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自主育人

2023-05-26 08:44杜慧诗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规班会德育

杜慧诗

班会是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重要的交流途径,也是了解学生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班会课堂中,一般是以班主任为班会的主体,以某个班会主题进行讲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对班会课缺乏兴趣,因此班会课的德育效果也就很差。为了发挥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组织班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德育的目的。本文将探讨自主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2年修订的新课标,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新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新课标更看重学生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经历、经验的积累和表达。

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普遍增强,开始逐渐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样,在班会课堂中,学生也越发地不拘于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班会课堂。这就需要班主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需求,将班会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自主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实现自我德育的目标。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自主性在初中德育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忽略,认为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导致学生的心理发育并不健全,容易缺乏主见、没有合作性、不够独立。如今孩子的高分低能、自主能力差已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同时,他们的心智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学生,独立意识有所增强,许多学生具有独立工作、自主管理的心理渴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社会学原理表明,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应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解决教育实践中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德育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學生学会自学、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掌控双翼,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而不是在教师驱赶下向着固定的目标前行。因此教师在初中德育中应更“懒”一点,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同时,也只有学生自主组织的班会,才能够更好地从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中出发,实现情感的教育,发挥初中德育的最大作用。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指出,不少班级管理效益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班主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忙得不可开交,最后集疲惫、无奈于一身。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权力过分集中,会抑制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往往只是作为消极被动的对象或客体在班级中接受“教育”,在班级治理中学生不是主人,不是主体,而是一个“受教育者”或“旁观者”。班级治理应该彻底转变观念,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治理的根本。民主治理,就是人人参与的治理,是使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构成一个立体的治理网,在治理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过去,班会主角都是教师,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学生主动参与机会不多,实践积极性不高。如今,班会互换角色,学生自行确定主题,学生自愿组织,主角是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学生在组织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构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学习,人事组织能力、公众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展示自我,学生自身能力增强,个人得到全面成长。

自主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担当指导和调控的角色。自主性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上,提出设计构想意图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动和激活他们参加班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自主性”理解成是学生担当主持。学生的主导性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自行广泛地收集材料;课堂上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成果等进行评价;班会课形式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由学生去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学生交流得出等。

二、自主班会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自主选择班会主题

班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良好的主题至关重要。自主班会的主题由学生们来选择,但是班主任作为班会的引导者,需要做好主题的引导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选择出更为合适的主题。在自主班会开展的前期,学生们不知如何选择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情况或者班级特色提出一些主题建议,比如在初一刚入学时,可以建议学生开展才艺展示、集体游戏等主题班会,此举既增进相互之间的认识,也能从中发掘班干部人才和有特长的学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班会要开展的主题,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班会主题的自主选择权虽然交到了学生的手中,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同学们还是要选择特定的主题来开展班会。例如3月5日的学雷锋日、5月1日的劳动节、10月1日的国庆节,不需要教师过多提醒,学生就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适合的主题,这也是初中德育的重要表现。又如,我校前身是明代学宫,校园内有几百年历史的孔庙,结合“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育人方向,我校每年在9月下旬组织“祭孔”活动。针对这个活动,学生们提前一个星期组织了“祭孔知多少”的主题班会,为即将到来的“祭孔”做准备。学生在班会课上开展关于学校历史的知识小竞赛,还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孔子文化,了解各地“祭孔”的不同形式。通过自主班会,学生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也对传统礼仪、尊师重道、传承国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自主班会的环境下,学生对班会的主题选择格外认真,希望将每一次班会活动都举办得有声有色,并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贡献了积极的思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会主题,可使学生拥有更加高昂的兴趣与动力,这样的积极氛围使得德育的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集体认同感,促进了初中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自主组织实施活动

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角色互动”效应是转变人的态度的有效方法。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双向沟通,进行心理位置的互换,能促进认知的改变,达到相互理解与信任,从而产生心理相容,减轻双方的摩擦和对立。自主班会的组织者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自己去主持、去勾画课堂环节,使学生在自主体验、自主实施中感受班会主题的内在意义。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当一个“聆听者”与“引导者”,聆听学生在自主班会中的精彩言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引导。这样的班会课最大的收获是拉近教师和学生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中脱离,师生均感受到浓浓的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更为今后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班会“感恩母爱”这一主题班会时,主持人给同学们都发了一张纸,让学生记录母亲一天中做的事情,感受母亲的辛劳,并观察母亲的眼神、头发、皮肤、衣着,最后以“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母亲说一句话。没有教师的提醒,学生自己想到了表达对母亲感恩的方式,教师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让孩子们明白母亲的辛勤与伟大。又如在开展“纪念汶川大地震”这一主题班会时,主持人通过抗震救灾视频回顾、自护自救知识抢答、感恩励志演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带领同学们回顾了“5·12”那段难忘的历程,了解了那些不平凡的人、事、情,体会生命的不易与美好,从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怀感恩之心,存上进之志。最后学生们还自发组织了为山区小朋友捐衣赠物的活动。这样的自主班会既突出了德育主题,更让学生自己去践行德育的理念,感受德育带给心灵的启迪。在自主班会形式实施后期,可尝试采用小组轮流制度,由自由组合的小组负责组织班会课的实施,确保班上每一位同学至少都有一次机会上台主持班会,让每一位同学有话可说,有情可触。策划、组织、参与需要负责的同学用心做好,只有用心,才能够感人,也才能够育人。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充当主角,单向的灌输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班会可在潛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信心,为班级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诸如“中学生守则”“住校生管理规定”“手机管理办法”等,全面而严格,但部分条例已不太具有时代特点,也没有更新,有的条款用语含糊,语意不够明确,有必要针对班级作出个性化调整。因此可以举行“我的班规我做主”的主题班会。首先是宣传调动,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讲班规和每一位同学的关联性,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参与制定班规是他们的权利,并与综合素质评价密切相关,不能置身事外。接着布置具体的步骤,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从课堂到食堂再到宿舍,从学习到生活,针对已出现的情况,每组提交一份讨论稿,然后由班干部进行汇总。班干部把全班讨论稿整理后,同时参考教师的意见,形成班规定稿。最后,利用班会,让班干部组织同学们一起解读班规,深入讲解这些规定,以及制定的原则,力求让全体同学提高认识,进而自觉遵守,向着健全人格,优秀品质的目标发展。在这次班规制定中,全班全员参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为以后做合力打造优质班集体奠定基础;让同学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班规,能与时俱进,有的放矢,解决好平时管理的难点;解读班规,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将班规熟记于心,内化为自觉行为。全员制定的班规,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后期出现违规扣分时,自然也会主动承担。

(三)自主多元评价形式

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在自主班会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创新班会评价形式,采用自主多元的评价形式,将学生评价交付于学生自己,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在自主班会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形式来进行点评。

例如在开展班会“我是小小创作家”时,学生结合学校的体育节自己设计班旗和班徽。针对这样的主题,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上台说一说这幅作品的灵感在哪里,闪光点又在哪里,觉得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这样的形式既确保了全员参与,也让学生在台上勇敢地表达自己创意,学会自信与谦虚的良好品德。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加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又如在班会“纪念屈原”这一主题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不同地区在端午节时会做些什么,有哪些趣味活动?这一主题就可以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在每一小组上台展示后,其他的小组进行评价,发现每个小组的展示有哪些闪光点,又存在着哪些不足。班级中的一个小组得到的评价如下:“这一小组的展示让我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也让我看到了肇庆地区举行的包粽子比赛,十分有趣,如果能够加上一些包粽子的画面就让这个展示更加生动了!”瞧,每一个学生都是专业的评价员,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辨别能力。每一次自主班会结束后,教师可进行一个总结评价,看看在自主班会中哪些学生表现得更加优秀,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获得好的德育效果。自主多元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在自评中反思自我、建立自信;在他评中认识自我、精益求精;在评他时赏识他人、取长补短,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渐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进一步促成自身良好素养的形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中学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品性和良好人格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而主题班会是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自主班会充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利用他们听而不轻信,行而才后信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灌输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因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班会可以作为高效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班规班会德育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My New Year Wishes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规要科学合理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