村产业和景区中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以实现数据共享、优势相互促进、效益互享。经过充分的调查,做出合理评估,发掘本地乡村的传统文化,依据自然资源现状和未来的需要,既要适应消费者的旅游需要,又要符合市民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取符合本地文化与发展的项目,促进城乡统筹建设。

3 设计案例

以抚顺市抚顺县生态柞蚕小镇发展规划为例,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为目标,凸显特色产业同时发展旅游业的规划设计策略,以柞蚕业为载体,演绎农民生活美学,倡导品质生活。紧扣发展旅游文化先行的理念,以柞蚕文化带动旅游周边升级。

3.1 项目概况

抚顺县区位条件优越,临界沈阳,公路交通便捷。近年来,为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抚顺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主导、农业增效、旅游牵动、全域发展”。抚顺县柞蚕生产规模大,满族人口占比较多,具备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农旅融合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整体规划应充分尊重当地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民俗文脉特征,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总体规划布局。

3.2 基于农旅融合背景下的规划设计实践

3.2.1 整体规划,强调产业布局。抚顺县柞蚕产业主要分布在峡河乡、海浪乡、石文镇、拉古满族乡等乡镇(图1~2)。在抚顺县镇区域规划中强调“一心”、“一谷”、“两带”、“三大片区”(图3),优化抚顺县总体空间布局,形成集居住组团、文化传承、风貌展示为一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图1 抚顺县区位

图2 抚顺县柞蚕产业分布区域

图3 抚顺县总体空间布局

(1)“一心”:商贸加工科技综合服务中心。以峡河村为核心建设柞蚕产业综合型商贸物流仓储、营销、研发、文化、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依托峡河乡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资源,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形成产村城一体的公共服务配套网络,为城镇化提供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构建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带动全镇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2)“一谷”:七彩柞蚕生态谷。将眼望村与水库库区结合,借助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放养七彩柞蚕等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侧重“产+游”,在现有农业产业及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生态观光游览、科普、娱乐、体验、休闲、养生等服务,打造城乡一体互动的特色生态旅游区。进一步完善七彩柞蚕谷、柞蚕文化馆、体验观光园、民宿餐饮、柞蚕特色小镇、柞蚕生态养殖基地、乡村文化娱乐中心、景观花海等。

(3)“两带”:①西部流域:生态柞蚕综合开发产业带。②东部流域:食用菌生产加工综合开发产业带。

(4)“三片区”:①眼望村为核心:旅游观光、柞蚕文化特色村、养生体验片区。②三家子村为核心:食用菌、有机大米生产加工集聚区。③台堡村为核心:规模化、标准化生态柞蚕养殖区。

3.2.2 优化要素,体现地域特色。通过整合民居组团、农耕文化和满族文化等资源,将抚顺打造成凸显满族文化特色的地域型村镇。在基于农旅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积淀形成的特有的组团形式,融入能够凸显满族文化特色的元素。通过深入挖掘抚顺县地域文化内涵,并分片区收集整理传统建筑元素,广泛运用于民居外立面改造及新建民居风貌控制。因此,地和人之间的关联尤为紧密,街道和广场都是地面的主体部分,在建筑设计中选用了满族服饰的部分要素,融入整个街区景观的设计中,采用地面和屋顶相似的色彩统一了整个街区的空间色调。

3.2.3 景村互融促进农旅融合。相对于都市,小镇、乡村所呈现出的自然环境更加原生态,保护乡村景观自然的原生态是建设美好新农村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规划在巩固发展已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产业,以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的协调发展。依托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特色板块。以农旅融合为出发点,挖掘适应地域特色的旅游模式,拓展乡村旅行内容。同时结合旅游产业,打造农业品牌,使农旅融合规划为乡村带来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街巷。村庄围墙统一修缮、粉刷,形成干净整洁的村庄容貌,不做过多修饰,保留原有村落形态。清理残垣断壁、街巷环境和乱堆乱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推进村庄净化和绿色村庄建设。

(2)美化。村落重点道路要栽植行道树,沿沟渠和围墙间隙,可种植多年生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色彩搭配种植。在特色主题民宿、特色小镇中心,可进行景观细致提升。

(3)庭院。要求村民对自有住宅进行清洁、整理,对有条件的农家进行翻修改造,形成美丽花园景观,签约民宿小镇计划,对外租赁。

(4)亮化。重点村落主要道路要按标准设置太阳能照明系统,重要的景观节点也要进行亮化照明设置,包括路灯、景观灯、庭院灯的设置,尤其是花海区,随着景区音乐的变换,出现不同的颜色变换,增加景观特色和吸引力。

4 农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策略

(1)农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目标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的相互融合促进,在做好乡镇规划的初期,必须根据各级人民政府提出的目标需求,依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探寻符合当地地域性农旅融合建设的方式与途径,并经过深入调查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乡村独特功能,从村镇可能呈现出的生存模式、发展能力、文化景观、文脉基因等角度展开全面的规划设计,保持乡村持续、和谐发展。

(2)通过合理组织乡村空间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寻找一二三产业和谐统一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从总体上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以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综合考虑,系统整体地开展规划设计。围绕独特的产业定位,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落实。

(3)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在住宅组团、小品等要素上体现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使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从地域性、特色产业、生态、风貌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区位特色、地貌特色、建筑特色、产业特色,将乡村资源全面融合,选择适合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4)促进农村与旅游业互兴发展,健全景区和农村的服务设施,解决农户和旅游者的生产和娱乐需要。创新理念开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孵化新业态、满足新需求、生成新产业。

猜你喜欢
柞蚕特色融合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融合》
中医的特色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