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建设思路研究
——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例

2023-05-25 09:33李雄军杨锐铣杨忠文张玉信罗一然
园艺与种苗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业院校高职

李雄军,杨锐铣,杨忠文,张玉信,罗一然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具有开设时间早、直接对接“三农”服务特征明显的特点。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少数几个开设有较全农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一直以来积极履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为推进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1],如何有效防止偏远地区出现集中返贫致贫成为当前基层组织急需面对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高地,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2],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代表的相关涉农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1 推进涉农专业建设的时代意义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3],传统意义上的涉农专业主要指农林牧渔大类专业中农业类、林业类、畜牧类、渔业类4 个专业类,共48 个专业(表1)。高职院校为全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推进自身发展,认真探索相关涉农专业的建设在当前新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48 个涉农专业

1.1 明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定位的需要

农林类职业院校中涉农专业一般是学校发展的骨干专业或是重点建设专业,以西部地区为例,除重庆、青海、新疆3 个省市以外,各省均有1 所以上开设林业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图1),相关涉农专业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定位是否清晰,特色是否鲜明的问题。

图1 西部12 省市高职学校开设林业技术专业情况

1.2 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滇西地区广大农村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受先天条件的限制,全省直到2020 年底才基本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如何巩固、拓展既有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广大山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高职院校相关涉农专业的建设通过主动对接当地产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输入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高职院校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这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农林类高校只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其用武之地,才能在服务国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2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学校“双高”建设,传统的“单打独斗”专业建设思路受到很大挑战,抓住“三教改革”的契机,农林类院校要发展必须正视涉农专业现在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

2.1 专业建设服务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特征不明显

专业建设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对接产业工作岗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普遍共识。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农林类院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数量、质量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无法提供成规模的、有质量的专业岗位。

2.2 专业建设思维僵化,“小型本科化”突出

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照搬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象,所开设专业课程讲求面面俱到,没有突出培养重点;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一味地重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等全面发展。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2.3 社会“轻农”思想作怪,学生专业认可度低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因长期受长辈思想认识局限的影响,本身就对涉农专业认可度不高,学生迫于现实压力选择涉农专业仅仅是为了想获得相关学历。再加上社会上长期存在的“轻农”思想,涉农专业社会认可度低,行业相关岗位薪水长期低于非农岗位薪资水平,导致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4 财政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师资水平方面,长期受制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学校自己培养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在经济上又时常显得捉襟见肘,很多老师缺乏企业锻炼的经历,不能完全胜任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需要。

3 推进林业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思考

3.1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良性互动发展

加强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真正让企业参与到所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资源也积极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锻炼平台,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互动发展局面。

3.2 以“双高”建设为目标,推进林业技术专业建设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双高”建设的总目标,摆脱传统专业建设“单打独斗”的固有观念,结合学校现有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类相关专业较为齐全的独特优势,努力打造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水平专业群,以相关专业群建设促进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

3.3 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加强“三农”服务实践

通过新生学前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对林业技术专业的认知,让学生明白以后从事专业岗位具有利国利民的公益性质,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自豪感。认真探索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图2),把林业技术专业建设与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融合,积极服务于国家制定的“双碳”目标,以及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未来5 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取得新进展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学农、爱农,毕业以后愿意投身农业行业,在“三农”服务实践中全面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知。

图2 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3.4 落实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顶岗机制, 夯实供需对接基础

专业建设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为聘请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员工到学校任教、授课创造条件。落实在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顶岗机制,真正做到学生所学即所需,课堂上老师所授即是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本领和技能。

猜你喜欢
林业院校高职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林业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